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刺激想像但没有实质成果
日期:5/24/2005 来源:多维 作者:王军涛

王军涛专稿:刺激想像但没有实质成果──连宋大陆行系列政治分析之二


【今年五月,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举行会谈并签署联合声明,引发媒体狂热报导和各界广泛关注。华人舆论对于三人多给予高度评价,并期待连宋访问大陆对两岸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笔者认为,媒体过于乐观,评论家判断大多失据。现就连宋访问大陆的政治动力机制、意义和走向空间,做一个简短分析。上一篇文章是第一部分,分析连宋大陆行的政治动力机制。本文是第二部分,讨论和分析连宋大陆行的政治意义。】

连宋大陆行系列政治分析之二:刺激想像但没有实质成果

 

●引语

上文分析,就连宋大陆行的政治动力机制看,连宋大陆行并不是胡锦涛的政治运作成果,而是美国运作造成台湾政治生态变化后国亲两党先后出于自己的小格局利益选择的结果,胡锦涛的主要贡献是让这两次访问显得具有历史盛会的新闻价值。这里必须说明,并不是美国直接导演连宋大陆行,美国其实是想创造台湾内政条件让扁政府与大陆和解谈判,但因大陆与扁政府尚不能就谈判条件达成协议(后文会分析分歧及出路),国民党乘此抢了先机,其目的是为扭转自己在美国安排的这一格局中的不利位置。

本文分析是想说明,既然几方都不是出于大格局中的政治智慧和眼光、而是出于小格局中的政治算计,这样的访问的结果和意义都不会很重大,也不会很久远。华文媒体却狂炒消息,公众也在媒体诱导下高度关注连宋大陆行,认为其意义重大。认真追究,这些被看到的意义都是基于对历史的联想和对未来的想像。例如,国共和解、两岸一家等。这些浪漫的联想和想像其实距离现实中的真实事态相差很大。

●政治意义与分析

讨论和评估连宋大陆行的意义,需要复杂的政治分析。这不仅取决于讨论者关注的问题,还取决于讨论者思考的角度和党派立场。就政治分析而言,可以讨论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高度看,连宋大陆行、特别是国共和解有什么意义。第二个层面则是站在各个参与方的角度看,各自的政治得失;政治分析,主要是对政治游戏参与者的行动策略和得失利弊的分析。

笔者认为,就第一层面而言,连宋大陆行的政治意义有限,而且这个有限的意义是否现实,还取决于事件的后续发展;就第二层面而言,参与者的表现与得失,需要对每个参与方都做具体分析。本文讨论第一层面的意义,即连宋大陆行对于中国统一和分裂以及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第二层面的意义即参与方得失利弊实际上决定下一阶段事态走向,将在第三篇文章讨论两岸关系前景中分析。

在公众讨论和媒体报导中,第一层面的问题,又是两个分离但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两岸关系或中国统一的问题,二是中国政治发展或中国政治体制选择的问题。连宋大陆行对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意义是有很强的党派立场的角度。台湾绿营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适当的问题,绿营仅仅认为,两岸关系才是一个问题。

●连宋大陆行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两岸关系,对于不同人而言,是不同的问题。大体上说,关于两岸关系有五种期盼,因此有五个两岸关系问题:对统派来说,两岸关系就是国家统一问题;对于台独而言,两岸关系是争取台湾作为独立政治实体的国际空间、直至成为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的问题;对于国际社会中的多数国家而言,是维持台海和平问题;对于温和统派,统一是一个长期过程,当下首要任务是反对台独问题;而对温和独派而言,独立是一个长期争取的过程,当下首要任务是防止统一问题。

两岸关系有三个可能选项:统一、独立和维持现状。统一,是极独和温和独派都不能接受的,必须诉诸武力,因而也是国际社会不能接受的。而台湾独立,则是急统和温和统派不能接受,也会导致战争。因此也是国际社会不能接受的。显然,维持现状是国际社会、温和统派和温和独派都可以接受的,但他们对于维持现状的含意和条件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维持现状是政治势力和意见间一种脆弱的不稳定的平衡。每当两岸各自或之间或在国际社会中有新的事件发生,都会导致维持现状派内部失衡,分裂和冲突。

连宋大陆行之前,台湾内部政治力量对比总体上是向着有利于台湾独立的方向移动。李登辉任国民党主席后台湾不断出现大规模统独、族群和省籍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导致台湾出现深刻的政治认同危机。每一次冲突,都是外省人和统派失败;每一次冲突后,统派都失去一些阵地和资源。通过这些冲突,李登辉从国民党中少数派变为主流派,直至变成台湾超级领袖。到2000年,国民党政权甚至失给主张公投台独的在野党民进党。1994年,笔者曾与民进党国大党鞭讨论台湾局势,他认为,在十年内,台湾的政党格局可能演变成一个大党和一个中党政治游戏。笔者1995年去台湾,那时民进党一个主要领袖的办公室甚至只有一个小店铺那么大。台湾政治如此巨大和快速变化以及民进党的成功,当然与政党博弈的策略有关,但台湾民意在历次族群冲突中的板块移动是主要基础。2000年选举,台湾着名政治家陈履安决定不支持宋楚瑜的重要理由是,宋认为,以台湾现在民意看,回到国统纲领已不可能。2004年,在内外经济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当统独之争再度成为话题时,几乎定局的选举戏剧性地变化。两颗子弹当然有巨大的心理作用,但这种作用是以统独情结作为基础而发酵的。

