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抄家后失物今夏已发还

作家王若望有幸参加文代会

认为(抄家)事违背宪法,对法治是绝大讽刺

【北京九日讯】在京出席文代会的上海作家王若望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他去年被抄家的东西已于今夏发还,这次让他参加文代会也算是一种进步和「纠正」,不过「抄家」之事有违宪法,无疑是对法治的讽刺。

   年逾古稀的王若望是去年初国内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中被开除党籍的三位知识分子之一。他说:「入党五、六十年,最后落得这样,我觉得是一个悲哀。」不过,王氏形容自己在这次事件中心情校平静,因为他在历史上所受冲击比这次严重十倍百倍的已有多次。

  王氏对记者谈近况说,当局对他的「监护」已撤掉,这毕竟是与毛泽东时代不同了。今年七月廿四日,上海公安局把抄家的东西还给他,但并无声明究竟当日是抄对抑或抄错,公安当局并「关照」他:「今后要当心。」

   抄家的东西大都是文字东西,包括王氏收集的资料、通讯簿、名片簿,和以前的草稿。其中有三、四件尚未归还,并无说明理由,不过王氏说那些东西不太重要,所以也不计较。

   王氏这次自沪赴京出席第五次文代会,可说是他被开除党籍以后首次公开活动。事实上,这次文代会的代表人选是早在八五年已在各文艺协会中投票选出的。

   此外,王氏在较早时已在上海报刊发表过几篇文章,但内容都是一般性,至于要发表思想性的文章相信目前还未到时候——「这要看大气候,要听气象报告。」

   他认为反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不过目前的开放和改革毕竟还是有希望的,「开放的大门谁也关不上,至于改革步伐收慢一点也并不坏,总需要喘口气吧!

  王氏说他自己最关心的还是文化方面,这次文代会强调双百方针和更多创作自由是很重要的。国内作家都为争取创作自由努力奋斗,例如最近上海曾有五、六十位作家签名表态支持一部被指为诽谤的长篇小说,这正是一种维护创作自由的新力量。

   谈及备受争论的电视片集《河殇》,王若望说他看过两次,觉得很好,「那些认为《河殇》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人其实还未真正看懂《河殇》——它是借长江黄

河象征某种势力。

   「长江黄河不会讲话,把它作为反面人物,它也不会出来打倒你,这正是作家聪明之处!

   现年七十一岁的王若望是已离休的专业作家,反资事件后,看书写作,他笑道自己「老头子」要多看年轻一辈学者有关经济学、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把自己的思想窗户开大些。

   王氏家在上海,他有七个孩子均已成家立业,但无一是从事文学的。「正因为我搞文学曾令孩子们倒霉,他们认为这是危险的工作,避之唯恐不及,所以都不愿搞文学。」

  他说,他每天都跑步,经常游冬泳,出入骑单车。身体好,夕照余晖也会灿烂些。很多事情还要等着看。他现在已经离休,每月领二百五十元离休工资;虽然物价上涨,但他仍坚持多买报刊,看不够就到图书馆去。家事国事天下事,岂能因年事渐高而浑忘呢?此外,他没有把笔杆从自己的生命中开除出去。他正继续写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自我感觉良好》。这部书数年前已开始动笔,部分章节已经发表。他现时继续写,大概完成了二十万字。他还写了一些短文,今年在上海的<上海滩 ><青年一代>等杂志上发表。至于心境开朗,他认为是保持生命力的一大法宝。他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外界的反应和他的「忘年之爱」之上。现在王若望与比他年轻二十岁的妻子住在一起,妻子的父母也与他们住在一处。与前妻所生的七个孩子,均已自立门户,有时星期天来看看他。谈及家庭生活,王若望充满感情地说:「我一生坎坷,但后院都没有起火。我的两次爱情,都是美满的。」

一年多以来,王若望虽然较为沉寂,但仍有他的「四项坚持」。一是缎链身体,二是经常读报,三是仍然写作,四是心境开朗。

             《华侨日报》198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