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两会”关注反右维权
北京大学校友联谊会成反右维权请愿会
-----北京大学反右幸存者校友维权纪实
俞梅荪
2011年3月初,北京市有关维稳部门人员找到不少北京大学反右幸存者谈话,要求在“两会”期间,不要有过激行为。这些老人盼望“两会”,要关注反右维权问题。
1957年,北京大学在“反右派运动”中,800多位优秀师生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而赶出校门,长期劳改劳教,有的被判重刑和被枪杀,许多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少人非正常死亡。1979年校方的一纸“改正”通知,全都搞错了,但至今仍不道歉不赔偿,连在“改正”之前被打压22年期间所克扣的工资也拒不发还。
2月19日9时,我来到北京大学农园餐厅,参加北大校友春节联谊会,约三五百位校友欢聚一堂,其中认识的反右幸存者约40位。
北大维权要走出校门
我问王书瑶(75岁,1957年物理系21岁学生右派分子):“今天向周校长递交上访信吗?”他沉闷地说:“《通知单》上没有提到‘校领导到会’,他们不会来了。”我安慰道:“前年周校长被你们吓得拔腿就跑,去年吓得不敢来,今年竟连会议安排都被吓掉啦,说明他们很害怕,不敢接触。”
王书瑶取出打印工整的致周校长的信,我随他到主席台郑重地交给李安模。李对我说:“换位思考,都是可以理解的。”
左图,王书瑶戴着“右派冤”牌,绕场数周,校友们纷纷致敬并表示支持。
右图,李安模(左)对燕遁符(右)和纪增善说,一定会向校长反映维权要求。
之后,王书瑶说:“上访北大校方已无望,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到中南海(去年联谊会上校友们向王建议),如能有三人同行,就可到新华门去请愿。但尚无人敢去。”王对此很气馁,但表示要坚持下去。我说可以陪他前往。
戴着“右派冤”牌的王书瑶认为,校友会不少领导对反右受难者是同情的,但因“上头”阻挡而无法实现维权的愿望。他转而要求在校友会的帮助下,完成“1957年‘519’民主运动校史”的编撰,他们都已七老八十,要抢救校史。李安模表示将负责任地把信交给周会长(校长)。
谁在败坏北大形象
80岁闫桂勋(原数学力学系毕业班学生右派分子)兴奋地对几位反右幸存者校友说:“去年小俞(笔者)在报道中介绍我的维权上访,受到各方关注,一些海外同学打来电话慰问,加拿大‘自由亚洲电台’来电话采访,使我有些害怕(当局查处)。”我问:“你怕的具体是什么?”他语塞片刻说:“其实没什么可害怕的。”多年来,他坚持每周或每两周到校党委办公室上访,约20次被带到派出所盘查。一年来,校方的态度有所改善,每次供给一顿免费午餐。我提示要校方报销车马费。他说:“不久前,新任杨副书记说是可以给一些困难补助,条件是要他不要再来学校,可以到上级去上访。却未说给多少钱,还要我的所在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来联系(闫被打成右派分子而被发配该校监督劳动达22年)。”我说:“如能得到赔偿,当然不需要来上访啦。”大家赞赏他的执着精神。(附件1,闫桂勋上访简历)
闫桂勋要我随他来到大门外,挂起冤牌,为他照相。引来一个中年人在一旁观看。闫悄悄说,那是学校的保安官员。我们没有理睬。闫挂着牌,回到会场,有校友上前询问,闫宣讲冤情。我照相时,其中一位校友迅即离开,看来是心有余悸。(后经任众辨认照片得知他姓苏,是北大数学力学系学生右派分子,1960至1964年与任众邻居,任众是北京市公安局右派分子,两人同病相怜,很熟悉,当时苏无业,很贫困。)
左图,闫桂勋在会场入口宣讲冤情。 右图,两位北大校友会人员来请闫桂勋
到一边去谈话。
我随闫桂勋来到会场中央,正在照相。突然来了三位校方人员,两人热情地向闫了解情况。闫被感动的连连大声说:“你们是好人啊!”而被他们引走了。一女士迅即挡住我按下的相机,照下的竟是她的背。我愤怒地问:“为什么挡镜头?”她厉声说:“不许照相!他的问题不可能解决,上次有人照相而上网,败坏北大声誉。我们是北大人,要维护北大形象。你是什么人?是校友吗?”答:“不是校友来干嘛!”幸好在她挡镜头之前,我已照了一张。
图,闫桂勋在主席台前。
她查问我是哪级的。我反问她是哪级的。她说是1984年入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在校友会工作。我说我1984年毕业于经济法专业。
她问我的姓名和单位。为防被打压,我要她一会儿去问我的同班同桌同学吴志攀。她说吴志攀常务副校长是其老师的老师,不来参会。我仍未告知姓名,以防被打压。(2007年5月17日,海淀区政法委维稳办主任、警官、街道办事处主任、居委会书记等6人突然到我家,说是北大一些别有用心的右派老人将在19日聚会,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不准我前往。我同意了。但那天却来人把我看管在家中而不得出门,不知久违多年的母校,发生了什么惊天大事,搞得我莫名其妙。后来问燕遁符得知,5月19日是北大民主运动日暨反右派运动50周年日,老校友们年事已高,体力不支,无人返校。可见校方“居安思危”,严防死守,竟然动员政法部门,全面布控打压。)
亏她还是学法律的,我压着涌动的怒火说:“青年学子闫桂勋被北大毁了一生,很凄惨,维权上访10多年,你们早该解决问题,至少先把食宿车马费还给他,是你们厚颜无耻,败坏北大形象。闫作为弱势冤者,敢于揭露校方的罪恶,坚持为自己更为难友同学们讨还公道和尊严,是北大的骄傲!”
