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中国报道

 

中国银行业遭遇历史最大的麻烦
日期:11/4/2014 来源:搜狐 作者:搜狐

这回狼终于真的来了!中国银行业遭遇历史最大的麻烦


随着16家上市银行的三季报悉数亮相,一个非常严峻的趋势呈现在众人面前--银行的存款总额首次出现单季负增长,三季度的16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环比降低2%。

作者:许一力

十月底民生等7家银行集中披露财报,16家上市银行的三季报悉数亮相。甚至有人看到了银行的业绩不错,净利润增长超过10%呢。但却有一个非常严峻的趋势呈现在众人面前--银行的存款总额首次出现单季负增长,三季度的16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环比降低2%。

就是这2%,能显出严峻来。尤其在经济压力、三季度不良双升这两大背景下,银行业存款流失,真是有点山雨欲来的色彩。

是什么导致了银行的存款失守?

看到这个成绩单,我首先想到了前一阵应该是大概9月份左右出台的存款偏离度的监管方案。

当时就有预期,这个政策会对银行季末吸收存款的积极性构成打击。就好比年末基金做净值的持仓个股集中炒作惯例一般,银行业在季末同样有着吸储的习惯,就是为了应付央行的流动性大考。

这个预期是真的!!很明显,比如今年6、7两月,银行的存款余额就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其中6月人民币存款激增3.79万亿,同比多增2.19万亿元,创15个月新高;而7月银行贷款与存款立即出现大幅回落,其中存款减少1.98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

这种波动极度异常,也不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别怪监管层要出台存款偏离度指标。

就目前3%的偏离度设置来看,意味着季末的银行存款余额是不可以超过日均存款余额的3%的。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银行业普遍的"冲时点"热情。也构成了三季度末首次存款余额回落的重要背景,这是早有预期的。

抛开制度上的革新之外,整个银行业面临的大环境也成为这一趋势形成的关键。

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无法绕开互联网金融,必须正面面对。

这两年,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存款余额的蚕食已经成为趋势所在。早在今年一季度的上市银行年报中,互联网金融就成为了多次被提及的重点,平安银行甚至反复提及十次之多,可见这些银行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其的影响之深。

有一个证据也或多或少证明了这一点:三季报公布出的数据显示,存款中流失比例最高的部分,恰恰是活期存款。这笔钱很大程度上就是被互联网金融产品吸纳走了。

下面也列了一个直观的数据对比。2013年二季度末,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仅为3042亿元,而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带动下,这一数据不断突破。2013年三 季度末,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上升到4802亿元,其中仅"余额宝"就贡献了557亿元;2014年3月末,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助推下,我国货币基金规模已 同比暴增6959亿元,达到1.44万亿元,规模几乎翻番。而到了今年9月末,货币基金规模总量为1.77万亿元,对比去年三季度数据,增幅达到 270%。

有人说,银行业遇到了这个难题怎么办?

以现在"有当没有"的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来说,互联网金融产品动辄6%左右的收益情况,非常具有吸引力。不但交易便捷、准入门槛低,而且还具备复利的优 势。我认为更关键的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完成了过去传统银行业难以完成的任务--专注于小额贷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算是为真正的实体经济做把贡献。

互联网金融推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这是个大问题。不过挑战往往也是机遇。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也成为倒逼银行放弃传统利差收益转而关注服务以及金融创新的关键性因素。甚至可以说,助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事实上,如果按照一般的金融市场发展规律而言,利率市场化中最具有风险性的过程必然是放宽存款利率,这必将大幅提升传统商业银行的运作成本。也因此,对于 相关的改革,在风险控制以及利益格局的双重压力下,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瓶颈状态。这种瓶颈,肯定不能依赖传统银行自身的"觉悟"来推动转型和改革。 因此,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来助推传统银行业的转型和金融创新提速,弄得好的话,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新思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存款流失,实际上可以说是金融业进步和监管规范双重作用下的一个合理结局。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甚至可能会是未来进一步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手段,这实际上应该被当作是,商业银行存款失守背后的一个乐观的因素。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降温 市场预期更多刺激稳增长
救市无效 中国楼市真的挺不住了
遇罗锦: 一部影片给人的启示
尊孔的中国人差在哪里?
在微博上污化美国为何意?
纽约时报中文网王军涛纪念陈子明
APEC临近北京再现雾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