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rt·Lifton:思想改造与极权主义心理
编者按:下文节选自RobertJayLifton写的《思想改造与极权主义心理:对中国的‘洗脑’的研究》一书的第22章,并且经过编辑。Lifton是一名精神病学家以及纽约市立大学的著名教授,他对极端主义心理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他在对PattyHearst的1976年银行抢劫案的庭审中就“强制性说服”理论进行了作证。(译者注:PattyHearst是美国出版巨头的孙女,19岁时被恐怖组织共济革命军绑架后参加了该组织并参与了一起抢劫银行的行动,引起广泛关注。她的律师称她在被绑架后受到拘禁,侵犯和洗脑)本书出版于1961年,于1989年由北卡罗莱纳大学出版社再版。
讨论主题:
社会环境控制
神秘操控
对纯洁的要求
对坦白的狂热
“神圣的科学”
加载语言
教条强加于个人
生存权利的配给
关于“什么是进行思想改造的环境的最核心因素”的讨论会引发我们对于人类的狂热心理进行更全面的思考。在对思想改造的研究的基础上,为了鉴别各种基于意识形态的极权主义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我希望提出一套条件,以便用做评判任何环境的依据-作为回答这样一个被不断反复提出的问题的基础:“这难道不就像‘洗脑’一样吗?”
这些条件包含八项心理学主题。在思想改造的环境中,这些主题在社会领域里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的每一项都带有极权特性;每一项都依赖于同样绝对的哲学假设;并且每一项都调动了某种个人情感倾向,这些倾向大多带有极端化性质。它们结合起来,制造出一种能够短暂地带来激励和愉悦的氛围,但同时对人类造成了最严重的威胁。
社会环境控制
对于进行思想改造的环境来说最基本的特征,以及其他全部因素所依赖的心理学上的动力,就是对人和人之间的沟通的控制。通过这种社会环境控制,极权主义环境不仅仅寻求建立起对个人和外界之间的沟通的掌控(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读到或写到的,体验到的,以及表达的一切),而且-通过渗透到人的内心生活-控制我们可能会在和自己沟通时进行的内心独白。这种控制创造了这样的一种氛围,令人很不舒服地联想起乔治.奥维尔笔下的《1984》。
这种环境控制从来没有成功地达到过绝对的程度。当被外界信息影响时,作为实现这种控制的控制装置的人会变得比起任何机械装置都更容易受这些不和谐“噪音”的影响。不过,对于极权主义的管理者而言,这种情形不过是对于装置的“不正确”使用的例证而已。因为,对社会环境的控制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正当而且必要,完全不必遮遮掩掩的措施:思想改造的参与者们可能对谁在向谁告发什么有所疑问,但是大家从来就清楚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大量而广泛的,关于每个人的信息一直在被报告给当局。这种自认为正当的中心理念,是他们所臆想的全知全能。他们坚信真理只有他们独家拥有。在体验过那种被他们认为是终极真理的某种东西的冲击之后(并且出于驱除他们自己内心中的任何疑虑的需要),他们认为,创造出一个包含并且仅仅包含不折不扣的“真理”的环境,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首先要把人类灵魂置于全面的观察控制之下。
神秘操控
在社会环境控制之后不可避免的下一个步骤是对个人的广泛操控。这种操控无所顾忌,不加约束,运用社会环境可以动用的全部可能的手段,不管那手段多么怪异或者令人痛苦。这种操控自上而下,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激起一种特别的行为和情感模式,使得这些模式看似完全是自发的并且是被一个表面上全知全能的集团所倡导的。对于被操控者而言,这必然具有一种近乎神秘的特质。
