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跨国企业大规模撤离中国
日期:3/7/2008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2008:跨国企业大规模撤离中国


前一阵,德国之声先后报导了许多台湾企业和韩国企业正在撤离中国的消息。如果说,按中国台风术语,那还是黄色警报,那么,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和美国上海商会联合调查表明有20%的跨国企业打算撤离中国,大概可以比喻成橙色预警了。20%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德国之声记者据该公司发表的通报报导如下。

"质的变化"

在中国两会期间出台的一个"中国制造竞争力"的调查报告,已由一些中国媒体作了简单报导。54%接受调查的在华跨国公司认为,中国相对与其它低工资国家正在丧失竞争力。因此,有约五分之一的在华跨国企业打算撤出中国,在今后几年内迁往印度、越南等地。

这些跨国企业之所以要告别中国,原因一是中国的货币人民币太强了,二是中国的工资成本在上升。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专家哈多克(RonHaddock)说:"跨国企业和投资者们必须重新全盘考虑他们在过去几十年里在中国执行的生产战略。成本和货币结构有了质的变化。所以,企业必须对他们在中国的生产场地和企业活动重新进行审核。"

人民币因素和员工跳槽因素居然那么重要

一半以上受调查企业称,中国工资的飞涨是他们中国竞争力下降的最重要原因。中国的工人工资平均涨了7.6%,经理级的工资平均涨了9.7%(这个新闻通报没说这两个数字是一年内的还多长时间段内的)。

令人有些出乎意外的是,70%的受调查企业认为,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强势是中国竞争力下降的原因。虽然没说是"主要原因",但也够令人震惊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数甚至超过工资成本原因论者。

受调查企业还指出,尽管中国生产成本上涨很快,但中国的许多生产条件还落在全球先进水平的后面。他们指出的有物流基础设施,技术的获得,管理人员的可选择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33%的企业认为员工跳槽太勤(留不住人)是中国丢失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中国市场是国际企业在中国成功的主要因素

已经有了撤离中国的具体计划的20%企业中,有89%说,他们到中国来主要是看重这里的低工资成本。但今天,其它国家的工资成本和税收优惠已经更具有吸引力。打算搬迁者最看好的目的地是越南:63%的受询问者表示那是取代中国的最佳选择;37%的人认为印度是第一选择。

这次调查表明,既把中国视为生产场地,同时又视为市场的企业,比那些只以其中一个因素为目标的企业要成功的多,结合两者的企业成功率达29.6%,而只以其中一个为目标的,成功率则只有17.8%。尽管如此,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打算把两者结合起来。

新投资的高费用目前阻止更多企业流出中国

目前还有83%的跨国公司表示他们将坚持其在中国的生产场地。78%还计划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39%的企业表示,他们对转移到其它国家去建立生产链的高费用感到畏惧。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在其新闻通报中据此分析说:这意味着,不是中国作为生产场地的优势,而是对转移到其它地方去的他们对转移到其它国家去建立生产链的高费用感到畏惧使目前的天平还是向中国倾斜。

该公司的哈多克指出:"在中国得益最丰厚的企业,现在已从一个扩展了的全球视野角度来盾中国,而不是仅仅把中国视为一个新兴工业国了。我们称这些企业为'全球一体化者'。"但他说,在走向全球战略一盘棋的道路上,企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调查对象

这个调查是由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AllenHamilton)跟美国上海商会联合进行的。他们询问了在中国立足的最大的66家跨国企业,占立足中国的600家最大跨国企业的10%。这些企业中,外国独资企业占81%,10%是中外合资企业,9%属于"其它"类。这些企业涉及的行业包括消费品,工业,医疗卫生和材料,来自美国、日本和西欧。其中30%的企业除了在中国有工厂外,还有代表处、地区或全球总部、采购中国和研发中心。

台风的颜色

前不久,德国之声已经报告过,台湾企业和韩国企业等正在大举撤离中国大陆。现在,美国这个调查报告显示,美国、西欧和日本企业同样有这个动向。而且这个数字达到了20%,够惊人的。虽然还够不上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报,但也够让中国伤一番脑筋的了。

问题一是:这问题真的很严重吗?企业迁入和迁出一个国家,按理说都是正常的事情,永远只迁入不迁出,本身是不可能的。这些就要看每年年终的统计数字了。如果说,迁入还是大于迁出,或者两者基本上抵消,当然问题不大。但要等到数字说明迁出已经大大超出迁入了,也就是说,等台风已经到了,可能就晚了一些了。

问题二是:问题能通过措施来缓解吗?应该说,有的问题是可以的,有的可能不行。因为如上所述,中国丧失竞争力牵涉到很多因素。有的因素是没有办法的。比如人民币汇率往上走,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能是无法改变的趋势。比如工资的上涨,这在总体上也是没办法的事,对中国来说也是好事,问题只是,东部和西部之间那么大的落差是否能在一定的时间里被利用来开发西部呢?有的因素则是可以解决的,几十年来却始终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比如知识产权问题,力度显然还不够,关键在法的执行还不够。有的因素看似不能解决,却不尽然。比如对外企的税收优惠取消了。但是,为了发展西部,是否对西部,尤其是几个"新特区"再次把它恢复起来呢?还有,跳槽过快过大不仅是外企面对的严重问题,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个问题同样严重。真的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也不一定。比如是否可以采取社保与企业更紧密挂钩,不能随便带走的政策?

问题三是:需要认真对待吗?当然了,中国是个大市场,市场因素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如果不考虑得更深远一些,如果对广大外企的撤离完全听其自然,仍然可能真会遭遇大台风的。这对中国来说是个新的课题。任何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工业国,都会为吸引更多企业前来,防止企业撤走采取种种措施。中国现在自然也是需要的。


相关新闻
人权观察敦促中国实施人权改革
希拉里连赢三州
NED对《环球》文章的回复
刘晓竹:打一张胡米诺骨牌
古巴新领袖劳尔.卡斯特罗
中美决定重开人权对话
中共对世界安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