台湾走向独立的趋势被遏制,实际上是由于美国对于台湾政治的介入。2000年民进党一度放弃台独,是与接管政权需要稳定的执政策略有关。但2004年选战表明,台湾民意的板块移动仍然继续进行。当年,连国民党也改变一贯立场,逼民进党公投,既避免造成选票因统独话题而流失,又可置民进党于尴尬境地。大陆的反应不但不能阻止这一趋势,反而对局势火上浇油。但大陆动武的决心,却导致美国的强烈忧虑。美国坚决反对破坏和平并不断加大反应力度,迫使台湾主要政党降低统独问题的调门。尔后,美国又以军购问题低调传宋楚瑜访美,运作民亲合作,缔造中派,为施压阿扁政府与大陆谈判创造条件。既然美国是主要推手,美国的动机对于影响这一事态发展的前景是重要的因素。

美国对于中国统一,既无利益,也无兴趣。目前对阿扁及台湾政治家的压力,不过是避免台湾海峡发生战争分散美国解决最紧迫的问题的资源和干扰全球战略部署。因此,只要能够恢复和平,美国没有进一步动力去迫使两岸达成基于一个中国的和平协议。美国并不是促进中国统一,而是遏制台独,以免导致战争。

在这一格局中,台湾是第二重要的角色。毕竟大陆并没有真正想统一台湾,只是维持现状,因为虽然现状的两岸是两个政治实体,但两岸的宪法实际上都肯定自己是中国,也就是一个中国;这些年的冲突都是台湾政治家为实现台湾独立的政治理想导致的后果,如果台湾没有进一步行动,大陆可以继续自说自话地解释两岸是一个有待统一的中国的一部分。此次连宋大陆行,确实再次背书一个中国的说法,可是这只是台湾部分民意。台湾另一方面的民意被美国压制着不能动员和表达。在过去没有美国压制的冲突中,连宋代表的认同一个中国的民意从没胜利过。只要台湾内部的国家认同力量的对比和变化趋势没有扭转,台湾就没有统一的足够动力。甚至在没有美国外在压力时,都不会有遏制台湾独立的足够力量。笔者认为,连宋大陆行也不会改变台湾民意板块移动的趋势。连宋大陆行,不过是统派在美国压制独派的情形下的一次扬眉吐气;统独认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即使连宋,此次大陆行也是政治表演和计算大于理念表达。真讲理念,他们未必认同大陆的一个中国。当台湾内部压力升高时,甚至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还会摇摆不定;就像他们在2000年和2004年选举时那样。

不少人认为,胡锦涛的柔软身段赢得了台湾人的心,才有连宋大陆行。其实,自70年代末的“叶九条”到90年代初的“江八点,”大陆一直怀柔。胡锦涛最感性的表达,也不及当年廖承志至蒋经国的公开信。那信以“经国吾弟”开头,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结尾,情、义、理、辞皆远非胡锦涛可比。但去年台湾公投前夕,大陆普遍认为大陆被台湾政治家骗了,邓小平和江泽民制订了错误的台湾政策。于是才有武力攻打台湾的备战。如果那时胡锦涛释放柔软身段,将不仅不会吸引台湾人心归大陆,而且会进一步鼓励台湾独立的势头。今天,胡锦涛不过是在美国人强迫台湾与大陆和平谈判、缓解两岸关系奏效的情况下,做顺水人情。但胡锦涛既无力制造两岸和平和迫使连宋访问大陆,更没有足够的实力保持这一势头不变。

综上所述,从两岸关系讲,连宋大陆行确实在舆论上遏制了台独的发展势头。但是,第一,这距离大陆和海外认同一个中国的人们的解读相差甚远;连宋大陆行并不是表明统一在望或一个中国在台湾有足够的民意基础。第二,在遏制台湾独立势头方面,美国扮演着决定性角色,但美国不一定总这样(后面会分析其可能变化的条件和情形)。而台湾方面的民意也并没有根本改变。当机会来临或发现更好的方式稳住美国时,独派还会公开动员;那时,统派还会一筹莫展。因此,连宋大陆行在压制台湾独立和张扬一个中国的舆论方面,确实有收效。但在走向一个中国的统一进程上,没有实质进展。这只是意义有限且不稳定的政治表演。