基于意识形态的极权者追寻这种方式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一种对于他人的权力感。这更是出于一种特别的神秘驱使,不仅使得这种操控正当,而且令它们成为一种必须。在这种神秘中包含了一种“更高使命”的意识,即“直接领悟到某种迫在眉睫的社会发展规律”,而他们自己则是走在这种发展前面的先行者。通过把自己变成这种自创的神话的工具,他们给操控机构笼罩上一层神秘的氛围-党,政府,组织。他们变成“被选中者”(被历史,被上帝,被其他超越自然的力量)的代理人,来完成那种“神秘使命”。对那种“神秘使命”的追求必须凌驾于对一切的行为准则或者眼前的人们的福祉的考虑之上。类似的,任何质疑更高使命的思想或者行为都被认为是被一种低级目的所挑起的,是落后,自私,与那伟大并凌驾一切的使命相比起来微不足道的。这同样的神秘使命造就出看起来是完全两个极端的理想主义和犬儒主义,两者与任何极权环境的操控关联产生: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极端玩世不恭的行动都可能被看作是最终和“更高使命”相关的。
在个人层面,对这种操控手法的心理反应摇摆于相信和不相信这两个根本极端之间。个人被要求在完全相信(信念)的基础上接受这些操控:“像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个人的相信如果达到了这种程度,他就会以这些操控后面的那种神秘所使用的方式来体验这些操控:那就是,他可能欣然接受它们的神秘,在它们所带来的痛苦中得到快乐,并且感到它们(那些操控以及痛苦)是为了实现那些被他自己认同,并被自己所接纳的“更高使命”而必须的。但这样的根本信任是难以维系的;即使是最强的信任都可能被持续的操控所瓦解。
当相信被不相信所取代(或者从未存在过相信),更高使命不再能够成为足够的情感支撑。个人于是对那些操控作出反应,开始发展出我将要称为卒子心理的情感。感到自己无法从那些远远强于自己的力量中摆脱,他在所有事情上屈服以便使自己适应它们。他变得对于一切暗示都很敏感,成为预见环境压力的专家,并且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娴熟地驾驭它们,使得他的心理能量融汇于大潮之中,而不是反过来和自己过不去。这需要他积极参与到对别人的操控中去,还有那些必要的,永无止境的一轮轮的背叛和自我背叛中。
但是,不管他的反应是什么-不管他对于这种被操控是欣然接受,还是深深的厌恶,或者两者兼有-他已经被剥夺了实践他的自我表达和独立行动能力的机会。
对纯洁的要求
在进行思想改造的环境中,正如基于意识形态的极权主义的所有情形一样,基于经验的世界被断然割裂成为纯洁和不纯洁,绝对高尚和绝对邪恶的两部分。纯洁和高尚的当然是那些与极权意识形态和政策相符的理念,感觉,以及行为;其他的一切都很自然地被视作坏的和不纯洁的。没有任何出自人性的东西可以免除洪水般严苛的道德审判。一切造成不纯洁的现状的“污垢”和“毒素”都必须被搜出来并且消除掉。
在这种要求背后的哲学假设是,绝对的纯洁是可以达到的,并且以这种纯洁的名义对任何人所做的任何事情最终都是道德的。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指望任何人真的能达到如此这般的完美。这个矛盾也无法仅仅用“建立一个激励所有人都努力去实现的高标准”这种说辞来打发掉。思想改造证实了它更恶毒的后果:通过定义并且操控构成纯洁的条件,然后展开一场针对不纯洁的全面战争,基于意识形态的极权主义构建了一个内疚和羞愧的狭窄世界。这进而被一种持续变革的道德观所持续下来,要求人为了某种不仅不存在,并实际上与人的天性背道而驰的东西,永远而痛苦地努力奋斗。
