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爱书如命,二十四史他都看得滚瓜烂熟,而且进行了点评。在历史典籍当中,仅《资治通鉴》,他就看了十七遍。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读书成绩无法出类拔萃,无缘于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只是在湖南读了个不起眼的师范学校。但是,他后来却有幸进入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得以博览群书。
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便熟读了四大名著、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后来甚至还阅读了《苔丝》、《飘》、《富兰克林自传》等外国文学作品。毛泽东在30岁不到的1920年就读到了《共产党宣言》、《马恩列斯全集》等等马列著作。
毛泽东的一生,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临时的那一刻,毛泽东仍然是手不释卷。《容斋随笔》是毛泽东所读的最后一本书,1976年的9月8日5时50分,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他还读了7分钟。在中国历史上,帝王级的人物里,像毛泽东这样皓首穷经的并不多见,而不学无术者大有人在。
帝王爱读书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读书的多少却和管理能力没有直接的联系。宋徽宗赵佶虽然阅书无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只能在历史上落得个昏君的骂名,而明神宗朱翊钧,虽然有张居正这样的饱学之士充当老师,却在反攻清算张居正后为明朝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中国帝王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无疑算得上是独步千古的帝位之杰,在一代贤相魏征死后,李世民曾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感慨。饱读史书的毛泽东不可能没有读到这样的金玉良言,但是,遗憾的是,李世民最终未能成为毛泽东的治国榜样。
毛泽东最推崇的帝王当中,以秦始皇居首,他曾自比秦始皇,并欣然表示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成就不屑一顾。在宰相当中,毛泽东最推崇的不是管仲、乐毅、诸葛亮、魏征、张居正这样的良相,而是商鞅这样的乱臣贼子。在诸子百家当中,毛泽东最欣赏的也是法家。
毛泽东一辈子所看过的书真可谓是恒河沙数,在他逝世以后,很多人都希望知道他看过什么书和喜欢看什么书,有学者将毛泽东所看过的书一一列出,发现经史子集、三教九流、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实,这些只能算是毛泽东看过的书的一小部分。非常遗憾的是,从这些书名当中,我们看不到毛泽东最爱看的那本书。可能很多人会问那本书是什么书,其实看一看毛泽东在位时的表现,就能恍然大悟。
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经历了一次空前绝后的政治浩劫,那便是文化大革命。如果不是因为毛泽东去世,文化大革命可能还会延续很多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曾一度权势熏天的四人帮被华国锋等人拉下马来,但作为那场政治浩劫的总指挥毛泽东却依然被尊为伟大的领袖。这种情况其实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如在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以后,内阁首辅杨廷和迅速展开了对其狐朋狗友的整肃,却不会去追究朱厚照的责任。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不仅仅是民不聊生,其实,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都没有安全感,当时的监狱内不仅关押地道的罪犯,而且还关押无辜的知识分子,甚至连刘少奇这样官居极品的国家领导人也得置身其中。毛泽东推崇斗争,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斗争,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中国社会被斗得昏天黑地、人人自危。放在历史长河中衡量,十年并不算长,但对于当时的很多人来说,绝对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毛泽东为何崇尚斗争?为何要诛杀功臣?这些其实都能从他所阅读过的书中找到答案。很多人只是知道毛泽东爱看史书,其实,毛泽东的很多治国思想却是来自于一本并不为一般人所知的书,那就是商鞅的《商君书》。虽然这本书的知名度不如其它古书的知名度高,但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本书对执政者的影响力比任何书都大。
商鞅和韩非子都属于法家代表人物,但凡法家人物,其思想均站在帝王立场之上,归根结底,他们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不像儒家倡导仁爱,以人为本,处处为黎民百姓考虑。不过,商鞅和韩非子的思想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商鞅主张重刑罚,以达到弱民和维护政权稳定的目的,而韩非子则主张量刑适度。商鞅辅政时期的秦国,因为他的变法而迅速强大,谷物满仓、兵强马壮,但是,这也为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后迅速土崩瓦解埋下了伏笔。
毛泽东既对贪官污吏施以重拳,更对知识分子有着高度警惕,于是在1957年发动了反右斗争。虽然从他闹革命的时候,就不断制造着各式各样的政治运动,但是,所有这些政治运动都比不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残酷,仅文化大革命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就达到数千万乃至上亿这样的天文数字。
在毛泽东时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往往英雄无用武之地,到了文革时期,原本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高等学府也彻底沦落为为“广阔天地”提供“人才”的基地。毛泽东不重视知识分子,也不鼓励教育,另外,虽然结束了抗战和内战,仍然要去参合朝鲜那场非正义的战争,实施人海战术,虽然徒有战争胜利的虚名,死亡人数却是美军的数十倍。
商鞅鼓励耕战,这种“一民”政策让秦国迅速强大,但正如一个身体虚弱,精神萎靡的人屡屡凭借兴奋剂提神,虽然短期效果明显,但是,长远而言,却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毛泽东在位时高呼“超英赶美”,事实证明,那个时期和英美的社会状况差距是九天九地,即使是和此前的民国、满清末年相比,民众生活也是一落千丈。
文革时期,实施的是计划经济,大锅饭政策,民众的自由程度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就连住旅馆都需要官方的证明,这和商鞅时期的秦国何其相似乃尔?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公子虔等人上书报复,最后沦为逃犯,在他想要住旅馆的时候,旅馆老板竟然也要他提供官方介绍信。而他自己正是这种政策的始作俑者。商鞅主张“以弱去强、以奸驭良”,这种景象在文革时期得到了生动的再现,红卫兵的崛起和胡作非为便是明证。
毛泽东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其实都可以从《商君书》中找到影子,可见,该书对他的影响之大。《商君书》在历朝历代都被很多帝王视为统治民众的葵花宝典,虽然商鞅时代早已结束,但该书对社会的影响却至今犹存。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并不能以经济总量、军力强弱、城池固否作为衡量标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民众自身的强大,只要公民社会壮大了,何愁不会崛起?
2010年10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