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日报帮我们做了一个判断题:自由等于更贫穷。如果脑袋没有被司马师那样被门挤过,我们肯定不会做这样的判断题。只是,如果有人告诉你:选择自由就等于选择了更贫穷,那肯定会有很多人回忆起原来被门挤过脑袋。
北京日报的题目是这样子的:开罗纪念一年前“大规模抗议”。这个新闻没错,不过,它没有忘了加个政治非常正确的副标题:当地媒体称:埃及人更自由却也更贫穷了。这也就是北京日报让人痛苦回忆自己的脑袋是否曾经被门夹过的原因。
从语义来讲,更贫穷的潜台词是“以前就贫穷”。事实是怎样的,估计更多人知道更多数据,无需我多嘴。有可能,现在生活比原来艰难了一些,这很正常,小孩子打破一个碗都还需要花钱重新买过呢。况且,有时候统计数据不是那么可靠。前两天就听过这样一个段子:有一桩婚事,男孩爸妈同意了,男孩也同意了,甚至连媒人也同意了。只是,女孩子不同意,那么,在这个地方,3:1又有怎样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呢?再者,这数据,由经常让母猪抓狂得上树的人口里说出来,那可信度……恐怕连标点符号都有人怀疑。
扯远了。好在,还承认了“埃及人更自由”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新闻照片就在那儿——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不会是庆祝自己比以前“更贫穷”了吧?如果是这样,那可真的是脑袋被门挤过,而且还是被挤扁了。我又想起了这个事情:我给在我空间里评论哈维尔是导致捷克分裂、民众生活倒退、社会动荡的罪人的人这样回复:做一只幸福的圈里猪和还是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鹰,不难选择。他马上质问:你怎么就认为你们是自由自在的鹰,别人就是圈里的猪呢?这个是由你定义的?我再回复说:这是选择,不是定义。其实,我心里想说的是,你以为你是圈里的猪啊,其实,你连猪都不是,因为,那圈里,猪都养不肥,仅有的几头看起来很肥的猪,也是用气泵吹肥的……皮都吹得很薄了,一戳就破那种。
自由不等于贫穷,更不等于更贫穷。自由与贫穷根本就不搭界。自由憎恨贫穷。和自由站在一起的,永远是幸福这一类的词语。不信,你去问铁笼子里的人。之所以要把自由和更贫穷串在一起,那其实是想提醒你:别去想自由这档子事了,那会让你现在的饲料减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