杜光(83岁,1947年入学历史系并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原中央党校右派分子):“在每年联谊会上,都有好几位学生反右幸存者要求校长和书记们道歉赔偿,这是送上门的好事。他们不是与校方为难,不是破坏北大形象,而是为校方改变北大形象提供了机会。有远见的校领导应抓住机会,挺身而出,表现出应有的智慧和勇气,不应躲避。”(附件2,杜光:北大人亟待改变丑陋形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共老干部建议:“校领导不会想事,有同情心,却无同情胆,畏首畏尾。右派改正之后,未尽事宜亟待完善,无非是道歉和赔偿。大的问题已由中央承担了,说是扩大化了,99%的人已经改正,改正就是纠错,纠错等于平反。至于赔偿,学校的财力又不是承受不起,也不是无法可依。北大如能走出这一步,可给党政高层领导减去压力,使其‘顺坡下驴’,给他们办一件体靣的实事,全国高校跟着仿效,北大不但不失分,且能成为全国新的典型呢!”(附件3,读者来信:对北大处理右派改正善后工作的建议)
联谊会成反右维权请愿会
王学珍(原校党委书记)、郝斌和李安模(校友会副会长、原副校长)等在主席台就坐。三位长者1957年均在北大亲历反右派运动,对反右受难者很同情。
10时10分,联谊会开始,郝斌在台上介绍校友会的工作情况。
10时15分,74岁纪增善(原化学系19岁学生右派分子)、俞庆水(原地质地理系20岁学生右派分子)、燕遁符(原物理系19岁女学生右派分子)分别举着白布黑字横幅:“右派维权,要求北大赔偿道歉”、“不赔偿丧尽天良”、“不道歉撑不了脸面”。他们从容地走到主席台前,并排站立,整个主席台被抗议横幅挡住,吸引了台下全部校友的目光,人们纷纷照相、录像,交头接耳地议论反右问题。
两图,10时15分,在主席台前左起,燕遁符、纪增善、俞庆水举着维权示威横幅;郝斌(右1)在他们身后的主席台上继续讲话。
在他们身后,主席台上的郝斌仍旧照本宣科地讲着什么。李安模小声说:“我一定把上访信交给周校长,你们可以结束了吧。”他们没有理会。
台下的反右幸存者校友们很振奋。我对77岁沈志庸(原物理系23岁调干生右派分子)说:幸好闫桂勋把工作人员引走了,无人前来阻拦。随即,挂着“反右冤”牌的王书瑶、沈志庸和我走上主席台,一起举横幅。
图,10时20分,主席台前左起,王书瑶(胸前“右派冤”牌)、沈志庸、燕遁符、纪增善、俞梅荪、俞庆水举着抗议横幅;郝斌(右1)在他们身后的主席台上继续讲话。
大家举着横幅,正气凛然。持续约15分钟,回到观众席。全场报以注目礼,有的上前致敬。大家意气风发,俨然成了凯旋的战士,联谊会成了反右维权请愿会。
沈志庸自省道:“这样做是否欠妥?”大家的回答很简单:“都是给校方逼的,秀才遇上兵,你说该怎么办?”燕遁符说:“即便说捣乱也无妨,他们对我们捣乱54年,我们就捣乱这一会儿,实在太对不起他们啦!”大家都笑了。
王书瑶说:“当时会场气氛顿时光怪陆离,很紧张,但校友会负责人们却未干涉,这是北大的宽容和兼容并包的传统使然,包含着他们对反右维权的同情和支持,北大仍有希望。”
其实,北大当局如果当众打压这些苦大仇深的冤者,激起民愤,会场大乱,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纪增善说:“我们没有什么值得凯旋的,也不是战士,只是求告无门,不得已而愤起抗议的冤民。”
左图,左起,燕遁符、杜光、王书瑶、俞庆水、闫桂勋、俞梅荪、纪增善,在校友春节联谊会场里。 右图,王书瑶戴着“右派冤”牌,和俞梅荪绕场走,校友们纷纷向王表示致敬和支持。