在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层面上,对于纯洁的要求造就了我们可以称之为负罪社会和羞愧社会的一种环境。既然每个人的不纯洁都被视为有罪的并且是对他自己和其他人有潜在危害的,那就这么说吧,他就该期待着得到惩罚-这导致了一种负罪感和他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样地,当他在驱除自身的不纯洁这件事上面没有能够达到主流的标准时,他就该期待着得到羞辱和排斥-这就建立了一种羞辱和他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这种负罪和羞辱的感觉变得具有了很高的价值:它们变成了大家首选的沟通方式,公众进行竞赛的目标,成为个人和他的极权指控者之间的最终纽带的基础。一个人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试图装出负罪和羞愧的样子,但这种招数很可能被识破,所以还是真诚地感到负罪和羞愧比较安全些。
不同的人感到负罪和羞愧的难易程度差异很大,这取决于在生活早期发展出来的模式。但是负罪和羞愧是人类生活的两种基本情感,这种差异不过是程度问题而已。每个人都对他自己的局限性和未发挥的潜能有着深刻的内在洞察,从而每个人都因此存在着易受(负罪和羞愧感)攻击的弱点;换句话说,每个人都由于他的存在主义内疚而变得脆弱。既然基于意识形态的极权主义者变成了在他们的世界里对于高尚和邪恶的最终裁决者,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在人们中间普遍存在的感到负罪和羞愧的倾向作为情感杠杆,来实现控制以及带有操控性质的影响。他们成为存在主义内疚的仲裁者,对付其他人局限性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威。和他们有权进行“宽恕”的资格相比,没有任何其他事物能够更进一步彰显他们的权力了。
个人于是也变得用同样的极权主义者的高尚和邪恶这两个极端来对他自己的品行做出自己的评判:他倾向于用过分的美德来渲染他自己的某些方面,而又更加过分地谴责其他的个人品行-全都根据他们的意识形态标准。他还必须将他的不纯洁看作是源于外界的影响-就是说,那个一直充满威胁,超出他的知识范围,并在这个封闭的极权主义世界之外的世界。于是,减轻他沉重的负罪感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去谴责,连续不断地和充满敌意地谴责那些外界影响。他越是内疚,就越是仇恨,而那外部世界就看起来越是充满威胁。以这种方式,人类普遍的“投射”心理倾向被滋养和制度化,导致群体性仇恨,异端清洗,以及政治或者宗教性的圣战。更进一步,一旦个人经历过了极权主义的高尚与邪恶的两极分化,他会很难重新获得对于复杂的人类道德的更平衡的内在感受。因为,当一个人全部潜在的神经性以及存在主义的负罪感都成了意识形态极权者的财产时,没有任何情感枷锁可以比这种情况更加沉重。
对坦白的狂热
和对绝对纯洁的要求紧密关联在一起的是对个人坦白的痴迷。忏悔和坦白超越了其原本作为具有宗教、法律以及心理治疗意义的一种表达,其本身被提升到了一种宗教狂热的高度。人被要求去坦白他并没有犯下的罪行,坦白由人为引发的罪恶感,全部都以一种被专横地强加上的治病救人的名义。这种要求之所以成为可能,不仅仅利用了普遍存在的人类感到负罪和羞愧的倾向,还利用了想要表达这些倾向的需要。在极权主义者们的手中,忏悔变成了他们利用这些人类弱点的手段,而不再是向人们提供慰藉的工具。
极权主义下的忏悔和坦白有几层特殊含义。它首先是我们刚刚讨论过的个人纯洁化的一个渠道,一种保持永无休止的内部排空或是对不纯洁因素进行心理清洗的手段;这种清洗的社会环境加强了极权主义者对存在主义内疚的掌控。其次,这是一种象征性的将自己交出的行为,一种个体和环境相互融合的表达。第三,这是维持某种全部曝光的道德观的手段-一种公开(或者至少是让组织知道)每一个个体的一切可能的生活经历、思想和激情的政策,特别是那些可能被视为(对组织)贬损的因素。
