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能够推进政治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发表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被称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这篇讲话发表30周年之际,三位学者接受中国《财经》杂志采访时呼吁“完成邓小平未竟事业”。
这三位来自政界、商界和学界的人士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前署长、现任《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原中央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社会局局长、现任国际标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鲁和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
他们说,“30年过去了,今天的一代人必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历史责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成未竟事业。”
在谈到政改现实路径时,他们三人都表示,中共需要通过进一步放开舆论,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
目前中国当局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在这种背景下,三位学者的呼吁颇为引人关注。
开放舆论
杜导正表示,“第一步先要放开舆论,先在党内,后是国家,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和氛围。通过进一步放开舆论,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
陈小鲁表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个大题目,需要时间、耐心和脚踏实地地努力。目前我们能做,而且必须做的是思想启蒙”。
他强调,“思想启蒙很重要,学校应该多讲民主、讲自由、讲博爱、讲天赋人权、讲人道主义,讲权利、讲义务、讲道德、讲操守,讲法律。这样我们的国民有自由的思想、有独立的意志、有自律的精神,就能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能够在理性基础上互相妥协,平稳地度过社会转型期,至少会少付出些代价”。
王长江表示,“我们越有意无意地回避“政治体制改革”,其含义就变得越来越不清晰,过于意识形态化,使政治体制改革往往一被提及就会引起争论、遭遇阻力。关键是执政党要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推进政治体制变革,抓住核心东西”。
改革与革命
杜导正表示:改革越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就越迫切。1980年邓的讲话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破题之举,30年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强烈的时代呼声,成为这一代政治家的历史责任。
他指出,改革发展到今天,最能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的,就是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成邓小平“未竟的事业”。
在谈到政改紧迫性问题时,陈小鲁指出,现在工人、农民维权事件越来越多。虽然群体性事件不是全国性的,但要居安思危,要有改革压力。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当权者不改,会形成民变。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王长江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也表示,“不少负责任的经济学家、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都对政治体制改革表示忧虑。需要指出,改革和不改革,改革的力度是快是慢,并不取决于执政者自己的判断,而取决于民众的认可度”。
他强调说,“现在,即使是改革中的得利者,也对现状牢骚满腹。这说明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再拖下去了。如果现在还不抓紧机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弄不好会失去机遇,成为历史罪人。我们要有紧迫感,要负起历史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