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王若望老师
辛灏年(高尔品)
刘青先生要我以王老“生前好友”的身份,在这里寄托我的哀思,我不敢当。因为我是他的学生。虽然,窃以为,我也确实是他所喜欢的一个学生。
王若望老师十一月底生病住院,我一听到消息,就忙着要去医院看他。当时,我的太太问我,我们应该给他买点什么样的礼物带去,我说不用,因为二月四日很快就要到了,我再给他买一瓶好酒就行。因为王若望老师八十岁生日当天,我曾为他单独做过生日。此后每年的二月四日,我都会用太太给我的零用钱,买一瓶好酒为他送去。我相信他,不用多久,他就会离开医院、依然天天去羽毛球场了。我深深地了解我的老师,知道他这些年来,每当“黄昏”时节,他祗需“三杯两盏淡酒,就能够敌他海外风急”-----睌厖
然而,我没有想到,我期望着再送他一瓶好酒过生日的愿望,居然不再来。因为他竟然这么快地就离开了我们,我真的好悔。我认识王若望老师,是在一九八三年的春天。当时安徽省文联曾邀请他到马鞍山市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创作会议。我永远不能忘却的是,在这次会议上,他那些大胆的言词,风趣的笑谈,虽然曾使得中共专制文坛的高官们,闻之变脸变色,坐立不安;但却使我们这些后辈作家们心心相印,笑逐颜开。自此,我认识了我的王若望老师。到海外后,我的心里从来只有两位老师,一位就是王老,另一位就是宾雁老师。因为我和王若望老师住得比较近,我便经常去看望他,自然常常要和他一起聊天。因此,我自认比较了解他,比较了解他的一些思想性格。在此,我愿意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简单地说一说我对自己这位老师的理解。
第一,我的老师王若望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真实,首先在于他一生都说真话,不论任何环境之下,都要坚持说真话,并且说到底,说到死。而且,他不但说话大胆,行动也胆大。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自己说的真话。就是敢于公开地去反对对他不公平、更对他的人民不公平的专制政权。他不象我这样一类的知识分子,常常是“思想胆大,行动胆小”。当然,更不象那些祗敢在风和日丽的“节日”,或是在没有风险的舞台上,才敢于“心红胆壮”的人们。
第二,我觉得,我的王若望老师是一个十分清醒的人。他“清醒”的特别表现,就是他虽也曾是一个“被共产党所不要的人”,但却更是一个“坚决不要共产党的人”。而且,“不要到底,至死不悔”。我以为,这才是王若望精神中最原则的原则,最可贵的可贵之处。我想这应该是后辈们要首先学习和把握的。
他清醒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他对历史的清醒。我第一次去老师家看望他时,我立即发现了他那不成其为客厅的客厅里面,并排挂着三面小小的国旗。中间的是美国国旗,色彩鲜艳;右边的是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左边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被他涂满了的墨汁,只能依希地看出那几颗惨淡的黄星。我想,他的做法,乃是十足地表现了他对自己一生的追求、坎坷与得失,确乎有着一个极其清醒的认知。我以为,所有纪念王若望先生的人,都应该学习他对历史和现实的这种真正的觉醒精神。
第三,我想说的是: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我的王若望老师,终其一生,都是一个“思无邪”的人。因为,他作为一个作家,以他的作品和声望,真是可以常常地“名利双收”。但他却从不“追名逐奖”,那些文人易犯的“苟且”的毛病,他从不曾犯过。
真正做到了“淡泊以明志”。这在大陆中共专制文坛上,可以称得上是“凤毛鳞角”。同时,他作为中国的一位著名民主人士,在海外,他又从来不逐利追名,岂止是甘于淡泊,而且甘于穷困。做他那个阵营的表率,委实绰绰有余。如果大家都能够象他那样,今日又何至于是这样一种局面。总之,作为一个后辈作家,我也已经步入晚年。我为了写一部历史小说而研究历史,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而今,为了完成自己的夙愿,我以为,对我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莫过于王若望先生做人做事的精神和原则了。我愿意以自己的实际追求和行为来纪念他。
我的老师王若望先生千古!
请我的羊子师母节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