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中国报道

 

新华社改稿有没有忽悠习近平?
日期:3/11/2009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吴鹏

吴鹏


新华社,国家级通讯社,每天发稿成百上千,其中有一种稿我最爱看,这就是“改稿”。

所谓“改稿”,实际上就是对当天已经发过的稿,其中有错误的,补发的一条更正稿,以纠正上一稿中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的是事实性的差错,更多的是文字、语句方面的错漏。这些改稿每天量并不大,说明新华社作为国家级通讯社,采编质量的上乘。而即使出现哪怕一个字的差错,也要在当天及时作出更正,也体现出新华社对读者认真负责,对业务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

我爱看这些改稿,是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业务学习机会,你可以看看新华社的大牌记者们在写作过程中,会犯哪些错,而这些错很可能是每一个做文字工作的人都可能出的。而通过吸取他人的教训,从而使自己今后得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作为文字工作者,我看新华社改稿的目的,主要是吸取其中的文字使用错误的教训。但同样是看新华社改稿,有的人却能看出另一番天地。

这两天读到香港一家媒体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新华社改稿透露的信息”。这篇文章称,官方新华社3月1日曾经发布一则新闻,即身兼中央党校校长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这篇报道本身并无太多新意,但新华社在发稿当晚发出的改稿通知,颇耐人寻味。

这篇文章引述新华社的改稿通知全文如下:今播《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稿,三段末“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正确运用媒体、科学管理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请改为“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这篇文章就此大发感慨称,对比改稿前后两段话,确实是大异其趣。修改前的话,对媒体基本上是一种功利的实用态度,如“运用媒体”、“管理媒体”等用语,在习惯新闻自由的西方来看,都是冒犯性的;修改后的表述,即使以西方新闻观点来看,也颇符合“政治正确”的原则。不知道改稿的原因是新华社记者真的曲解了习近平原话的意思,还是习近平在事后觉得一些提法表述不当,作出上述修订,但重要的是,哪一段话才是中共高层对传媒的真实态度?

这篇文章接着评论说,从现实操作中看,各级官员并不太尊重新闻的“传播规律”,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更多地注重是否“有效”而非是否“正确”,至于“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就更谈不上了,习近平的本意若真如修改后稿件,可谓切中时弊。

这篇文章最后说,习近平的过往讲话中,常有精警之句,如在澳门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今次在党校讲话中亦有“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的警句。外访时指摘西方“吃饱了没事干”的话,亦颇口语化,不落俗套。今番改稿,所为何事,有待观察。

看新华社改稿,看出如此风云,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相关新闻
曾伯炎:北京两会提案点评
梁京:温家宝的信心来自何处
中国目前制度为腐败开更多绿灯
央视大火烧掉内部所有腐败证据
吴邦国反民主政治讲话惹批评
蜀官避谈豆腐渣学校被质疑躲猫
二号文件:强力镇压异议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