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陈旭敏/慢慢接受这种现实吧!如果你现在还不能接受目前是食品价格推高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那么再过二至三年,更高的CPI指数可能再次光临你的生活。
这正如你在2004年7、8月份还不能习惯CPI指数5.3%的涨幅一样,而你现在还得接受11年新高的涨幅,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月环上涨0.7%。
道理很简单,如果中国目前不能从源头上根除推动CPI指数上行的压力,那么虽然CPI的上行动力会在中国短期的行政措施面前低头,但只要环境一有好转,这种动力又将会重新抬头。就象现在中国的CPI上涨,就是2004年的一个翻版---都是由食品价格推动,而核心CPI都保持相对稳定。
在短短三年内,中国食品价格波动导致的CPI反复颠簸,表面上,大家都将此归咎于宽松货币环境下的物价冲动,但事实上,这是被过度消耗的“农村红利”在向中国过去的发展战略“用脚投票”,并用“愤怒”的CPI宣誓中国农村地位要理性回归。
很显然,不管中国如何用消费结构升级、全球化、城市化、人口红利、改革开放等众多因素来粉饰近年来“低通胀、高增长”的成就,但有一点绝不可忽视:正是中国农村数亿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廉价的农村生产资料、相对工业品廉价的生活产品,为中国经济高增长无私“奉献”着低通胀环境,否则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可能这么太平。
而这种奉献,却是一种无可奈何。虽然近两年中国农民被免除农业税,但微薄的粮食价格、高涨的农村生产资料,以及种殖的高风险,加上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下的耕地流失,驱使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在“世界工厂”的车间中生产价廉物美的“Made in china”,而留守在农村的农民多是老弱残孤。
本应在农村生产粮食的多数中国农民,现在反过来要和本已非常庞大的城市人口争一口饭。而且更为离奇的是,在大多数农村,多数农民也加入了购买粮食而不是自产粮食的行列中,加上近年来全球的粮价上涨,中国粮食价格上涨自是必然,而这种上涨,在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频频告急的情况下,对中国未来的物价更显得有警示意义。
也许,明年的CPI指数会因为今年基数的较高走势趋向回落,也许明年CPI指数的其他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会因为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制而暂时蜇伏,但是,如果中国政府如果不对食品价格因势利导,而采用霸王硬上弓的办法来管制,那么,食品价格的报复性反弹将指日可待。
很显然,如果中国政府为了压制住目前上涨的CPI,强行管制粮食和食品的价格,最后的结果,将是驱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使中国的粮食压力继续加大,粮价将会进一步上涨,当然,作为CPI的最大权重项目,CPI指数也会继续水涨船高。
这对于中国政府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在目前CPI指数已被食品价格“附体”的情况下,一些新的涨价因素也正在抬头,从CPI的先行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看, 11月PPI从10月的同比上涨3.2%升至4.6%,创下两年来新高;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也从10月的同比上涨4.5%升至6.3%。而在CPI指数中,值得注意的是,非食品价格的增幅也从10份的1.1%显著上升至1.4%。
但是,不管如何,现在应该是中国城市经济开始回报农村的时候了,每隔几年就开始“愤怒”的CPI就是一个明显的警告,否则,要么中国将来把这些本应回报中国农村的钱拿到国外进口粮食,要么就等着饥肠辘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