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颜言:公务员膨胀的恶果
日期:11/15/2009 来源:《公民》月刊 作者:颜言

颜言


据报道,今年有135万人通过报考公务员的资格审查,再创历史最高记录;有些岗位考录比例高达4080:1,可谓万里挑一、竞争残酷;在135万应考大军中,90%以上有本科或更高学历……

从08年开始暴发到09年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企业倒闭、职员下岗待业。中国也不例外,从07年底开始出现企业倒闭潮,到08年愈演愈烈,其中广东一省就有数万企业关门,仅东莞港商企业20%以上退出市场(──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值得一提的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目前冲击最大的受害群体是金融领域(高收入群体首当其冲),接着才到中等和低收入群体,并且作为市场根基的实业系统并未受到破坏;相比中国,率先遭罪的是沿海大量的底层劳工,他们要忍受毫无保障的失业困境。换一种说法:就目前看,经济危机下,洋人再如何损失,也不过是肥骆驼变瘦骆驼,怎么折腾都比马大;而国内底层百姓就一步触底,直面生存的严峻考量!

坏消息还在继续,不少专家预言未来一、二年,才是最困难时期。所以,毫无疑问,刺激经济成了各国政府刻不容缓的工作。减税是最好的经济刺激手段。因此,最近的时间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中国,政府都推出或提出减税措施。其中美国最积极,不仅减税而且返税,把财政金按人头返还公民。

然而,中国的情况却略显“矛盾”。一方面政府年前发出减税的积极信息;另一方面,除了公务员加薪的呼声时有起伏和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外,公务员招聘一样与减税政策背到而驰,其后果极有可能对经济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首先,新增的公务员意味新增的财政开支,即税赋增加(──税收通常扭曲激励,导致资源配置低效,进而抑制经济发展)。请注意,衡量一个国家的公务员是否超编,关键不在公务员的数量或占总人口比例,而在于公务员的“消耗”。如果领取低薪和运作成本小,那么公务员人数多,恐怕纳税人也不会介意。可是观察公务员使用的办公楼及设备、公车、公款招待、差旅费、工资和各类奖金福利补贴等等,不难得出结论,我们的公务员开支大、待遇高──政府的消费目前达到GDP的15%,并且呈逐年攀升姿态。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开始便逐年下降(2007年占GDP的26.4%),而农村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就已经维持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占GDP的9.1%);待遇方面,中国公务员的人均收入(含退休金)是所有劳动者平均收入的2.4倍,相比美国和法国公务员的人均收入分别是其国内劳动者人均收入的1.3倍和1倍,中国公务员明显偏高。需要指出,中国公务员的收入这里还未包含其他名目众多的福利和补贴以及一些因法治滞后造成的灰收入。简而言之,很长一段时间来,政府的花费增长是年年飙升,老百姓的花费增长是年年滑坡。显然,这不是正常的现象和走势。

其次,高学历人才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物力作准备、投身到过五关斩六将的职场博弈、甚至4080人挤向1个公务员岗位,表明公务员依然是社会各职业群体中待遇最高的(并且将来还会继续维持这一高度);同时也表明市场经济的资源正在萎缩,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锐减。这种局面,很大原因在于权力对市场的渗透和政府对市场的政策。在发达国家,一流人才往往集中在金融、高科技和其他商业领域,并经市场自由定价成为最高收入群体,公务员的待遇和社会其他职业群体比较,只算中等。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一流人才更愿意成为公务员,任何企业都比不上公务员应聘场面火爆。这无外是公务员意味着“旱涝保收”和“高收入”。人往高处走,似乎未可厚非。但必须明白:创造财富的是那些在市场环境下辛苦忙碌着生产和服务的人,富裕只有在这些人的身上才算实至名归、才能拉动经济,做到民富国强;靠税收养活的公务员成为高收入群体的合理性牵强、乃至合法性也勉强。别忘了公务员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公仆,公仆比绝大部分主人的收入还要稳定和高,道理何在?可以说,什么时候公务员岗位的竞争不再激烈或引起大量一流人才蜂拥而至,市场上驰骋的企业和工厂雇员越来越“吃香”,那么,我们才算步入依法建国和建设市场的轨迹上。

最后,“体积”庞大的公务员群体,必然导致政府与民争利的事情屡屡发生,这无疑为建设和谐社会添加不利因素。实际上,经济萧条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裁员在内的公务员编制改革良机,为缓解职业的不公平性打下基础(──在我国,公务员毕竟特权太多)。暂缓或停止招聘公务员是一种温和的公务员裁员方式,在经济上不仅起到激励作用,在政治上也是政府与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表率。要知道在美国,由曾经的好莱坞明星阿诺斯瓦辛格司职州长的加州,全体公务员不仅减薪,还面临大量无情的裁员,公务员成了经济萧条最先倒霉的群体(之一)。然而遗憾,在中国我们看到的是沿海地区大量工厂关闭、大量劳力无保障待业的同时,政府却没有“节食减肥”的意思,给人以“再难也不能难政府”、“再穷也不能穷公务员”的强势姿态。

总之,减税和阳光税制、给企业积极的银行政策以及缓招或停招公务员乃至裁员让大量人才和劳力涌入市场,这些措施,才是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


相关新闻
邱明伟:人民日报的海外安排
从林希翎客死它乡看许家屯梦想回国
深圳当局进一步与民为敌
吴庸:中国大陆的3种政治势力
姜维平:井岗山救不了共产党
外电:美国打仗 中共渔翁得利
陈破空:江系强势 胡温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