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政治民主

 

——王若望谈民运             刘斯路

 

    大陆著名不同政见人士王若望,离开大陆,涉足西方自由世界,即扮演一个积极推动中国民主运动的领袖角色。他宣布,将角逐明年一月下旬民阵和民联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民运组织的领袖。鉴于目前民运处于低潮,鉴于民运「内斗」严重,他既有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魄力,必对民运有较为深入的而非一般新闻寥寥数语的认识。

    幸得「文联」甄燊港兄接洽,在王若望离港数小时前作得访问。下面是访问的摘要。   

    问:中共十四大确定了的改革路向,海外反应普通欢迎,您的看法如何?

    答:十四大对政治改革是回避的,只是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东西,比如说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实行公务员制度等等,这些东西都不能解决经济改革遇到的根本问题。

    从经济学来说,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上层建筑相适应,如果不适应就要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最后必定以生产力冲破生产关系的束缚而结束。这是马克思经济学里的一条著名原理。而这条原理正在考验中共。

    十四大保持了「江李体制」不变,就是保持了「六四」与人民对立的权力架构。就算换上一、二个开明派,也不可能在重要问题上有大大的改进。从十四大后的中共欢迎日皇访华不要赔偿认罪和攻击港督彭定康的「政改方案」这两件事看,中共在政治上仍然是反人民、反民主的。彭定康的改革其实是很微小的,中共就吃不消了,勃然大怒,打棍子、扣帽子,不能不令人失望。

    问:那么对十四大确立的市场改革模式,您的看法是怎样呢?

答:我对走市场经济之路,是给予较好的评价。其实,这是我们早就主张的道路,中国不走这个路,经济就不可能发展,人民不会富裕,这是世界潮流。另一方面看,这条路也可以和缓中共面临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危机。但是,在「党专政」的体制下,首先富裕的人是有特权的人,例如高干子弟等。这样一来,又会激发新的矛盾。

问:海外现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共统治目前是「超稳定架构」,并没有崩溃的迹象,你如何看?

答:说中共是「超稳定架构」根据不足,对比文革时期,应承认中共统治有改善,但是不稳定的因素此起彼伏。目前「江李体制」是依靠一个八十八岁的权威去支撑局面,离开他一步就寸步难行。事实上,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中,这一代是最没有权威的,最脆弱的。所以,我不认为他有什么「超稳定架构」。

问:那么,目前大陆的政经形势对民运有何影响呢?

答:首先,要看到积极的有利的方面,就是蓬勃兴起的市场经济是有利于政治民主发展的。但是,我不认为有这样的市场经济就必然导致政治民主化。我们看到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也是市场经济,但政治上是「军人专政」。根据泰国等国家经验证明,政治民主是必须经过群众斗争才能达到。如果以为搞市场经济,人民生活好了一点,就自然而然地走向政治民主,我们只需要等着瞧,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也可以套用中共保守派的一句话,叫做唯生产力论。

问:那么,民运新斗争方式应该是怎样的模式呢?

答:至于民主运动的方式,只能期待人民显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赞成民运要做扎扎实实而有效的工作,这不是嘴巴上空喊口号就可以的。现在,我认为最需要做的是动员广泛的力量,要包括各界人士,不但要动员知识分子而且还应该动员经济界的各种力量,尤其是新兴的「第三等级」人士。只要各种力量都动员起来,政局是可以改变的。

问:现在有人将民运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张体制内改革的,一部分是主张体制外改革,您持何种主张?

答:实话说,本身我是体制内改革派,曾经对共产党寄予希望,即使中共在「文革」当中犯了祸国殃民的罪行和连续几十年的错误,但是只要中共改正错误,人民也是谅解她的,希望她重新起来的。结果,后来出了一个「胡耀邦事件」,还有把我和方励之、刘宾雁三人开除出党的事件,还有六四的屠杀,这一系列的事件令人不能不想到,依靠体制内改革,也可以叫做「第二种忠诚」,是没有希望的。因此,我才转到「体制外」来,要靠群众的力量来压当局,也许就可以达到和平演变之日的。(上)

               《香港经济日报》199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