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文网络上出现“中国茉莉花革命”聚集呼吁信息后,中国政府反应敏感而迅速,不但派出警察和国安在各地控制活动人士,在聚集地点驱赶扣留在场人群,在网络世界也毫不松懈,设定新的敏感词,删除有关信息,但网民也有一些应对的办法。
*政府竭力限制 网民发挥智慧*
网络传出“中国茉莉花革命”聚集呼吁信息后,“中国茉莉花革命”和相关文字已经被列为敏感词,海外中文信息网站博讯遭到大规模攻击而瘫痪,国内微博等社交网络和个人博客也不断有网民的敏感发贴被删除,使用权限被限制。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近日在被问及中国当局是否限制网络信息和搜索时说,中国的网络是开放的。
在百度搜索上搜索“中国茉莉花革命”,结果是“搜索结果可能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未予显示”。
资深媒体人李大同对美国之音说,虽然有信息不断被删除,但是也有信息不断在产生。
他说:“所有的网站,所有BBS的主管都有这种使命,是强制执行的,否则会威胁到这些网站的生存,当局是不将任何道理的,拔网线来威胁你。它怎么会尊重法律呢,它的意志就是法律。”
而北京外国语大学传播系的展江教授认为,在限制之中仍然存在一定空间。
他说:“空间还是有一些的,正常网络使用还可以,因为出现这些事件,它对特定领域特定词汇有控制,我今天还上了微博,还是能够基本使用。但最直接最敏感的是不行的。”
*敏感词增多 网民自有智慧*
中国政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维系的金盾工程“万里防火墙”不但对国外屏蔽网站,对国内也限制信息。
人们在国内无法打开美国之音中文网,Facebook和Youtube等网站,但一般网民还是可以接触到自由门等翻墙软件。
北京的八零后白领宋小姐对美国之音说:“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Free Gate(自由门),登陆之后就可以上,但网速有些慢,基本还是不上了。时不时会断一下,要不停刷新,不是特别稳定。”
从“埃及”到“天安门事件”,从“刘晓波”到“茉莉花”,汉语中被敏感的词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面对敏感词日益增多,网民也在不断找到新的应对方法。比如把“埃及”替代为“法老国”,“六四事件”改为“八乘八”,将“刘晓波”三个字倒过来写成“波晓刘”。
国内网络上也流传一些名为“网络和谐测试器”的网站和软件,除了对敏感词进行替代转换之外,还提供所谓“火星文”转换、竖排字转换、倒排字转换和插入分割符的服务,据称收录了官方绿坝软件在内的近1万个敏感词。
这些防范“被和谐”的办法在中国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民众或者欲言又止,或者旁敲侧击、指桑说槐,用隐晦反讽的方式表达意见。
近期在国内热映的电影《让子弹飞》,在让一些观众大叫看不懂的同时,也让很多人去自我诠释其中各种情节符号的寓意。
展江教授认为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确实存在。
他说:“可能说西方没有,在有言论自由传统的地方没有, 中国前几年出版一本美国人写的书《弱者的武器》,反讽隐晦都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现在绝大部分中国人是关心自己的生活,不太关心政治。 ”
他认为,中国网络文化很复杂和分化。很多网络意见来自城市受教育的一部分人,在网络上可能被放大。
与埃及等中东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对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中的限制和控制,虽然不是完全封闭,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达到了官方所期待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