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动天地  铁胆惊鬼神--记王若望追悼大会

林保华

 

中国著名作家、异议人士王若望的追悼大会于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纽约法拉盛举行,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与会者均高度赞扬王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风骨。人们希望通过这次对王老的追悼,中国民主运动能够出现新的凝聚力,才不辜负王老的遗志。

 

高瞻远瞩 气魄恢宏

 

中国著名作家、异议人士王若望,去年十二月初因身体突然不适而被验出末期肺癌后,于十二月十九日在纽约病逝。王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并且完全没有同中共专制政权作妥协的任何一点意念,中共有条件地让他回国也为他所拒绝。临终前,他对来探望的朋友说,最高兴的是看到邓小平先他而走,而就是到了地下,他还要找邓小平斗下去。其实他的斗争对象岂止邓小平,正如严家祺所说,王若望的一生是同中共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斗,也就是同整个中共政权在斗,死而后已。他在临终前写下:“新时代、新人物、新发现、新文化、新科学、新技术、新奇迹、新奉献,迈向全世界!”表现了对世界充满希望的高瞻远瞩,恢宏气魄。

 

治丧委员会由一千多人组成

 

在王老病危的时刻,不少流亡美国的异议人士,抛弃往日的恩恩怨怨,赶到医院的临终病房看望他,使他感到很大的安慰。王老是首位客死异乡的异议人士,在他逝世后,中国人权主席刘青作为治丧委员会筹委会的召集人,组成有海内外一千多人参加的治丧委员会,由当年被邓小平同王若望一起点名开除党籍的方励之、刘宾雁作为共同主席,在一批默默无闻的义工具体操持努力下,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会。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纽约《世界日报》以全版刊出由治丧委员会一千多人署名的文。

 

方励之刘宾雁致辞

 

追悼会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在纽约法拉盛的中央殡仪馆举行。开始是基督教的告别仪式,参加者为教友。十二点钟过后开始的追悼会由刘宾雁主持、方励之致悼辞。从会场到走廊摆满花圈,墙上挂满挽联,在王老遗像两边是“风骨动天地,铁胆惊鬼神”的对联。花圈中包括由香港支联会和关心中国民主运动的朋友们所赠送的。数百与会者把会场挤得水泄不通。

追悼会上,方励之赞扬王若望“一辈子不弯曲脊梁,不怕被割断喉管”,不违背信念而宁愿客死异乡。刘宾雁为王若望的客死异乡感到非常悲恸,并且多次哽咽,令全场动容。他谴责中共对过去反共的死对头都网开一面,就是对当年曾经是自己同志并且在建国和改革开放出过力而现在流亡海外的异议人士百般刁难,拒绝他们回国。

 

众多异议人士发言

 

在追悼会上发言的还有流亡海外的异议人士胡平、萧强、严家祺、魏京生、陈一、王军涛、吴宏达、王丹、郑义、辛灏年,纽约联成公所主席梁君甫,达赖喇嘛的特使布琼,海外学者黎安友、林培瑞、夏志清、高瞻等。他们一致赞扬王老的铮铮风骨,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典范。魏京生、        王丹都表示王若望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吴宏达强调王若望拒绝“钻狗洞”的精神;严家祺谴责中共逮捕内地悼念王若望的人士;陈一则呼吁中共实行仁政、德政。还有些异议人士为王老在世时没有给他足够的关怀而后悔不已。

布琼转达了达赖喇嘛对这位忠诚的朋友和自由的斗士的哀悼,他相信自由民主在中国迟早会到来,届时西藏问题也会和平解决。

 

黎安友林培瑞忆王若望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回忆当年哥大邀请王老做访问学者,从八七年开始到九二年才得以如愿。王老率直和永不屈服的个性使他难忘。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林培瑞则说,王老之所以毫不畏惧大胆直言,是因为他曾说:“死者无法说话,我活着还不说吗?”因此“活着就要说话”是王老留下来最宝贵的遗产。

大会最后宣读给江泽民和朱镕基的公开信,表示王若望在海外去世是个悲剧,希望当局能通情达理以人道精神在不附带前提条件下让七十岁以上流亡在海外的异议人士有尊严地回国。

王若望遗孀羊子最后致谢词。

与会者除了大陆流亡海外的异议人士外,还有台湾民进党代表洪哲胜,国民党代表廖国城、王涵万,新党代表马佩华等。此外,关心中国民主运动的华裔市民及外籍人士也有出席。最后人们聚集在殡仪馆门口挥别王老的灵车。

 

追悼会显示海外民运的凝聚力

 

由于王若望是第一位客死异乡的异议人士,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举办的这场丧事可以说是很成功的,也为海外民运带来新的凝聚力。鉴于王老晚年的清贫和孤寂,所以一些民运团体的人士表示要加强对年老异议人士的关怀,甚至考虑组织基金来协助他们解决困难。

但是整个丧事也存在一些缺点供日后改进:

一是因为时间紧迫,治丧委员会名单在打字过程中有遗漏和错误,据悉会在《北京之春》重新公布完整、正确的名单;

二是追悼会上发言的人太多,是不是有必要“照顾”各个山头和知名人士?结果时间来不及,砍去一部分,以致不该砍的也砍去了,而向遗体告别的仪式都来不及进行。

三是在大部份治丧委员不知情和几次筹备会议也没有预告的情况下宣读了给中共领导人江泽民和朱镕基的公开信,信中形容王老“贫病交迫”并不太符合事实,且容易为中共拿来丑化民运和美国。信件的措辞比较软弱而显得是“求情”,有违王老的凛凛风骨。

不过无论如何,瑕不掩瑜。通过这次对王老的追悼,希望能加强中国民主运动的团结和韧力,才不辜负王老的遗志。

【原载《动向》2002年1、2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