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南方周末》风波考验中国新领导人
日期:1/7/2013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IAN JOHNSON



12月,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会议。《南方周末》2013新年献词被改一事,引发了极大关注。

作者:IAN JOHNSON (纽约时报) 译者: 陶梦萦 黄铮

北京——围绕中国一家主流报纸的风波,对新任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精心测算的政纲构成了一个前期挑战,并使大众受到压制的改革需求与共产党继续牢牢掌控权力的愿望形成了对立。

始于上周的这场动荡发生在颇具影响力的《南方周末》,起因是审查官员似乎有意淡化了该报写给读者的新年献词。按照惯例,这份献词往往会呼吁社会在新的一年取得进步。官员的举动导致记者及其支持者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来表达自己的愤慨,支持者当中包括了邻近的中山大学的学生。

学生们在周日发表的倡议书中说,“我们的退让与沉默并没有换来我们所希望的自由的光芒,反而是权力对权利的无节制的干预和渗透”。香港大学的中国传媒研究项目将倡议书翻译成了英文。

周日晚间,抗议活动转化为微博圈的实时混战。事态发展非比寻常,因为在中国,各种抗议活动都会遭到严密控制,而媒体往往对允许进行的辩论范围心知肚明。

这一次,《南方周末》的经济部和绿色新闻部的一些员工似乎是在宣布罢工,而忠于政府的编辑则关闭或接管了该报的官方微博账号。一份由90名员工署名的共同声明广泛流传,声明中称,该报的微博内容已经不再是真相。

谈到微博问题的时候,一名前编辑说,“是不是全体罢工我现在还不知道,我知道的就是关于微博账号被剥夺的声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名前编辑要求不具名。

这家广州报纸引发的风波在有政治觉性的中国人中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这是因为,习近平去年11月掌权后的首次出行就选择了华南地区。他造访了广州附近的深圳,向中国经济改革之父邓小平表达敬意。20年前,邓小平正是在深圳启动了改革。

实际上,习近平似乎在把自己塑造成下一个邓小平。邓小平因大胆的经济改革举措而闻名,同时也绝不容忍反对共产党统治的举动。

最新的迹象是习近平所做的一个也于周日见报的讲话。面对党内高级领导层,习近平反复提到邓小平,尤其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短语通常用来表明实用主义政策与一党专制的结合。习近平还赞扬了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似乎是想努力赢得强硬共产主义分子的支持。

不过,民众的改革呼声部分是源自习近平自身引发的希望。迄今为止,他一直备受赞扬,因为他呼吁要履行宪法使命、命令官员杜绝不必要的奢侈浪费,并且发起了反腐败运动。

看起来,他这些行为激发了呼吁实行更大胆改革举措的声音。

除了《南方周末》风波之外,风格尖锐的历史期刊《炎黄春秋》的编辑们也在上周发表封面文章,声称现行宪法已经为政治改革提供了基础,并称政治不稳定是中共未能落实宪法的主要原因。周五,该杂志的网站遭到关闭,官方表示已经不能更新其注册信息。

该杂志关于网站被关的微博信息被转发了3.1万次,引发了很多对政府的严厉批评。该杂志的总编吴思说,杂志员工已经递交了书面文件,网站可能会在10天内重新开通。

乐观者表示,他们希望针对这两家媒体的措施是由即将离任的胡温领导班子任命的强硬官员采取的。在胡温当政的十年期间,维稳的目标压倒了一切。习近平班子的很多成员都要到今年3月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才能就任,习近平也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把其盟友安插进重要的权力职位。

“如果习近平不调离一些人并提拔另一批官员的话,他的新政策——如果他有的话——就会被党内的老官员击垮,”一家重要党报的资深编辑说。考虑到话题的敏感性,该编辑要求不具名。“新领导和老领导之间的矛盾刚刚才开始露头。”

从邓小平时代起,自由和保守两种力量之间的类似冲突就主宰了中国的政治。但是,习近平还面对着千百万越来越敢说话的互联网用户,后者的大肆宣泄甚至可以让中国的严格审查不知所措。

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教授展江说,公众的愤怒表反映了人们期望值的增高。

“当前,中国人对这样的事件还是格外敏感,所以大家的反映比较激烈,”展江说。

另一些人并不认为言论气氛已经更加开放,他们称,这些媒体之所以被封,是因为习近平一直不愿意采取明确立场。

“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媒体法规,所以官方继续使用惯用手法来控制媒体,”中国著名的报纸编辑李大同说,他已因立场原因被当局撤职。“在习近平阐明任何关于重大变革的理念之前,中国不会出现任何大变化。”

其他一些评论人士不相信会发生变革。他们发现,习近平在之前的岗位上一直都在对现状表示支持,如今他既然到达了仕途顶峰,那就不太可能支持系统性的改革。

“有一种传统的观点:皇帝换了,政策也会换,还可能会出现一些带来希望的新生事物,”流亡海外的中国政治评论家张平(笔名长平)说。“可我觉得这不太可能,因为你还是有个皇帝。”

更新:《南方周末》官方微博1月6日晚发表“致读者”称:“本报1月3日新年特刊所刊发的新年献词,系本报编辑配合专题‘追梦’撰写,特刊封面导言系本报一负责人草拟,网上有关传言不实。由于时间仓促,工作疏忽,文中存在差错,我们就此向广大读者致歉。”

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自北京,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 原载: 《纽约时报》2013年01月07日


相关新闻
各大网站罕见以藏头诗声援南周
环球时报谈南周,刚一露面又缩头
南周事件延烧 掀起争自由风潮
《南方周末》员工对前景悲观
南周事件演化为社会抗议
网友南周总部声援 网络直播
就《南方周末》新年献辞事件告天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