80岁万耀球(原生物系教务员右派分子)推着大箱《滚爬血腥路》和《铁桶中的思考》两本反右回忆录(香港五七出版社,共850页,近百万字),广泛散发。散发反右回忆录的还有刘时衡(原数学力学系助教右派分子)的《沧桑岁月》,朱汉生(原俄语系学生右派分子)的《多面人生》。王国乡(原中文系学生右派分子)托人捎来专著《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到会参加反右维权的还有82岁刘显生、72岁张效政(均为原物理系学生右派分子)等等。
反右维权艰难前行
联谊会结束,仍无任何校领导到来。可见周校长对校友们依法维权上访,退避三舍,竟不惜改变北大的传统习俗,成了“我是流氓我怕谁”。
在漫漫上访路上,步履蹒跚奔走17年,受尽冷遇和各方监控打压的耄耋老者,打出“不赔偿丧尽天良”等抗议横幅,在迎春会刚开始,冲上主席台示威,成了“我是草根冤者我怕谁”。
大家说,要为闫桂勋赞助一个手提扩音器。闫兴奋地说:“下次可以更好地宣讲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反右幸存者校友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地冲向依法维权的前台。
午餐时,我结识前辈张景岩,他1949年法律系毕业,1957年在空二军(丹东)成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后,在中国法学会从事中共党务工作,当时与我同单位。加上在去年联谊会,凡我不经意认识的前辈,全是反右幸存者,其中有在1957年之前毕业而在工作单位成右派分子。可见,校友中的反右幸存者不计其数,以天下为己任的北大人,前赴后继,多灾多难。如今,由于心有余悸,或心灰意冷,或没有精力,或已成为既得利益者等各种原因,而未投身维权之列。
图,联谊会结束,在农园餐厅大门口。北大反右派运动幸存者校友,左起,纪增善(原化学系19岁学生右派分子)、燕遁符(原物理系19岁学生右派分子)、俞梅荪(反右死难者之子)、王运增(80岁,1948年入学经济系,原北京市公安局右派分子)、韩大钧(83岁,1949年机电系毕业,原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右派分子)、沈志庸(原物理系23岁调干生右派分子)、杜光(83岁,1947年入学历史系,原中央党校右派分子)、博绳武(原物理系17岁学生右派分子)、王书瑶(原物理系21岁学生右派分子)、俞庆水(原地质地理系20岁学生右派分子),大家举着维权示威横幅。其中杜、王、韩三位校友虽不在北大被打成右派分子,但同为受难校友而支持北大难友的维权诉求。另有一些反右幸存者校友,因心有余悸而未参加合影。
北大的脊梁
午餐后大家散场出来,好几辆挂军牌的超豪华名牌小轿车,除驾驶员还有勤务员开车门。我感慨道:“这些校友竟是如此显赫的达官贵人,与我们九天九地之差。”燕遁符说:“不必羡慕,他们以后会被清算的,我们虽贫困,但活得自在,无怨无悔。”
与此同时,一旁的闫桂勋被保安员叫住,要其摘下脖子上的冤牌,说是有碍观瞻,被燕遁符和我劝阻。我开导说:“他是弱势冤者,理应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而不是歧视和打压。”一脸稚气的农村年轻保安员赞同了。闫展了展胸前的冤牌即北大耻辱牌,昂首阔步地离去了。望着他那不屈不挠的背影,和高级轿车一并远去,80高龄的他仍是奋力拉动北大精神的纤夫,是北大的脊梁和未来!
