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污染性雾霾笼罩下的北京中央商务区
美国等各国媒体大量报道和议论中国的雾霾之灾。有媒体表示,严重空气污染可能引发动乱,变成中共的政治危机。也有媒体指出,这揭示了中国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代价,可能促使中国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转机。
外电最近对北京等中国众多城市的雾霾和空气污染有不少报道。
在星期二上午,英文的谷歌新闻网显示,已经有1300多篇相关的英语文章。
*冲击经济 危及健康*
法国世界报(Le Monde) 以《在北京,空气污染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为题加以报道,并且提到中国政府在2012年10月终于同意自行监测。
日本朝日新闻则说,在中国各个都市,空气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朝日新闻也引用了美国大使馆的空气监测指数报告,并且指出中国官方自己监测的污染数值低于美国的报告。
洛杉矶时报星期一是这样说的:从北京到贵阳,浓重的污染迫使公路关闭,飞机停飞,体育比赛取消,还把无数人送进医院。上星期六美国驻华大使馆检测到的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达到每立方米886微克。300微克到500微克就对人体有危险了,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日平均水平是低於20微克。中国政府在周末的统计也显示,33个城市的污染达到危险程度。星期日的数字好一些,但美国和中国双方的检测都显示,中国仍然有一亿多人呼吸的空气有危险。这一幕凸显了中国的脆弱性。 *影响政治和社会稳定?*
曾经获得国际环保奖的北京环保人士戴晴说:“这很危险,如果中国出现了社会动乱,那不会是因为贫富差距,不会是因为腐败,而会是因为环境。”
洛杉矶时报驻北京记者(Barbara Demick)在报道了戴晴的这段话之后写道:“空气污染可能变成中共的政治危机,中共把经济迅速增长视为其持久合法性的关键。”
这位记者指的是执政的合法性。中共用GDP的大增长来论证“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来论证他们所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但是一些环保人士和经济学者指出,如果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所付出的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折算到GDP里,中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大打折扣。
华盛顿邮报驻华记者(William Wan)一篇报道的题目是《北京居民和官方媒体对顽固的雾霾和政府的不作为受够了》。文章说,盘桓在中国首都上空的雾霾凸显了让中国新领导层棘手的局势,他们许诺要透明和改革,但是在中国环境这类老大难问题上,实现这种承诺也许是困难的。
*天灾人祸 经济代价*
巴尔的摩太阳报发表评论说,中国致命的雾霾的来源,和美国某些地区的污染源一样,有烧煤的发电厂、汽车排放和制造业,而北京的地理和天气状况使情况恶化,污染性雾霾困在城市地区,持续了几天。
这家报纸还说,中国“全速前进”的经济增长政策显然让中国成为地球上环境最差的国家之一,北京是否真正吸取了教训,还有待观察,但是当污染足够严重的时候,就连最极权的国家都被迫承认出了问题。
巴尔的摩太阳报这篇社论在标题之下说:“在中国首都呼吸有多难?情况糟到当局终于面对人们要求呼吸新鲜空气的事实。”
*污染连城 当局治污*
过去中国互联网上有个说法,说世界上污染最厉害的20个城市之中,有16个在中国。但是这种说法有争议,有些人说并非如此。
美国时代周刊最近从北京发来的报道也提到这一点,报道说:“根据世界银行的说法,世界上污染最厉害的20个城市,有16个在中国。”此外巴尔的摩太阳报的评论也指出,有一项估计说,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中有16个在中国,但是中国政府以及官方媒体都对这样的事实刻意低调,只说那是”浓雾”。
洛杉矶时报的报道也提到2008年北京奥运的时候,北京当局投下了大约100亿美元来改善空气,包括迁移附近的工厂,将居民使用的煤炭改成天然气,2010年还实施了新车废气排放量的新标准。而从今年1月1号开始,大约有75个中国城市有了即时的空气悬浮颗粒数据。
*透明度大增,新官新风?*
面对这次环境危机,中国官方和媒体的表现比过去开放和透明得多。美国国务院星期一说,中国政府在74个城市检测雾霾浓度,并且公布检测结果,是照顾人民健康的一个好开端。
不少美国媒体纷纷强调这个方面,纽约时报采用的一个标题是《中国允许媒体报道空气污染危机》,后来改成了《中国让媒体报道空气污染危机》(China Lets Media Report on Air Crisis)。华尔街日报的一个标题是《中国媒体对污染问题改变了调子》,休士顿纪事报的标题是《严重的北京雾霾促成了不寻常的透明度》,《商业内幕》网站的标题是《就连中国官方媒体也被北京史无前例的污染所激怒》。
这里有物极必反的意思。英文的纽约时报网站发表一篇署名评论说:“中国新政府也许在利用这种大力报道来显示自己对透明度和负责性的承诺,也利用这场危机来推动艰难的改革,走向一个比较能持续的发展模式。”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新的领导层树立和展示新作风,他们刚上台,历史包袱比较少,在上任初期揭示弊端,可以显示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民众推动官方?新媒体推动官煤?*
还有人认为,中国的新媒体,特别是被称作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微博,在这方面推动了中国官方和官方媒体。获得过国际环保奖的北京环保工作者马军告诉美联社:“考虑到公众传播信息的能力,特别是社交媒体,政府不得不做出调整。”
社交媒体的有关内容丰富多彩。下面是4个例子:
1,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行监测的空气质量信息。去年6月中国官员要求美国使馆停止发布,还说美国使馆的监测不严谨不科学,结果中国民众宁愿相信美国使馆的数据。
2,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在推特上贴出一张自己带着防毒面具的照片,抗议北京的空气污染。
3,最近因为在微博上支持南方周末而被“喝茶”的台湾艺人伊能静,今天也引用北京雾霾来比喻中国的新闻自由情况,她写道:“黑雾黑烟愁煞人”。
4,新华社的中国网事微博还改动了成语,写道:面对十面“霾”伏,如何自强不“吸”。
*自强不“吸”之策*
海外媒体也谈到了雾霾之下中国居民的一些对策。
香港的苹果日报说,很多人戴口罩,买口罩,结果,口罩贵了4倍。有些人不出门,有些人出远门,到外地避难,有大批北京人去了海南岛。
国际先驱论坛报引用北京一位网民的话说,这是北京有记录以来空气污染最厉害的日子,所有居民家中都打开了空气清洁器。
但是美国时代周刊北京记者站负责人(Hannah Beech)指出,空气清洁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她写道,她家里的1000多美元的空气清洁器开足马力,但空气污染依然严重,污染程度大约是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的40倍。
这位记者还写道,她只有在每次离开中国然后返回北京后才感到北京多么令人窒息。她到洛杉矶、香港和印度的德里,都对那里明净的天空感到惊奇,尽管哪些地方的人也抱怨当地空气污染。而回到北京几天后,她就调整了她的期望,她每天早晨打开窗帘时,心想,也许那是雾,而不是烟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