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 戴维•皮林 报道
暗杀成功却未见尸体有些反常。正如阿根廷第一夫人伊娃•贝隆(Eva Perón)的尸体神秘失踪16年一样,“死不见尸”令人不安。除了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话以外,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真的死了。不久之后,奥巴马将被迫公布这位被击毙的基地组织领导人的照片——无论这么做是否具有煽动性。
当然,没有人真的怀疑本•拉登已被击毙,也没有人怀疑世界因此变得更美好。人们也不会否认让美国最憎恨的敌人血债血偿对美国的心理提振。但危险在于,这种功绩的结果最终将和不见尸体的暗杀一样空洞。奥巴马的胜利最终可能证明是得不偿失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自本•拉登被认定为全球最危险的恐怖分子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各方的说法,本•拉登过去5年来一直藏身在巴基斯坦郁郁葱葱的阿伯塔巴德(Abbottabad)市,没有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其说他是恐怖袭击的组织者,不如说他已变成一种恐怖思想。他的思想就像癌细胞一样,扩散至整个巴基斯坦,并蔓延至也门、索马里和其它地方。思想自然比人更难消灭。
阿拉伯世界中的许多国家也发生了变化。激发整个北非和中东地区反抗的思想,与本•拉登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的摩尼教愿景没有什么关系。从埃及到利比亚,抗议者憧憬着令人向往的西方式民主。
因此,击毙本•拉登印证了他势力下降的事实。但更具破坏性的是,它暴露出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追捕行动的深层次缺陷。
9/11袭击一个月后,美国就入侵了阿富汗。理由很简单。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为本•拉登提供了藏身之地,并拒绝把他交出来。对许多美国人而言,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已融为一体。但阿富汗的塔利班的目标始终比基地组织更温和。塔利班希望驱逐阿富汗的外国人,并由该组织当政。在推翻塔利班政府、并促使大多数基地组织武装分子逃往巴基斯坦之后,美军在阿富汗就面对另一个使命——重建国家。
在巴基斯坦发现本•拉登,一举暴露出美国的使命偏离。鉴于基地组织头目已死,7月开始撤军的期限又将临近,美国国内批评阿富汗战争的人士会更有理由敦促美军完全撤离。马萨诸塞州民主党议员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本周在CNN表示,美国“无法用自己的力量去改革每一个不良政府”,也无法“堵住世界上的每一个老鼠洞”,即从一个庇护所到另一个庇护所地追捕恐怖分子是徒劳无功的。
本•拉登之死,更昭示出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的真相。不论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在干些什么,看来都不怎么光彩。它要么未能发现世界头号通辑犯就在自己眼皮底下(有美国提供的180亿美元援助,想必它买得起一架梯子架到本•拉登家的墙上瞧瞧吧),要么一直在帮他隐匿行踪。美国中情局(CIA)局长利昂•帕内塔(Leon Panetta)表示,上周日的突袭行动没有向巴方打招呼,因为他们可能会向本•拉登通风报信。很难想象还有更能说明问题的评断了。
印度国防专家、非巴基斯坦之友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在一篇措辞尖锐的评论中写道:“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祸患,更多是源于该国啜着苏格兰威土忌的将军们,而非数着念珠的毛拉们。”若不是得到巴基斯坦的美国盟友的赞同,他的观点可能就会遭到驳斥,被当作一个典型的印度敌人的观点。美国一些议员已经要求政府中断对巴基斯坦的一切援助。“在我们再送出一角钱之前,我们必须弄明白,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中是否确实和我们站在一起。”新泽西州民主党参议员弗兰克•劳滕伯格(Frank Lautenberg)如此说道。
然而,美国无法抛下巴基斯坦。奥巴马称赞巴方在追捕本•拉登过程中给予的合作,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有证据表明巴基斯坦在这件事上的作用充其量只是微乎其微。拥有核武的巴基斯坦局势太不稳,太易滋生激进主义,美国无法干脆弃之不顾。美巴双方不得不躺在一张不舒坦的床上。
本•拉登之死暴露的第三点是,上天入地追捕他究竟花了多少钱。美国电视台估算在2万亿美元以上,这是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都算在内。这恰恰是耶鲁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在《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Powers)中所描述的“帝国过度扩张”的精髓。书中写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们:“在反反复复的冲突过程中,他们稳步地进行了过度的扩张,军力变得庞大,而经济基础日趋衰弱。”
在美国忙着在整个中东抓捕本•拉登,给自己留下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之际,中国专注于其势不可挡的崛起。去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国。美国干掉了头号敌人,却可能迷失了大方向。
译者/何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