听前辈讲那过去的故事
俞庆水、燕遁符、纪增善、博绳武漫步校园,重温青春时代的民主之梦。我们来到未名湖东侧南畔的花神庙(黄琉璃瓦红墙石亭),燕遁符激动地述说:“当时谭天荣(物理系)、陈奉孝(数学力学系)、王国乡(中文系)等发起组建学生社团‘百花学社’(蔡元培任校长时倡导学生结社自由),筹备会在此召开,参与者后来都被打成右派分子的头头,有的被判重刑。这里是‘519’民主运动的发祥地。”
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上世纪50至80年代,这里是学生大食堂。1957年5月23日,林希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生)在此登上大食堂门外由桌子搭成的讲台,发表“党大还是法大,胡风不是反革命”的讲演。后被打成右派分子,判刑15年。当年19岁的纪增善在此聆听林希翎的讲演。
左图,未名湖畔的花神庙,1957年5月初,北大组建学生社团筹备会在此召开,是“519”民主运动的发祥地。左起,纪增善、俞庆水、燕遁符,俞梅荪。
右图,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1957年5月23日,这里是大食堂,林希翎在此登上由桌子搭成的讲台讲演。左起,纪增善、俞庆水、博绳武、燕遁符、俞梅荪,纪增善当年是听众。
在哲学楼前,燕遁符说:“听说当时这里经常停着一辆黑色轿车,是邓小平悄悄来看大字报,了解学生民主运动的动态。接着,邓小平担任中央反右派运动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全国反右严打专项行动,并到北大坐镇指挥。”
在学校南大门旁的27号学生楼前的空地。燕遁符说:“当时西语系学生要在这里召开控诉会(对1957年前政治运动的冤假错案),被江隆基(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坚决制止,而改在办公楼礼堂。学生们对江隆基处处压制学生很反感,贴出大字报批判。”
燕遁符说:“2010年5月,我和谭天荣拜访90岁沈克琦(1957年为物理系秘书,后为系主任、副校长,同情右派)得知,在1957年5月,中共号召帮助党‘整风鸣放’之初,在校党委的一个小范围会议上,彭佩云(时任中共北京市委高等学校委员会常委、办公室主任)到会。江隆基认为,学生年青气盛,不知天高地厚,容易激动,可能闹出大事,主张要想方设法加以控制。主管北京高校工作的彭佩云按照彭真(市委书记)部署,贯彻毛泽东的‘引蛇出洞’策略,要发动学生鸣放。沈例举西语系控诉会,当时江虽无法阻止,但设法控制局面,把会场安排在校园中心的会议室内,可以关起门来,不让学生出去,以防在原定27楼前的空地聚会,如激动起来,容易就近走出校南门,上了海淀大马路,事就大了,学生就要吃大亏了。”
燕转述陈奉孝文所述:“与此同时,各个系里党组织还在动员学生‘鸣放’,毕业生们惦记着分配,无心关注‘整风’,却被‘诚恳’邀请在离校前,留下宝贵意见。7月初,新任党委书记陆平取代‘领导反右斗争不力’的江隆基,而领导反右斗争,许多学生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而劳改劳教,其中不少人后来被判重刑,被枪杀和非正常死亡。在1958年3月初,学校还赶在‘右派分子一律不出学校’的中央文件下发到学校之前,把仅被处以‘开除党籍、团籍,劳动查看’的学生右派分子,迅即送往厂矿,由群众专政并监督劳动,达22年。”(附件4,燕遁符等致彭佩云的信)
燕深情地说:“江隆基亲历延安整风运动,深知‘整风’将制造冤假错案。他为保护学生,冒着巨大风险,抵制毛泽东的‘引蛇出洞’策略,被撤职。他的正直和良知,可以与蔡元培和胡适两位校长媲美。”
燕忿然谈到彭真的责任:“1958年夏,我听过彭真作的《反右派运动总结》报告,他那洋洋得意,一脸奸笑的样子,记忆犹新。他在‘文革’中受打击迫害,多少有点活该。改革开放之后,他被誉为‘推动法治建设’的第一人,让人啼笑皆非。其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非是他首先提出,而是1957年由‘右派分子’提出,而遭到他的嘲笑、狠批和打击。他日后受罪,痛改前非,应该欢迎,但他首先应该向被他打击的‘右派分子’赔礼道歉,但却没有。可见,他心里的“人人”,仍仅指中共的利益集团,并不包括普通老百姓。”(笔者注:我曾在彭真委员长领导下从事立法工作,他励精图治,使我受益匪浅。彭真曾说:解放前,我在国民党监狱坐了6年牢;解放后,我在自己人的监狱里坐了9年半牢。这是我们党不重视法治的报应啊!)
黄观鸿(北大校友、原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右派分子黄万里之子)日前听我介绍当年俞庆水曾与黄万里先生通信,而专程前来结识俞庆水。
姚燮庭(清华校友):未名湖畔纵谈往事,旧梦重温青春已逝。
引蛇出洞丧尽天良,历尽苦难啼笑皆非。
上访往事不如烟
1995年起,燕遁符(原物理系19岁女学生右派分子)等校友,依照新颁《国家赔偿法》,连年上访北大校方党政当局,均不被理睬,还受到各种打压监控。
2008年2月16日,在北大校友春节联谊会结束时,王书瑶、燕遁符等6位反右幸存者校友,向校长许智宏批评校方对反右遗案的维权诉求置若罔闻,要其正视受害者要求道歉和索赔的呼声。许校长表示要向校党委反映。之后,杳无音讯。
2009年2月14日,在春节联谊会结束时,王书瑶等7位反右幸存者校友问新任校长周其凤,是否看了已在月前送到校长办公室的上访信。周校长说,没有收到。纪增善随即递上此信(复印件)。周校长收下后,不看,不表态、不交谈,迅即拔腿就走。
2010年2月26日,在春节联谊会上,王书瑶、王国乡胸前挂着“右派冤”牌,代表在场10多位反右幸存者校友,站在主席台。李安模(校友会副主任、原副校长)说,周校长一会就来,将其劝走;一会又说周校长在市里开会。午餐前,被告知周校长在外地开会,不来了。一年一度的联谊会都由校长致词,或由副校长代替,这是北大的传统。这回《通知单》上照例是“由校领导”致词,但却全都缺席。
我成了革命志士
次日(2月20日)早上6时,警员来我家上岗看管,不准出门,盘问我与什么革命有关。我茫然地问:“革命是好事啊!我岂不成了革命志士?成了1949年以前为追求民主进步而被国民党搜捕的共产党人,很荣幸!你们岂不成了反动派?”
