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认为由于多年干旱持续透支,华北水资源几近枯竭,有沦为荒漠的危险。
文章说,在研究水利的科学家看来,今年初华北地区的大旱并不足为奇,因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华北平原就遭遇了被专家称为“京津冀第一次水危机”的大旱。之后的20年间,华北持续干旱,有专家称,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流来水减少的情况不断加剧后,华北地区的缺水只能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河流的生态用水来满足当前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需求。
文章指出,由于大规模过量开采地下水,在东部平原沿津浦铁路形成了以天津、沧州、德州为中心的大面积深层地下水漏斗区,约2.14万平方公里。在太行山前沿京广线形成了以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濮阳为中心的浅层地下水下降漏斗区约1.4万平方公里。
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恺曾给出数据说,华北平原有的河流的取水率甚至已经超过90%,这个数据意味着,河流用于给周围生态补给的生态用水已经几乎为零。
文章还提到退休前的王建曾经在北京市环保局工作,干环保的经历让他对的河流变迁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相机里记录了过去一二十年里北京的一些河流从碧波荡漾到河床干涸裸露的过程。他说,照片记忆中让他觉得最触目惊心是,最近几年,北京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永定河,即便在夏季的丰水期也没有水,经年流淌的永定河真的“永定”下来了。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的沈大军博士说,不只是北京,整个华北平原的干渴问题,甚至有可能威胁到全国粮食的安全。如何解决华北水资源短缺,如何抗旱保产早已是专家们科研课题中的老生常谈。
长期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民间环保人士马军认为,尽管华北干旱是一个数十年的老话题,但目前似乎还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马军说,从他多年的观察来看,由于生态用水的减少,原来能涵养水源的草原沙化,森林退化,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目前华北地区河流的状况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而作为华北平原生活的普通人,王建眼中,永定河还不是北京唯一的“裂口”。他说,北京人曾经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官厅水库,由于水量不足,加之水质污染,1997年丧失了为北京提供饮用水的功能。2007年夏季,以往拥有41.6亿立方米库容的官厅水库,蓄水量只剩下0.9亿立方米,是建库53年来蓄水量最少的一年。
网络舆论认为,华北的水资源几近枯竭,让人揪心,更让人担忧的是政府对次没有任何预案,而且至今也没有拿出应对措施,而是继续透支,所以,国人完全有理由担心,不需要太遥远的岁月,华北平原就会像新疆一样变为荒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