在这种全部曝光下面所隐含的假设(除了那些与要求纯洁相关的)是环境所宣称的对其中每个个体本身的完全拥有。私自保留思维及其产物-想象或者记忆-变成了非常不道德的事情。这其中的合理性(合理化)很令人熟悉。环境已经到达了如此完美的教育启迪的程度,以至于任何个人还保留着的想法和情感都变得和时代背道而驰。
通过带来不断的情感宣泄的机会和对被压制的负罪感的释放,对坦白的狂热能够给个人提供意味深长的心理满足,特别是当这和从个人贬损中得到快感的自我惩罚倾向相互结合起来时。不仅如此,互相分享坦白的热情可以造成一种狂欢放纵般的“彼此如一”的感觉,包含与一起坦白的同伴之间的最强烈的亲密感,和融入到运动的洪流中的自我瓦解。至少在最初,也确有可能存在真诚的自我揭示和自我完善,通过意识到“被曝光的就是真实的我。”
但是当极权主义者的压力将忏悔变成了反复的按照命令表演之后,矫揉造作的公众展示因素超越了真诚的内心体验。每个人都开始关心他个人演出的效果,而这表演有时候起到了这样的功能,就是让一个人得以逃避他对于那些让他最感到内疚的事的真正情感和想法-这验证了加缪笔下的一个角色(译者注:似乎是Jean-BaptisteClamence,在TheFall一书中)所宣称的,“忏悔的作者们写下忏悔的目的尤其是为了避免忏悔,他们不会说任何他们所知道的”。当然,困难之处在于,在演员的表演方法和他割裂的个人真实之间,在表演者和他“真正的我”之间,存在的无法避免的困惑。
从这点上来说,对坦白的狂热所达到的效果恰恰是和所期望达到的全部曝光背道而驰的:不是消除个人秘密,反而增加并使得其更加强烈。在任何情况下个人秘密都有两点重要的元素:首先,那些一个人希望压制的令人内疚和羞耻的想法,为了防止它们变得被别人知道,或者是在自己的意识里面变得太突出;第二,代表个人的太珍贵的那一部分,以至于个人不愿意去表达,除非是一个人的时候,或者牵扯到一个特殊的围绕这共享的秘密世界而形成的恋爱关系时。个人秘密总是能够顶住自我曝光的内在压力而被保守住。极权主义环境和这些内在压力通过其自身的对曝光和揭露过程的痴迷而产生联系。结果,旧的秘密被起死回生,新的秘密也迅速繁殖;而后者经常由对运动的厌恶或者怀疑构成,或者有关那仍然存在于规定的意识形态空间之外的身份认同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变得被纠缠在连续不断的冲突中,思忖到底保留哪些秘密,交出哪些秘密,以及暴露些次要秘密来保护更多重要秘密的途径和方式;他自身对于秘密和已知,对于公众和私人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围绕着一个秘密,或者一连串的秘密,可能会在抗拒还是交出自我之间发展出一种极端的内部思想斗争。
最后,对坦白的狂热使得在价值和谦卑中间几乎不再可能保持一种合理的平衡。满腔热情并且激进的坦白者变得像加缪笔下的人物(译者注:《TheFall》)一样,他的无休止的坦白成了他评判别人的手段:“[我]...把悔罪当作我的行当,为了最终能够成为法官...我指控自己的越多,我就越有权力去评判你”。“悔罪的法官”这个形象于是成为了可以或多或少地彰显环境的傲慢和全知全能的一种工具。但即使是这种分享的全知全能的感觉也无法保护他免于相反的(但不是不相关的)谦卑和无力感。在那些角色还更多是被强迫的悔罪者而不是权力无边的法官的人们中间,这种感觉尤其盛行。
“神圣的科学”
集权环境在它的基本教义周围维持着一个神圣的氛围,将其树立成为一种为了人类的生存秩序而制定出来的终极道德观念。这种神圣体现在禁止(不管是不是明令禁止)对其基本假设的质疑,还体现在人们被要求对说出那些话语的人,对那些话语现在的承传者,以及对那些话语本身的尊崇。于是,一方面全然不顾通常的对于逻辑的考虑,而另一方面,环境与此同时还夸张地主张这些话语所具有的"严丝合缝的逻辑",或者说绝对“科学的”准确。于是这终极道德观念成为了一种终极科学;而胆敢质疑它的人,或者怀有即使是没有说出口的不一样观点的,变成不仅仅是不道德或者不尊敬,而且是“不科学”的了。通过这种方式,现代基于意识形态的极权主义的哲人王们声称他们传承了自然科学的丰富并且令人尊敬的遗产,从而来加强他们的权威。