下午接朋友电话方知是,网民发帖,呼吁民众上街散步,表达对自由、民主的诉求,号称“茉莉花革命”。口号是:“我们要吃饭,要工作,要住房,要公平,要公义,要维护司法独立,启动政治改革……”
我对警员说:“这些口号正是我求告无门,梦寐以求的诉求啊!更是广大访民的呼声啊!我被《文汇报》陷害,冤狱三年,至今十八年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生存无着。又因家父在反右运动被迫害致死,上海老家弟弟受刺激而患有抑郁症为孤寡残障者,因我落难,其住房被担任上海市长宁区政协委员的私企老板,乘人之危而侵吞。三年来,我和弟弟在流浪中维权上访,历经上海市、区两级政府信访办和国家信访局接待人员公然违法,行政反作为,为虎作伥,有恃无恐,我俩反而惨遭加倍侵害且险丧命;又遭上海和北京警方对访民的‘维稳’打压,政府一边倒地维护利益集团的为非作歹,劫贫济富,我俩被逼得走投无路,苦大仇深,成了万恶的旧社会。”
晚上我和警员一起看电视,昨日胡锦涛讲话指出:“要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形成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质问:“你们怎能与胡总书记的要求背道而驰,公然违反《警察法》,非法打压我们这些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草根访民,与人民为敌?”
盼望“两会”关注反右维权
2月25日,警员又来我家上岗监控,要至3月中旬“两会”结束。日前,周永康在中央社会治安治理委员会议上,要求各地政府大力改善民生,从源头解决社会矛盾。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民生和法治。媒体报道“两会”代表委员们呼吁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但是,警员却反而非法限制我的人身自由和诉求权力,激化矛盾。
3月初,北京市有关维稳部门人员分别上门,找到如今已七老八十的北大反右幸存者:万耀球、沈志庸、燕遁符、纪增善、博绳武等,和非北大的李泰伦、任众等谈话,要求在“两会”期间,不要有过激行为。有的老人当即控诉54年来的劫难和求告无门的无奈,愤怒训斥来人;有的指出,维权上访和上书,原本是合理合法的正当之举,打压和监控才是非法而过激的。来人均唯唯诺诺地表示理解,说是为了饭碗而来应付上面的差事。
2007年反右派运动50周年以来,许多老人多次上书“两会”,不仅杳无音信,还受到各种监控和打压,他们盼望每年号称关注民生的“两会”,应该关注反右维权问题。
我曾在中南海从事立法工作十年,1988年起,担任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某位副主任的秘书,每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因中共上海《文汇报》求援,我热情支持并指导其搞好法治宣传而取得成效,却反被其陷害入狱,接踵而来的劫难,没完没了。如今“两会”期间,我竟成了被日夜看管在家中的访民。从而对我国底层劳苦大众,尤其是饱受利益集团欺压,又被警方“维稳”打压而走投无路的广大访民血泪斑斑的生存状况,大彻大悟,受益匪浅。
●感谢博绳武、沈志庸前辈校友参与摄影。
完稿于2011年3月8日
《纵览中国》首发,2011年3月6日
www.chinainperspective.org/ArtShow.aspx?AID=10366
附件1,闫桂勋上访简历
附件2,杜光:北大的丑陋形象
附件3,读者来信:对北大处理右派改正善后工作的建议
附件4,燕遁符等致彭佩云的信
附件5,叶光庭等致浙江大学党委、统战部的信
读者来信(20110308):
◆陶渭熊(原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19岁学生右派分子):此文读得我好激动!你们高举民主自由的伟大旗帜,毫不妥协地在维权路上艰难前行,你们是勇士、是英雄、是旗手!向你们——我的“五七”难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方能御(华盛顿特区政府官员,旅美华人,原上海市第一医学院19岁学生右派分子):这是艰难而持久的使命,往事不堪回首!
英语原文:Thank
you Meisun. A tough and persistent task. I can't recall the past!
