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望投身民运非反共
争取结束大陆一党专政
林翠芬
打从十五岁做「革命青年」,到七十四岁成为离心分子,王若望一生坎坷。他细数「四十年来家国」——在中共政权下两度坐牢、两度出党,言谈间难免有较多回首前尘的感性控诉。如今以民运为己任,他指出目标并非反共,而是要争取结束中国大陆的一党专政。
王若望昨日下午在中文大学以「四十年来家国」为题演讲,语调率直而带幽默。他说自己由工厂学徒出身,自学成材,曾在国民党政权下被判刑十年,实际只坐牢四年。他在狱中苦读,系狱四年有如念了四年书。其后当中共执政,他却有过三个「两次」:坐了两次牢,两次被开除党籍,两次「戴帽子」。
王若望慨叹道:「我是个忠诚党员,又是工人出身,正是『金漆招牌』,但尚且如此!只因为我有独立思想,用自己的鼻子去辨别香臭。」他忆述自己从十五岁参加共产党革命,到如今已五十多年,期间只有十二年是「人的生活」(五十年代反右的前六年,和八十年代反自由化的前六年)。
王若望说,坐牢有刑期,而「戴帽子」却是「终身制」,人格尊严尽失,精神受尽折磨。
他认为,邓小平南巡讲话强调经济改革而回避了民主政制改革。与中共另一元老、顽固派的陈云相比,邓小平只能算是「中间派」。王若望形容自己则是「体制外的改革派」。
王若望指出,中国现时最缺乏的是民主政治。他列举目前海内外与中共抗衡的各种政治力量:一、国内很多地方已有地下民运组织(例如最近因沈彤回国被牵连的就有甘肃、宁夏和湖南等地);二、沿海和南方经济繁荣下崛起的新企业家;三、共产党内的健康力量:四、流亡海外人士、留学生和华侨;五、台湾某些方面已走在大陆之前;六、大陆老中青知识分子,七、香港人也能起作用。
王若望说,这许多目前分散的力量,在某一天某种偶然因素下,会在一夜之间成长起来。
另外,王若望昨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他所说民主运动要与北京当局抗衡并「取而代之」,不等于是「颠覆」政府,因为民运是要透过民主和平的选举方式去取代,而并非要用暴力行为。
这位名作家说,他在少年时参加革命,也曾有从政之念;后来搞文艺工作,就不想从政了。今后投身民运,但仍然要写作。
王若望夫妇这次应香港文联之邀访港,今晚将出席本港各界的欢迎晚宴。
《明报》1992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