●连宋大陆行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

从中国政治发展角度看连宋大陆行,与连宋大陆行掀起的舆论热有密切关联。当人们看到连战在中山陵前拜祭时想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当胡锦涛与连战握手时人们想到大半个世纪的国共相争终于和解,当人们摇动青天白日旗好奇地欢迎、观察和聆听连战这位来自民主中国的政治家时,当17省出现几十位异议人士公开声明要求加入国民党时,人们潜在意识中的关注点是连战此行对于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对于任何熟悉中国现代史并关注中国发展的人而言,国民党重新登陆大陆都是会激起无穷想像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百感交集的想像中,国民党重登大陆可以是对于中国政治发展有重要的独特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然而,中国共产党却在主导整个国共和解过程中,阉割了中国国民党对于中国政治发展的全部积极意义;连战为在台湾政治的小格局中有所收获,竟然接受了这种阉割,从而使国共和解这一史诗般的大戏变为对中国政治进步没有任何影响的杂耍噱头。

中国自19世纪中叶兵败西方列强后,一代代仁人志士就一直为中国的复兴而努力。几代中国人为探求救国的道路和模式激烈争论和大打出手。今天看来,应当说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最广为国人接受的政治选择。但是,中山先生毕生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孙中山先生仙逝后,中国国民党初步统一了中国,并可能按照三民主义改造中国政治。但是,在日本侵略和俄国干预下,中国共产党迅速崛起,经过伏尸百万的内战,将国民党逐出大陆,在1949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50年代初期开始对中国政治进行非三民主义化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代价惨重的灾难,到70年代中期,连资深共产党领袖都意识到,这场共产主义革命失败了;中国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不过,共产党出于自己的政治利益,拒绝否认自己的意识形态,坚持维护反民主的政治体制。但大陆关心中国命运的人都知道,中国需要政治改革,回到三民主义的政治轨道上。当连战代表国民党再度登陆时,人们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中期待或把玩事件进展的。如果连战果真以三民主义为旗帜登陆,而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民主基础上与国民党和解,那么,连战之行将是中华民族政治发展中的大事。

然而,中国共产党却将连战大陆行限定为反台独之旅,将国民党解释为台湾的政党。连战则自我解释大陆行为和平之旅,并声称愿意忘掉历史的记忆,实现和解。自此以后,中国国民党自愿表示将不再是大陆现在和未来政治发展中的一面旗帜和一种可能的选项。这样,通过接纳连战大陆行,中国共产党阉割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政治发展前景中的政治生命,而连战高兴、庄重并心存感激地接受了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阉割!

然而,国民党作为中国当代政治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作为曾经缔造现代中国的执政党,作为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文化圈中唯一能与中国共产党竞争的政党,具有太沉重的政治遗产。这不是连战个人的度量和一句话所能勾销的。那些长期因为国民党党籍和历史而受迫害的中国人所受的苦难,那些至今还关押在监狱中的国民党特务,也都不是连战能够一语勾销的。

笔者认为,连战不是政客。他饱读诗书,也深知国民党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因此,在大陆,特别是在中山先生灵前,他的思想极为复杂。在北大演讲,他的两个比较耐人寻味。一是他提及国共两党以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分歧开始争夺中国。二是他比较蒋经国经济改革后又搞政治改革与邓小平只搞经济改革的做法。他欲言又止,让人联想。凡是熟悉中国当代政治并有政治思想能力者,都不难得出他想说出的结论。但从北大学生的掌声可以知道,他失败了。人们没有注意他话中的弦外之音。作为一个拥有伟大政治遗产的伟大政党的领袖,他本来应当用简洁清楚的语言告诉国人中国国民党的理念和看法。

笔者认为,连战或今天的国民党人不应得到原谅。笔者支持国共合作,但真实的政党合作应当是在政党所代表的政治理念原则上的相互宽容和合作。如果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在相争七十年后重新坐到一起,仔细回顾和评估中国政治历史和经验教训,然后共商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道路,那么这是真正的国共合作与和解,是中华民族政治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至少,国民党应当象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共产党那样,要求执政党特赦政治犯,修宪以给中国国民党合法存在和发展空间。比较当年的国共,今天的国民党虽然学会了在民主政体中展开政治竞争,但丧失了太多的政治原则性和能力。

总之,连战大陆行,对于中国政治发展不仅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正面意义,而且使得中国失去了未来政治发展的一个可能的正面选项,即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且学会民主政体中运作的现代政党,国民党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竞争中国的政治未来。至于所谓的国共合作或和解,也是虚假的逢场作戏。因为这不是两个政党在真实的政治原则基础上,诚实地相互宽容,认真地交换看法,而是在虚伪的平等接待仪式上,一个政党优雅而客气地扼杀另一个政党在中国大陆的政治生命!

●结束语

以上分析表明,连宋大陆行是一场政治表演,并没有实质政治成效。在两岸关系方面,确实是制造了反台独的声势,但那也是以美国有效介入为条件,而且因为这不能改变台湾基本民意构成和演变趋势,这个有限成效并不稳定。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上,只有负面意义。国共之间的虚假和解,不仅目前没有任何改进大陆政治的意义,而且从长远看压缩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可能选择空间。

下篇文章将从动力机制出发,评估各方政治得失,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事态发展的可能前景和空间。


相关新闻
胡平透彻分析两岸关系
方壶斋:爷爷政治何时休
超党派两岸关系研讨会纽约举行
杜光: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连宋大陆行的推手另有其人
老郸:谁希望连战
宋楚瑜清华演讲 校长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