◆倪明:北大的脊梁,中国的脊梁。
◆骆高:我们一定会看到民主宪政标志性时刻的到来!
◆周敏:杰弗逊:当政府害怕时,人民便有了自由;当人民害怕时,政府便是暴政。
附件1,
闫桂勋上访简历
闫桂勋,1957年为数学力学系毕业班学生,班里为凑够打击右派分子的指标,小组长用捏造的材料,把其划为右派分子,虽未经党委批准而无效,但他却被发配到黑龙江工学院(现哈尔滨理工大学),按右派分子而被劳动改造20多年。直至1999年,北大校党委作出《关于对闫桂勋同志错按右派分子对待问题的纠正意见》指出:“多年来将其按右派分子对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受了不少委屈和伤害。”
1999年起,闫桂勋到校长办公室维权上访,要求发还20多年间的工资和索赔。他坚持每周去一、二次,有时两周一次,风雨无阻,但均被告知因没有上级精神,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据,无法处理。他求见新任校长周其凤已经一年多,其王秘书一直说是周校长很忙而没有时间。他在哈尔滨理工大学退休,为到北大上访,多年来住在北京郊外回龙观的女儿家,经济很困难。他说,其实不完全是为了钱,更是为了讨还公道。
他胸前挂着《冤:北大制造42年冤案》:“由于北大不按中央文件办事而造成我42年冤案,劳动改造20多年,毁掉我一生,按照宪法和法律原则应给赔偿。我向北大索赔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请主持正义的人给予支持。”(原载俞梅荪《坚持正义,不忘过去——北京大学“五四”校庆反右受难者维权吶喊》2010年5月文)
北大校友春节联谊会有感
闫桂勋
(2011年2月20日)
正义呼声阵阵传,浩然之气满燕园;
五七难友血和泪,青史留名在人间。
领袖“阳谋”自得意,遭民唾弃理当然;
专制独裁丧家犬,民主政治曙光现。
附件2,
北大亟待应改变丑陋形象
杜光
看到此文提到,俞梅荪在给反右幸存者校友拍照时,被校友会工作人员制止,并说:“上次有人照相上网,败坏了北大声誉,我们是北大人,要维护北大形象。”她提出了十分严肃的问题:“北大人要维护北大形象”,这当然是不容怀疑的命题。
问题在于,我们要维护的是什么样的北大形象?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堡垒, 有着值得所有北大人自豪的科学、民主和兼容并包的自由传统,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无愧于北大人称号的有用人才。这是北大形象吗?当然是。这样的北大形象,当然值得维护。
可惜,几十年来,这个北大形象却越来越黯淡,代之而兴的是另一种北大形象。长期的党化教育和熏染,消磨了北大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就改变了北大的形象。北大已不再是科学民主的堡垒、学术自由的圣地;相反,却日益官僚化、政治化、衙门化、学店化,崇权尚钱,争名夺利,这样的北大形象还值得维护吗?
可见,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北大形象,一个是光辉的形象,一个是丑陋的形象。一切有良知有自尊心的北大人,都应该维护科学民主的北大形象,鄙弃那个官僚化、专制化的北大形象。听说不久前有几个学生得知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面露喜色,竟被取消奖学金的资格,这是专制化的北大形象的最好解读(也是对科学民主的北大形象的破坏)。
当然,所有北大人都有责任改变北大的丑陋形象,重塑北大的辉煌。而最有义务,也最有条件重塑北大形象的,应当是目前的校长和书记们。别的不说,上世纪五六十年来,北大积累了多少冤假错案,这些都是历届北大领导人造下的罪孽。你们既然继承了他们的职位和权力,当然也有责任解决他们遗留下来的问题。
在这几年的校友春节联谊会,都有好几位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学生前来,向校长和书记们提出道歉赔偿的要求。这是送上门来的好事,他们不是与校方为难,不是破坏北大形象,而是为校方改变北大形象提供了机会。有远见的校领导应抓住这个机会,表现出应有的智慧和勇气,挺身而出,而不应退避三舍。
对右派索赔,可以有如下三种选择:
下策是借口与我无关,或者党中央没有统一部署,推脱逃避;
中策是表示道歉,这不难做到。如果说,全国有那么几个右派分子没有改正,官方还可以辩解的话,那么,北大的全部右派分子都已改正,不就说明北大的反右派运动是百分之百的搞错了吗?既然完全错了,道歉就是合情合理的。
上策是既道歉,又赔偿。今天的北大完全有这个经济实力,问题是北大领导人有没有这样的胆识。
毫无问题,如能采取上策,北大形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如果顾虑重重,不敢采取上策,那么,采取中策,正式向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校友道歉,也多少能改善北大形象;不幸得很,现领导人选择的恰恰是下策。
附件3,
读者来信:对北大处理右派改正善后工作的建议
一位中共老干部读了本文而来信,向北大党政领导提出建议如下:
一,北大现领导班子真有点“冬烘”而不会想事情,对待反右幸存者,有同情心,却无同情胆,太畏首畏尾了。右派改正之后,未尽事宜亟待完善,无非是道歉和赔偿。大的问题已经由中央和北京市委承担了,也就是说搞扩大化了,99%的人已经改正,改正就是纠错,纠错就等于是平反,只是没有用平反这个词,(当时邓公)给始作俑者留点靣子,加之因有时代的局限,大家心照不宣心领神会就行了,不要死抠字眼。
二,剩下“道歉”和“赔偿”两件事,你就没有必要“等、靠、要”了嘛!起码有几条政策与法理在支撑:1,知错必改,是党及其领袖的一贯主张,既然搞错了,改了就是。何必躲躲闪闪,躲着这些受过苦难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心不心酸?2,上头已经把大杠子都给你划掉了,剩下的事,你就主动承担起来。根据“十四大”提出“判断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精神;根据胡耀邦同志曾说,中央没有想到(说到)的事,又是合乎情理的,能办到的事,你们就大胆想,大胆地干好了!什么都要等上头说话,拨一拨,动一动,还要你们(一级党组织)干什么(大意)!