这里的假设不是说某人可以是神,而是说某人的思想可以是神:就是说一种绝对科学的思想(暗含着的,一个绝对科学的人)是存在的,或者至少可以达到非常接近;这科学可以和一种同样绝对的道德准则合二为一;这样而得到的教义在任何时期对于任何人都是真理。尽管没有任何意识形态在公开宣传中走得这样远,以上这些假设在极权主义者的行为中是暗含着的。
在个人层面上,极权主义者的神圣科学可以提供很大的慰藉和安全感。它的魅力在于其貌似使得神秘和逻辑这两种模式的体验的和谐统一(用心理分析的术语来说,初级思维过程primarythoughtprocess以及高级思维过程secondarythoughtprocess)。因为,在这神圣科学的框架和那笼统的,非理性的“洞察”中,既然逻辑和神秘之间的划分本来就是人为的,一旦有了一个可以超越这种划分的机会,就会产生一种极其强烈的“领会真谛”的感受。但是,竖立一种不可置疑的信念-并且同时既是理性又是非理性的-是不易维持的,特别是当一个人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远远不像神圣科学所宣称的那样绝对。
但是神圣科学仍然可以对一个人的心智过程达到如此强烈的控制,以至于当他开始感到他被一些抵触或者无视神圣科学的想法所吸引时,他可能会开始感到负罪和害怕。他探究知识的能力于是被牵制了,以科学的名义,他被阻止去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寻求真相,而开放包容地探寻真相正是真正的科学方法的特征。他的处境因为在极权环境下缺乏任何神圣和世俗之间的区分而变得更加困难:没有任何思想或者行动不能被联系到神圣的科学上去。当然,一个人通常可以找到在它的直接权威之外的其他方面的体验;可是在极权主义的运动达到高潮的时期(例如思想改造),所有的那些方面都被割断了,环境那持续高压的命令和要求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可以逃遁的余地。不论个人对于这种由伪科学加上遮遮掩掩的宗教组成的混合物采取什么样的一种混杂着一向的信奉、内心的抵触、或是妥协共存的混合态度,它都代表了另外一种持续的造成个人封闭的压力,这种压力让人逃避,而不是掌握那些对于真诚的自我表达和创新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和体验。
加载语言
极权环境中的语言以那些截断思考的套话为特征。那些人类最意义深远和最复杂的问题都被压缩成简短,高度缩减,听起来斩钉截铁的短语,容易被记住以及被说出来。这些短语成为了任何意识形态分析的开始和终结。例如,在[中共]思想改造中,短语“资产阶级思想”被用来涵盖,并且批评地打发掉那些一般性的招惹麻烦的念头,比如说要求个性表达,探寻一些背离正统的想法,以及在政治判断中寻求比例和平衡。这些套话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其含义的简洁表述,它们还成为了RichardWeaver所说的“终极词汇”:要么是代表了极端美德的“好词”,要么是代表了极端罪恶的“坏词”。在[中共]思想改造中,“进步”,“进步的”,“解放”,“无产阶级立场”和“历史辩证法”属于前一类;“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剥削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心态、自由主义、道德、迷信、贪婪)当然都属于后者。极权主义者的语言于是围绕着这些无所不包含的套话反复地说来说去,充满了草率的抽象,高度的不容置疑,无情的评判,并且对于它最忠心耿耿的拥护者们之外的其他人来说,死一样的无趣:用LionelTrilling的话来说就是,“不思考者的语言”。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