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惊人的新闻,应当是薄督于1月11日出面断然宣称“我们从没提过什么重庆模式”,继之是凤凰2011年十大影响力博主蔡慎坤在其博客中发表文章“谁在炮制谁在鼓吹‘重庆模式’?”将“重庆模式”的发明权送给了重庆市委党校的教授苏伟。
过去两年之内,“重庆模式”,以及该模式与广东模式的“价值取向对决”,成了海内外中国评论中的最大八卦新闻。我几乎不参与这种自欺欺人的讨论。但现在该模式的中心人物做出如此表态,我决定查个清楚。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一番,结果如下:用Google搜索“重庆模式”,获得约 981,000 条信息;用Baidu搜索,找到相关信息8,240,000条。用The Chongqing Model搜索,获得约 1,130,000 条信息。如果这一海量信息真是苏伟这只以前名不见经传、并无学术影响力的“蝴蝶”在重庆扇动翅膀的后果,就算重庆模式自此结束历史使命,他也应当为自己能够创造出如此奇迹感到自豪。
苏伟那本与人合著的《重庆模式》,出版时间是2011年1月,查诸互联网,此前全世界已经为“重庆模式”颠狂了大约一年左右。如果此时此刻重庆模式成为“御用理论”,我相信“重庆模式”创造者这顶桂冠绝对不会落到苏伟头上。
推动“重庆模式”风靡全球的民间功臣非左派大本营乌有之乡莫属。该网群分别于2010年12月11日、12月 26日与2011年8月28日举办了三次关于重庆模式的研讨会,第三次的标题在特别宏大,叫做“世界危机下的重庆模式”。2011年9月30日,还有一位党的统战对象美籍华人胡大江结束“国外华人媒体负责人参观活动”后,在北京与友人共聚座谈了关于重庆模式和当前的 形势。胡亲自记述的《重庆模式座谈会纪要》中,有个分节标题很触目:“重庆模式的未来与薄熙来的历史命运”。其中谈到:“从消极的一面说,如果薄熙来进不了常委,国家进入骚乱的可能性就要变大”。
上述座谈会被归于“低层次”的小规模聚会,一些“明达时势者”投资赞襄了“高层次”的研讨会。2010年11月23日在上海举办的“重庆模式高层研讨会”,据说有来自重庆以外多个地方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共170人参加,会议的主办者上海增爱基金会和上海未来研究会理事长胡锦星(据说是胡锦涛总书记的堂弟)。香港所有与北京有瓜葛的媒体,如凤凰卫视、《亚洲周刊》全都对该会做了重头报道。
薄督宣称“我们从没提过什么重庆模式”,但就在其治下重庆召开的会议就多达几个,如2010年9月19日的“重庆实践与新亚洲模式研讨会” 在西南政法大学“隆重召开”,重庆市委许多要员出席,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北京等海内外的外交官、专家学者近20名参加了此次会议,《人民日报》与中新网均做了报道。为避免读者厌倦,以下只列举会议日期与名称:2011年6月12日在西南政法大学举办的“重庆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年7月4日,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的另一块牌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庆实践”课题组在西南政法大学举办“重庆工作情况介绍及课题研讨会”;11月26日,由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市委党校联合举办“重庆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看来这些会议都是瞒着薄督私下里开的。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相关理论研究当中,都将薄督个人的“人格魅力”做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评分都相当高。概括而言,就是只有薄督能够救黎民、拯乱世,正世风。流风所及,全国政治嗅觉灵敏一点的人都闻风而动,生怕自己没搭上这趟政治便车,造成千古遗恨。
从2010年至2011年12月中旬是宣传“重庆模式”活动的密集期。最有意思的是这两年当中还弄出了一个据说是今后中国将走哪条道路的“汪薄之争”。海外评说其争斗之激烈:“左派将薄熙来视作挽救中共执政危机的定海神针,将重庆模式当作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右派则奉汪洋为共主,认为广东的公民社会模式是普世价值在中国的具 体化。左右阵营的知识分子还就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的优劣,相互争斗,比当年的国共之争还要激烈,大有你死我活的味道。”
但就在在外界对“汪薄之争”的传闻不绝于耳,有人还打算建立“重庆模式学”深入研究之际,粤督汪洋与渝督薄熙来却在一个月前——即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的一次座谈会上握手言欢,彼此祝贺对方主政区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表示“渝粤合作,十分愉悦”。思想路线之争的满天乌云就此散去。自此之后,“说不尽的重庆模式”大合唱停止,“汪薄之争”也烟消云散。外部观察者都在揣测,是不是“入常”之事已尘埃落定,否则这两只正在比拼开屏的孔雀哪里会停下展示漂亮尾巴的活动?
2月11日,薄督自己给了答案,面对记者提问,“薄熙来说,我们从没提过什么“模式”。如果说重庆的发展有什么特点,没别的,就是老老实实按中央要求,把民生导向的路子走好。改善民生是“三个代表”的重要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一个漂亮的大转身,寥寥数句,既表示自己服从中央,又承认了第三代与第四代的理论贡献,不愧是政治世家出身的太子党中的佼佼者。但他在会见香港媒体时说漏了嘴:“其实我就是上什么山唱什么歌。”他还对传媒说:“我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一般半年以后要发生什么,我不做打算。”
最后这句话还是给了重庆模式的拥护者无限希望。离十八大还有将近10个月,中间不知还要翻过什么山同,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得哼上“重庆模式”这只山歌给党听,大家等着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