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拆迁事件,导致死人伤人,已经不是新闻,但比较一下,像山西省最近发生的一起案件,一下子死了两个人,伤一人,可能至少还会死一个,共计四人,确实触目惊心,看来,繁荣的经济效益和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造福于人民,也授功于官员,诱惑实在太多,付出的代价也太沉重。
据新华社太原6月25日报道,23日下午发生在山西朔州朔城区的棚户区改造导致冲突事件,朔城区住房建设局职工钟卫被居民吴学文刺伤,经抢救无效死亡。24日下午,吴学文的妻子乔香莲在公安机关传唤期间,突呈发病症状,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由此可见,代表公权力的拆迁方和被强拆的弱势群体,都有人员伤亡,他们双方几乎同归于尽,令人扼腕叹息。
鱼死网破,同归于尽,是近年来民众抵抗城市拆迁运动发展的新特点,虽然,中南海高层已经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下发了有关文件,但收效甚微不说,反倒越演越烈,这主要是两个矛盾没有解决,一个是专制体制和司法独立的问题,一个是土地私有化的问题,而这些大政方针,连胡温也没有达成共识,故此,只能久拖不决,使中国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付出血的不可挽回的惨重代价。
据报道介绍,朔城区府东街棚户区大多是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平房,配套设施陈旧,空气污染严重,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朔城区于2007年开始改造府东棚户区,其中面积最大的原锅炉厂家属院已完成改造。目前,只剩下北端的几排平房尚未改造。吴学文一家经有关部门多次上门做耐心的说服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拒不搬迁。在各项法律程序都履行到位的情况下,6月23日下午,区人民法院准备对其房屋依法征收。
这段文字在试图澄清两个问题,一是府东街的棚户区的确应当改造,可能已有不少居民接受了政府的拆迁补偿方案,但吴学文是一个钉子户,从现有的法理来说,他所居住的平房依着的土地是国有的,而官员又恰恰代表国家,所以,官员是代表政府强拆他的房屋,这正是当地公检法都站在他们一边的原因;但是,从情理上来说,房子又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原居民被拆迁后,何处栖身?一种办法是暂借他处,等待回迁;一种是政府一次性给予足够的经济补偿,使他们有能力购买新房,不论哪种情况,肯定人家都不满意,不妥协,政府呢,自以为站在法理上,居民呢,自以为站在情理上,他们针尖对麦芒,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悲剧就这样地发生了。
报道说,在征收工作开始前,吴学文与家人在屋顶上采取挥舞砍刀、乱扔砖头瓦片等方式进行阻碍。为避免人员受到伤害,朔城区住房建设局局长刘志秀独自上去做工作,在劝说过程中,吴学文突然将藏在小腿部外侧的匕首拔出,连刺数刀,将刘志秀捅伤。建设局职工钟卫看到后上去制止,也被吴学文捅伤。钟卫经抢救无效死亡,刘志秀脱离危险。吴学文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显然,官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强制拆迁,有点像战争年代的故事,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唐福珍和钱明奇,也不可能不预想本次拆迁活动是玩火,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但为什么要这样奋不顾身呢?原来,中国现有的专制制度,是上级任命下级,考核官员升降起伏看什么?当然首先是看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官员岂能不拼命?再说,法院和城建局的人一起去强拆,说明法院没有独立和公正性,被拆迁人怎能诉讼于法律?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官员都可以通过倒卖地皮,招商引资,介绍工程,等等,暗渡陈仓,大发不义之财,所以,表面上看,搞拆迁的官员是代表国家,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勇敢地学习董存瑞,实际上,他们是为了争得政绩,升官发财,满足私欲,而不惜铤而走险,所以,这就是中南海有关拆迁政策失效的原因。
上述悲剧的大幕拉开了,还没演完呢!据报道,24日下午,朔城区公安分局在对吴学文的妻子乔香莲传唤期间,她突然呈发病症状,区公安分局于15时59分将其送到朔城区人民医院救治,经抢救无效,乔香莲于19时23分死亡。事发后,朔城区连夜成立了由区人民检察院牵头的调查组,对乔香莲死亡一事进行调查。据悉,乔香莲的整个传唤过程均有录音录像。
看了这篇报道,真的是一读三叹啊,试想,怎么会那么巧,乔香莲会在传唤中死亡,而且还有录音录像为证。官方说,目前,此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我想,不论怎么说,等死了人,舆论关注了,政府才会重视,不仅检察院要调查,法院还要开庭,估计也会处死吴学文,当地的某些官员还会被撤职查办,我不知道原先政府答应给他们的拆迁费是多少,只是凭空想象一下,这回不用讲别的,单是城建局,公检法各个部门处理和善后这事的费用,想必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是什么东西,造就了一个弱智的政府,连加减乘除的小学生算术题,都算不开呢?假如在事发前把这笔钱慷慨地拿出来,补偿人家,是不是至少还有两条命健在啊!俗话说,人死如灯灭,对活着的人来讲,灯红酒绿,高楼林立的城市是其享乐之处,可是,对倒下的钟卫和乔香莲来说,还有什么用呢?对他们的家人,孩子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多么荒诞和愚蠢的年代啊!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所说的,政府鼓励大家唱革命歌曲,却不鼓励革命,鼓励大家看《建党伟业》电影,却不鼓励建党。我想,这个国家还有救吗?
2011年6月25日于多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