三,对这些老校友,做点工作,把他们请来聚拢,开个茶话会,或者吃一餐便饭也是应当的吧,敬敬酒,顺顺气,通融彼此感情,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让你们受苦受屈了!我们党有个传统,上届欠的人情账,下届理应归还,这也是咱们中国传统做人的诚信“父债子还”嘛。人非草木,你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这些饱经忧患的老者孰能无动于衷?相信他们此刻,有如拨云雾而又见青天,有如孩提时被父责打而后拥入母亲的怀抱一般激动!至于赔偿,学校的财力又不是承受不起,对他们的经济赔偿,也不是无法可依,只不过反右有点特殊,国家有赔偿法了,可参照办理,且有文革解放干部经历可以参考。
四,这些年各方面的潜规盛行,机关学校都做了些违规的事,起码“三公消费”屡禁不止,都没有根本收敛,唯独这件赔偿的事怕上头追究,说不过去么!受苦受屈的同志也会通情达理的。
五,今天北大如壮胆走出这一步,吃一次“螃蟹”,也可能给党政高层减去压力,让骑在代步牲口上的领导“顺坡下驴”,给他们办一件体靣的事,全国逐个地跟着仿效,不但北大不失分,而且得到加分,成为全国新的典型呢!当年安徽的小岗村农民不是这么干的吗!
附件4,
燕遁符等致彭佩云的信
(注:此信由燕遁符等3人写于2010年7月24日,之后送交位于北京市北新桥中国红十字会办公室签收转彭佩云原任会长;后又交由彭缙云{彭佩云之妹}转交。至今杳无回信。)
彭佩云女士:您好!
我们三人是1957年北京大学反右运动受害学生。当时两人19岁;1人17岁,尚属未成年人。我们都学理,都是连团都不想入的“落后分子”。只爱读书游玩,毫无政治抱负。被打成右派之后,吃尽苦头,幸存下来,活到古稀,倒是生出了强烈的社会政治责任感:这罪不能白受!一定要刨根问底,把北大师生在整风反右中都干了些什么弄个清楚明白,决不能让诱猎迫害年青人这种卑劣惨痛的事情重演。
为此,我们决定还原北大1957年真相,重写那一段校史。已经搜集阅读了许多回忆文章和原始材料,也对许多当时的“左”、“右”派同学进行了采访、调查和核实。
其实毛泽东早就打算要反右,并且在
西语系控诉会本打算在27斋前面空地举行,后改在大礼堂。据说就是江隆基的主意。他说无论如何室内有门,比较好控制。如果在空地上,学生激动起来,很可能跑出校门、走上大街,事就更大了。(江书记真是忠厚长者。要是上了街,后来被枪毙的,恐怕绝不只顾文选一人。)可与此同时,有的系里党组织还在动员“鸣放”,有些毕业生惦记工作分配,无心关注“整风”,还诚恳邀请人家在离开母校之前,给党留下宝贵意见。好像是深怕出洞的蛇太少,不够数。这些事情,与江书记的做法显然有区别,倒的确符合彭真的意旨。难怪7月初就急忙把陆平调来北大,顶替“领导反右不力”的江隆基书记。
陆平也真的不负重托,领导北大反右十分得力。各个系、各个年级、各个小班,许多原反右领导小组成员,也被打成右派,或被开除党籍、团籍;又在1958年2、3月间紧急“处理右派分子”,赶在“学生右派一律不出学校”的中央文件下发到学校之前,把碍眼的学生快速轰出学校,与彭真配合得十分默契。
于是,北京大学和全中国都取得了反右派斗争的伟大胜利。于是,全民失语。大跃进、浮夸风接踵而至……。最终迎来文化大革命,不少反右干将享受了与当年右派不相上下甚至更甚一级的“待遇”……。几十年来,您可曾在某些时候怀疑和反思过毛泽东、彭真在整风反右中的做法?现在,您是否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弄清那段历史,防止悲剧重演?
