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中国报道

 

中国十二五规划旧瓶装新酒
日期:10/17/2010 来源:华尔街日报 作者:Andrew Batson

中国领导人正打算利用一个五年一次的大规模经济和社会规划使中国走向更平衡和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但这种老套的五年规划能否实现此目标还有待商榷。

中共领导人将在周五开始的重要会议中讨论并通过这一宏大蓝图的纲要,该纲要将制定中国2011年至2015年期间的首要任务,最终规划将在明年公布。

虽然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具体内容仍是秘密,但外界对其大致纲要已有所了解: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在最近的讲话中已清楚地表明他们的宏伟目标,即促使中国脱离以经济增长为重点的发展模式,转而创造一个更适合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两位领导人将在两到三年后将权力移交给新一代领导人。

温家宝说,政府将会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胡锦涛说,政府将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即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将在推动消费和增加收入、扩大公共服务及阻止气候变化方面为政府官员提出新的目标。

自第一个五年规划于1953年开始实施以来,中国的五年规划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五”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工业上的自给自足。但这些规划的宏伟目标并未全部转化为实际行动:要确保数百个城市和数千个村庄的真正实施中央政府的指示,确实是巨大的挑战。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政治科学家Huang Jing说,中国领导人虽然在政策上达成了一致,但由于各个地区的利益有分歧,无法有效实施这些政策,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地方政府执行时都会被扭曲。

就连政府官员也承认,中国规划机制的成绩单不太好看:以往五年规划的某些目标,例如经济增长的目标,往往大大高于预期,然而在促进科研和服务业发展等指标上却非常落后。在中国目前多样化和经济活跃的环境中,要将长期政治目标与私企、地方政府官员和消费者的短期利益保持一致变得越发艰难。

世界银行(World Bank)对目前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规划进行了审查,发现中国在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几乎未取得进展,在环境方面取得“利弊并存”的进展,而在改善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当前的十一五规划问题特别大的部分是它的标志性目标──2006-2010年能源强度下降20%,能源强度是实现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能源量。这一目标是本届中国政府推动减少污染、降低对进口资源依赖的关键。

虽然中国的能源强度截至2009年底下降了15.6%,但由于经济刺激掀起的建设热潮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实际能源强度出现上升。因此,中央政府发动了实现降耗20%的最后总攻,下令全国工厂停工。

不过这种“铁腕”也带来了副作用。一些地方政府拉闸限电,用错误的方式以求达标,这些做法已被要求停止。

中央政府日前表示,能源效率的提高得以恢复,正按既定规划实现降耗目标。但那些伴随其中的副作用凸显出,本届中央政府在试图利用原有五年规划体系实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议程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一些经济学就说,国家应放开能源定价,让市场决定能源价格,这比以行政手段制定节能目标要更有效。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经济学家冯幽兰(Yolanda Fernandez Lommen)说,国家设定一些目标有助于指导并巩固经济改革,但要获得持续发展,重点应放在质量上,而非量化目标。与中央督促地方政府实现降耗目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央不得不抑制地方政府赶超十一五规划7.5%年均经济增长目标的高涨热情。由于经济指标是加官进爵的关键,地方官员都会竞相实现更高增长,而置其它目标于次要地位。于是,中国年均增长率自2006年后就年年超过11%。

为此,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下一个五年规划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7%以下,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全球经济走势更加疲弱,另一方面是降低经济增长相对其它目标的重要性。

其他人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经济目标定多高,而是改变以经济指标作为地方官员晋升标准的做法,改变他们实现高增长的动力。

清华大学曾对近三个五年规划做过研究的经济学家胡鞍钢说,关键是要让地方政府从只追求GDP增长转型为追求诸如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平均收入等其它目标。

他希望中国的转型可于2015年十二五规划结束的时候完成。

胡鞍钢说,中国未来要的是适当速率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高速增长。



相关新闻
传习近平中共五中仍不入军委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 多位民主及异见人士遭监控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闭门召开
姜维平《薄熙来传》香港出版
五中全会有责任就普世价值公开表态
中国多家媒体报道政改话题
五中全会之际,北京大规模搜捕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