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何种体制下,政客都把政治生存作为最高追求。政治生存是由忠诚规范的强弱而决定的。美国政治科学家(例如,Bruce Bueno De Mesquita和他的同事)经过大量的实证统计研究发现,忠诚规范的强弱是由“制胜联盟”和“选拔团”的规模大小来决定的。具体就中国政治来说,“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个权力集团基本包括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国务委员和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和政协副主席以上的领导,或称“胡温集团”)权力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制胜联盟”—一般说来是党的中央委员会(200来人),它主要包括三大集团:中直机关、军队系统和地方势力。但由于党内民主的宽松和紧缩,“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构成又可能由党内元老决定。例如,邓小平时代有“八老”,势力可以左右中共政权;在关键时刻,例如1989年决定北京军事戒严,邓小平成为了一人的“制胜联盟”,拆下了赵紫阳和胡启立,扶上了江泽民和李鹏。一般来说,“制胜联盟”的规模越大,“党和国家领导人”能从制胜联盟成员获得的政治忠诚度就越低;为了政治生存,“党和国家领导人”依赖向一小部分人提供“私利”(例如,特权、腐败机会等等)就越显不足,他们就必须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赢得“制胜联盟”的支持。换言之,如果中央委员会发挥的作用越大,这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会提供较“八老掌政”情形下更多的公共产品;进一步,如果党代表大会(2000来人)成为“制胜联盟”,那“党和国家领导人”又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由此观之,党内民主的扩大是有助于社会公共福利的维护和推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