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中国报道

 

微博推动中国新闻进步
日期:4/29/2010 来源:VOA 作者:张富杰

多位来自上海与广州等地的媒体人士在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与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有关中国互联网与新闻自由的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网络急速发展,为媒体与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他们说,微博的出现与流行,更是不容忽视。

*微博找新闻线索*

在研讨会上发言的广州南方都市报编辑邓志新表示,尽管他在传统媒体工作,但他每天上班展开工作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博,寻找新闻线索。他说,很多媒体人士也在微博上互相交流,看到更多的观点。邓志新表示,他个人很依赖微博来开展工作,消息的真伪也能得到证实。

南方都市报编辑邓志新

美国之音张富杰

南方都市报编辑邓志新
他说:“新闻它很容易在那里真伪得到证实,你就不需要一定要到新华社出来一个完整报导,中央电视台出现一个完整的报导,你才知道这个事件的真相。你可能通过阅读微博,你追随几个你熟悉的人,你可能就知道这个事件的真相。”


邓志新说,推特(Twitter)在去年伊朗的群众上街示威运动中发挥了效用;微博在中国推动社会的原动力上,虽然不能与之相比,但也值得注意。他提到,艺术家艾未未两年前的四川大地震中利用博客发动志愿者收集遇难者名单,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评论能改变民情*

出席研讨会的南开大学新闻系副教授熊培云也是多份报刊的评论员。他认同微博在中国社会中上升的力量。熊培云指出,评论的效用不一定立竿见影,未能使政府立即改变政策,但它对民间思想确实在发挥着影响力。

他说:“如果从媒体的发展来说,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评论的讯息。对中国的影响,我觉得,有时候,它未必完全是说敦促政府做什么、改变了什么,它更多的是民情,对民情,对大家观念的一个影响。”

南开大学新闻系副教授熊培云

美国之音张富杰

南开大学新闻系副教授熊培云
熊培云表示,在他写评论的过程中,他曾经遇到挫折,看到矿难与拆迁事件在社会上不断重覆发生,感到无力、无助,因而减少写作评论。他表示,但最后他想通了,恒久的参与写作评论,也是在创造历史,所以要坚持下去。


熊培云说:“我自己,我觉得我也是参与到这民情的改造,当然我也认为我在写评论的过程中,我也得到很多的启示,就是我自己在不断的思考,同时和别人讨论的时候,我一些观念可能也会得到修正,慢慢的一点一滴在做,致于我说,有些人是否觉得悲观?我自己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一个人。”

*金钱诱惑挑战媒体良知*

熊培云表示,以前社会的启蒙是通过知识份子来完成;现在更多是通过公共事件、一些悲剧性人物,以致无数的网民、无数评论员的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新闻的进展。他提到,网上有一些付费评论的出现,但他们的影响力还是有限。

新民周刊主笔胡展奋

美国之音张富杰

新民周刊主笔胡展奋
来自上海的新民周刊主笔胡展奋也提到金钱诱惑。他说,两年前上海东方早报在报导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上也面临利益的考验,但最后新闻良知战胜了金钱诱惑,是最早公开点名的一家媒体。


胡展奋说:“面临的是很大的诱惑。据我所知,当初在报导是否要见报的前序,三鹿集团是出高价,要买这条新闻,数字还是有诱惑力的,起码是六位数以上吧!可能是七位数。”

与会多位媒体人士都希望,中国网络力量能更促进传统媒题的新闻事业发展,长远促进彼此的社会监督功能。


相关新闻
中国大趋势,我不得不说的话
变革中的中国媒体人国际交流谈信念与冲击
上海世博能否推出中国价值观?
云南省委宣传部长人大演讲 被扔五毛纸币
媒体报道青海地震不同于汶川
从香港一家演剧社“被注视”说起
青海玉树大地震 已400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