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100名作家手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闹剧,也看到了周国平和叶兆言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觉得这真是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这篇讲话的效果之一就是造就了一大批没有独立人格的、唾面自干的知识分子。当然我们不能全怪他们,如果1957年打了右派,那就不但做不成知识分子,连人都做不成了,50万知识分子精英在他们的大好年华就是这样悲惨地生活过来的,如果那还能叫生活的话。那个可怕的年代过去了,人们也还难免心有余悸。这100名知识分子参与这场闹剧也许就是因为心有余悸,我愿意这样来理解他们的行为;但是他们真的很可悲,差不多就是柯庆施所说的那样的人了。
有几十年没再看这篇文章了,但是其中的一些话却一直鲜活地活在记忆中,比如说知识分子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说知识分子只是一些“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将为艺术而艺术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点等等。隐约记得最仇视知识分子的党棍柯庆施说过一句更露骨的话:知识分子就是一群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这些话曾经像雷雨天的气压,沉重地压在知识分子的头上,让他们觉得无比压抑,喘不过气来,无法像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那样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篇讲话有两个致命的错误:第一,它不承认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也是人类有价值的劳动,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而不是被其他劳动者养活的寄生虫,这就是“皮毛”之论的谬误之所在。它认为知识分子是有原罪的,这个原罪就是不劳而食,无耻地被劳动人民供养。直到1980年代,这个错误才被纠正过来,虽然用的是一种不伦不类的归类法: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无论听上去有多么别扭,知识分子总算摆脱了寄生虫的地位,被“扶正”了。其实,人类的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艰辛,更杰出,创造出来的价值更多,为人类的福祉贡献更大。知识分子作为脑力劳动者,不仅应当有与体力劳动者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他们的劳动价值更高。这就是在商品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劳动报酬往往高于体力劳动者的原因之一。
第二,它完全彻底地扼杀了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原本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创造美的艺术品;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美。而这篇讲话却把文学艺术的功能彻底改变,将其改变为为某个阶级利益而奋斗的事业的宣传工具。凡是不符合这个目标和功能的,统统被否定,被批判。这就是一大批曾经的文学家(如茅盾、沈从文等)后来完全不再写作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