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三峡地区历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建坝蓄水以前就一直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目前整个库区已发现的崩塌、滑坡达4千多处。
BBC消息,据《了望》新闻周刊发表的文章说,三峡水库二期蓄水之后,次级河流污染加重,一些河流出现水体变黑发臭现象,还有一些河流出现浮萍和蓝藻疯狂生长的现象。
受自身地理环境所限,三峡库区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又加上长期不合理的开发更加重了生态恶化。目前三峡库区蓄水以来,由于水流减缓、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次级河流开始出现水华现象,部分河段和河汊还出现大量浮萍、水葫芦等浮游植物生长繁殖。
三峡工程完成175米蓄水进入正常运行后,大坝上游将形成一个涉及多个省市、数十条次支河流,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库容超过200亿立方米,核心区包括20多个区市县、上千万人口的巨型水库。
2007年4月上旬,云阳澎溪河回水区浮萍疯长,尤其是高阳段最严重,每平方米河面浮萍湿重达到5公斤,江面完全被覆盖,为此当地政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打捞浮萍2万吨。今年6月份,秭归县香溪河暴发蓝藻,持续时间10多天。
环保专家认为,三峡水库次支流水质的变化,主要是与水流减缓以及生产生活污染有关。生活污染有两方面,一是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流失;二是镇场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污染。尤其是目前库区大多数乡、镇均未建设水环境项目,居民所产生的污水大多数通过溪沟直排江河,生活垃圾无法处理,造成一定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