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中国报道

 

中国模式 带领崛起?带往崩溃?
日期:10/29/2010 来源:世界日报 作者:世界日报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体经济规模扩大许多倍,并藉此重塑国际大国地位。然而中国却未遵循西方、亚洲过去的发展模式,政治改革并未伴随经济改革发生。独特的“中国模式”引发中西学界讨论:西方式的发展模式是否已被中国颠覆?
就在两岸签定ECFA之后,本报系邀请刚出版“没有中国模式这回事!”的耶鲁大学金融系终身教授陈志武,与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筹备处主任吴玉山,针对中国经济与政治制度,以及后ECFA时代的两岸关系等议题,展开对谈。

问:有人说中国“大国崛起”,也有人认为“中国即将崩溃”,请问两位的看法?

陈志武(以下简称陈):很多学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解读,有很大的误解,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政治制度看成一种单变量的关系。

中 国的“大国崛起”,是在人口世界第一的优势上,以廉价大量的劳动力,通过模仿、加快工业革命的进程完成。相较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18世纪乾隆时代发生 了勤劳革命─透过许多人贩卖廉价的劳力,抵消制度不利于市场之处。当勤劳高到一个程度,它可以代替制度的缺失,这也可解释中国这30年来的发展。

●劳工个人权利 被忽略了

中国这30年崛起的过程忽略了劳工的个人权利,效率固然可以很高。但在下个阶段,若要透过自主、创新的方式获得进一步发展,整个制度就面临改变的需要。

吴玉山(以下简称吴):中国的崛起只是在“补课”,以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历史大国,过去在特殊状况下坐到世界的后列,现在只是一个矫正的过程,坐回他原本应该坐的前列。

●长期政经失衡 终将促变

陈:“中国即将崩溃”,是由于政治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改革所产生种种问题。但我认为“中国崩溃”的机会不是太高,这些问题在未来十几年不会使中共崩溃,但会形成压力促使中国进行实质的改革。

吴:中国即将崩溃?这个问题本身有点问题,为什么要问“中国即将崩溃”,而不问“中国即将改变”?“崩溃”指的是经济解体或内战,我认为中国目前不会发生。但政治经济长期失衡所积累的矛盾、压力,可能改变中国政治制度。

吴: 天安门事件时,因为东欧和苏联共产政权的解体,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共产体制也无法维持。没想到这20年来,这个以消灭资本主义为主要意识型态、全世界最大的 共产党,控制发展了一个成长最迅速的新兴资本主义体系。把两种最不能想像的极端现象,放在一个国家之内,却还能维持稳定的状态,这是相当令人惊讶的。

●中国东欧对比 过度简化

陈:许多人拿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东欧的休克式改革对比,认为前者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下获得快速经济成长,远比后者以政治快速改革造成社会动荡聪明。我个人认为是过度简化的看法。

俄罗斯人口有2亿,中国人却有10亿,人口劳动力的数量使得邓小平可以利用廉价劳动力吸引外资在沿海发展制造业,让人民尝到甜头后,支持政府的渐进式改革。

问:陈教授最近出版新书“没有中国模式这回事!”两位怎么看“中国模式”?

吴:今天中国的制度是走了一半,既非毛泽东式的极权主义加社会主义,也不是西方的民主法制加资本主义,而是夹在中间。学界争辩的议题是:中国现在这个状态究竟是残缺的、必须继续往西方那一端走去;还是就停在这里,因为这就是最好的混合制度。

过 去亚洲四小龙创造的“亚洲模式”,也是允许经济官僚调控市场政策、有违自由市场原则,却被认为是后进国家最好的模式。如今中国这种中间模式也冠以“中国模 式”之名,被认为是最适合中国的模式。金融风暴之后,许多西方学者对这种看法推波助澜,加上中国的自傲,许多人认为“中国模式”可以让中国在21世纪成功 超越美国。

●赞扬中国模式 后患无穷

陈:中国模式和亚洲模式并不相同。台湾、日本都有一套政治上的制衡机制,抑止政府的权力失控膨胀,中国却缺乏此类制衡机制。金融危机之后,过去一年中国政府的权力比起金融危机前明显被强化。我担心大家对中国模式的赞美,会引导中国政府权力走回七、八○年代的状态。

现在害中国最有效的方法,是吹中国模式有多好;而真正对中国社会有益的,却是那些推动中国崩溃论的学者。

问:刘晓波此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两位觉得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吴:挪威选择把诺贝尔和平奖给了一个被中国关在牢里的犯人,刘晓波又跟天安门事件连在一起─在当时,天安门事件代表中国政府做出“我要经济改革、不要政治改革”的抉择。中国如果要在刘晓波事件上松口,一方面证明他所代表的自由民主是对的、一方面暗示天安门是不是要翻案?

陈:中国知识份子对刘晓波的认识,远远超过六四。五四运动期间的知识份子,不论左派右派,普遍存在一个盲点─不理解私有制度的经济基础可以保障个人自由民主的实现。刘晓波却能指出这一点。

刘晓波所引起的讨论,不止于六四是否要平反,而是藉此呼应温家宝所呼吁的政治改革─理想社会是让普通老百姓都能获得尊严。透过诺贝尔奖,让一般人知道刘晓波和他的主张、让民主法治的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北京慌乱反应 令人惊讶

吴:中国对刘晓波的反应让我惊讶。我一直以为北京非常熟悉国际的公关手法,想好一套说词,但一开始北京的反应却相当慌乱,控制媒体与网路。刘晓波获奖,对于一个处于中间模式的国家最是尴尬。中国现在是党国统治、却又在乎网民和年轻人、西方世界的看法。

陈:中国若想进入世界舞台、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于诺贝尔奖这种国际大事,应该预见各种可能性,事先安排各种可能的方案。

今年挪威把诺贝尔奖颁给刘晓波,做出一个对中国未来十年、甚至一百年都影响深远的决定。它对中国政府如何监督媒体、处理事情的方式、民主议题的敏感度,都将产生具体的影响。


相关新闻
分析:巴菲特梦破比亚迪?
国产大飞机订单是真是假?
为何说“中国式次贷”问题严重
中国政府罕见承认无法控制通货膨胀
中国政府控制通货膨胀半心半意
国企资产应分散给民众
房产私有与土地公有的产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