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四25周年前夕,诗人孟浪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将两岸三地的六•四主题诗作汇集成册,于5月4日在香港和台湾同步出版。这本《六•四诗选》由台湾“黑 眼睛文化”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两岸三地百名诗人的作品。从时间上说,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当年的震撼中的即时感触,而是跨越25年;从作者群来说,也并不仅限 于六•四的亲身经历者。孟浪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
法广:25年来,六•四在中国一直是不能言说的禁区。六•四主题的诗作是否数量有限?搜集是否有困难?
孟浪: 自六•四发生以来,事实上,我本人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从事这个主题的写作,我也观察到,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海外,都有不少诗人在从事六•四诗歌写作。 除了对这个事件的悲剧性结局的记忆和见证以外,也有很多作品从精神性的向度上,对汉语民族在人的价值、在人的精神价值和生命价值的捍卫这样一种权利伸张的 意义上,写下了美学上有质量的作品。我就是从这个角度去着手编写这本诗集的。
由于六•四话题在中国的公共言论空间是一个禁忌,所以寻找和发现确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我在编选的过程中,特意去寻找了这些诗人的联络方式,向 他们发出了征稿邀请。国内的这些诗人非常支持,他们觉得这个主题在中国不能言说,但在海外,在台湾,在香港这些言论和出版自由目前还能保证的环境里,有人 愿意承担这样的工作,他们是支持的,所以,在征稿的一、两个月中,我收到了大量的稿件。
法广:您在这本诗集的序言里写道:六•四“是一个未结束的事件,甚至是一个未来事件”。怎么理解这句话?
孟浪:“未结束”,因为六•四的真相究竟为何?六•四的责任、还有六•四受难者的赔偿或者说他们的“平反”等这样的过程还没有到来,还没有开始,在这个意义上,它当然是一个没有结束的事件,甚至是一个未来事件。
从文学写作的意义上来说,它在中国大陆是一个不能言说的主题,那就也是一个尚待打开的、尚待照亮的一个现实,这个现实还在未来的某个地方等待着。
法广:怎么理解六•四虽然是不能言说的禁区却还是有这么多作家以此为主题写作诗歌?
此新闻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