最近我们开辟了一个学生右派的交流平台,取名《百花广场》,以纪念1957年北大的“百花学社”和《广场》杂志。第一集中收录重印了当年那本《广场——北大民主墙选辑》。电子版和纸印版都已完成,随信给您寄去一本。请您抽空仔细看看,53年前北大519学子思考的都是些什么问题!这些思想如果能够在那个时侯就付诸实践,把特权利益集团与劳动大众的矛盾冲突消弥于萌芽阶段,今天的中国本应是什么模样?
致
敬礼
纪增善、博绳武、燕遁符
(彭佩云,1929年生,1946年加入中共,1953至1959年任中共北京市委高等学校委员会常委、办公室主任;1959年起任中共北京市委大学科学工作部大学组组长;1964至1966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1975年起在北京大学政治部宣传组工作。1982至1988年任国家教委副主任;1993年起任国务委员;1998年起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
附件5,
叶光庭等致浙江大学党委、统战部的信
浙江大学党委:
浙江大学统战部 :
我们都是反右运动的受害者,被扣工资达20余年之久,大会小会,挨了不知其数的批斗,受尽歧视和凌辱,人格尊严受到无情的蹂躏,心灵的创伤至今仍有遗痛。
反右对我们的伤害是延及终生、无法挽回的。专业上所受的损失姑且不说了(我们都没有评上教授,并不是因为我们无能,而是因为我们的青春年华被无情地糟蹋了),在婚姻和家庭上蒙受的损害也是极其惨痛的:有的因被划右派,女友分离,迟至50多岁才结婚,以致绝子绝孙(楼学礼);有的殃及家人,三年饥荒时期,妻子得了胃病,甚至被当作豚鼠进行医学试验(就看准右派家属可欺),留下一辈子的后遗症(叶光庭);有的因右派身份(当时已经改正),儿子高考虽然成绩优秀,但政审不能通过,后经反复请求刘活源同志帮助,刘去信说明后,方才录取(贺一欧)。
反右“阳谋”是丑恶的流氓行为,是共产党的耻辱,但我们现在不想谈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只想指出,对右派的残酷迫害是违宪的,对右派的处理是不公平、非正义的。文革走资派扣去的工资都补发了,右派同样是冤案,为什么就不平反,被扣工资为什么就不发还?这个双重标准有正当理由解释吗?右派所受的苦难实际上远比走资派惨酷:夹边沟三千多右派,绝大多数被饥饿和沉重的苦役折磨致死,最后生还的只有数百人;北大右派被枪毙的就有林昭等七位之多;又有多少人只留得终生残废,疾病缠身,生不如死?一个自称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如此惨无人道地迫害爱国爱党的人民,而且直至今日,仍对这些无辜受害者冷酷无情如旧,尽管他们已经发出上万次的索赔呼吁,执政者却充耳不闻,不理不睬,不知道还有没有一点人性?
对你们说这些话也许毫无意义,不说也罢;现在还是看看《国家赔偿法》怎么说吧。
第六条: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
第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按照这两条,第一,我们有权提出赔偿申请;第二,把我们划为右派的是浙江师范学院(经几度改名后并入浙大)党委统战部,那么你们是赔偿义务机关。
一个世界上堂堂大国的法律是尊严的,无论是官是民,都要严格遵守。作为文明高校的党委统战部负责人,应该是文明的、说理的、有尊严的;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应该是严肃认真的、勇于负责的。位居九五之尊的伟大人物,而以“无法无天”为得意,为自豪,这是狂悖无耻,自甘把高贵身份降低到流氓盗匪的地位。仗势欺人,蛮不讲理,视民如草芥,这是专制暴政下酷吏的常态;相信身为文明高校的领导人,你们总不会以此种态度对待我们的吧?
现在我们依法向你们提出赔偿要求,相信你们会以文明人士负责任的态度认真考虑,合理处理问题,而不会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回避应负的赔偿责任的。
斗胆陈情,特此奉闻。至于具体的赔偿要求,日后将进一步一一提出。
此致
敬礼!
受害人:叶光庭,男,88岁,地科系退休副教授,启真名苑8-5-702(住址)
贺一欧,男,87岁,政治系离休干部,启真名苑4-1-1
楼学礼,男,89岁,历史系退休副教授,庆丰村2-3-301
2011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