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号-中国政情 金伯莉·安德伍德简介 金伯莉·安德伍德文章检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在海外進行威權鎮壓
 
 
金伯莉·安德伍德
 
 
中國政府持續在美國及其他地區開展行動,以壓制其人民
 
2025-04-19 13:46:32.715000
一座中國邊境大門矗立在紅其拉甫山口,這是一個部分維吾爾族人口居住的地區。中國政府持續在國外壓迫包括維吾爾人在內的本國公民。
圖片來源:John Sawar/Shutterst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PRC)透過一套結合高科技與低科技的複雜監控系統與社會壓力,持續控制其居住在海外的公民。根據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亞洲事務倡導主任約翰·西夫頓(John Sifton)在接受《SIGNAL Media》採訪時證實,這其中包括在美國境內推動中國的跨國鎮壓行動。
 
“他們正在我們的國土上恐嚇人,包括中國公民和美國公民。”西夫頓表示。
 
根據人權觀察今年二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尤其鎖定新疆的維吾爾人——這些以穆斯林為主的突厥裔中國人群體,有著與傳統漢族文化截然不同的語言與文化。
 
“中國當局長期進行跨國鎮壓,也就是一種跨越國界、用以壓制異議的侵犯人權行為,”人權觀察中國研究員雅庫恩·烏魯約爾(Yalkun Uluyol)指出,他亦為該項調查的撰稿人之一。
 
烏魯約爾說明,中國政府對居住海外的維吾爾人進行壓迫,針對那些從事維權活動或批評中國政府的人,並報復其在新疆的家人。
 
“中國政府持續控制著維吾爾僑民,其中一些人選擇保持沉默、不參與維權,甚至避開維吾爾文化活動,只希望能恢復與家人的聯繫,或有機會重返故土。”烏魯約爾表示。
 
對於仍居於國內的維吾爾人,中國政府則透過繁瑣的出境條件、任意沒收護照,甚至監禁與海外有聯繫的維吾爾人,進一步限制其出境自由。
 
根據這份報告指出:“中國政府持續剝奪維吾爾人離境的權利,限制他們在海外的言論與結社自由,並因其與外國有聯繫而對其進行懲罰。”
“即便獲准出境,也必須遵守嚴格規定:不得與維權人士接觸、不得批評中國政府,且必須在限定時間內返回,該期限可能從數天到數月不等。”
 
人權觀察指出,在某些情況下,中國政府僅允許一位家庭成員出境,“等同於將其直系親屬當作人質”,以確保該名出行者會如期返回並遵守相關限制。
 
報告中還提到,即便是出於商業目的而獲准出國的維吾爾人,其行程也受到限制,只能前往特定國家,例如哈薩克斯坦;而被禁止前往穆斯林人口較多的國家,例如土耳其。
 
烏魯約爾指出:“那些被允許出行的人,在國外期間會定期受到指定官員的聯繫與行蹤監控,對方會要求回報每日行程。”
 
“而在他們回國後,當局會再次沒收其護照,並對其行程以及曾在訪問國接觸過的維吾爾人進行審問。能夠聯繫或探訪海外的親人不應該是一種特權,而是中國政府有義務保障的基本人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僅針對維吾爾人,還在美國境內開展各類活動,以擴大其跨國鎮壓的影響力,這一點已由西夫頓證實。這種壓迫手段多樣,從潛移默化到直接威脅不等。
 
他指出,中國在美國主要城市部署了先進的監控基礎設施。
 
“據我所知,中國政府設置了各種偽裝塔台和技術手段,用於感染人們的手機或以其他方式監控在美國的人,其中也包括我們這裡的紐約市。”西夫頓表示。
 
此外,這種監控行為遠超出許多國家所進行的常規情報收集。“中國的做法並不僅僅是合法的情報活動,而是為了壓制中國公民,”他補充道。
 
中國還採取直接恐嚇的手段,例如中國領事館官員對在美國生活的公民發出警告,要求他們監視其他僑民,或以簽證/護照限制進行威脅。而在中國國內,政府也會對這些人的親屬進行盤問,詢問他們在美國的活動情況。
 
西夫頓強調,中國對美國學術界的影響尤其令人擔憂。
 
人權觀察發現,中國的教授與學生在美國(以及其他國家)進行學術交流時,往往遭受本國政府的精密監控,這種監控往往透過同胞進行。其結果是導致自我審查,影響了課堂討論、研究課題與學術合作。
 
“在美國大學的一間教室裡,一位中國學生幾乎肯定知道,班上的其他中國籍學生可能會——而且很可能正在——向領事館彙報情況。”他透露。
 
西夫頓補充說,全球各地的大學普遍不願舉辦批評中國的活動,因擔心遭到報復,失去合作關係,或損失來自中國學生的學費收入。這對於像澳大利亞這樣中國學生占據外國留學生40%的國家(以疫情前數據為準)來說影響尤其巨大。
 
他建議,大學之間應團結合作,對抗恐嚇,同時維護學術自由。
 
2025-04-19 13:50:24.447000
「他們正在我們的國土上恐嚇人,無論是中國公民還是美國公民。」
—— 約翰·西夫頓
人權觀察 亞洲事務倡導主任
 
對於美國軍方及國防工業基地的企業而言,相關官員應不僅評估其硬體與軟體供應鏈的安全,還要審視來自學術界的研發合作是否可能因監控壓力而受到影響。此外,那些開發人工智慧、通訊、監控與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的公司,若其技術可能被用於跨國鎮壓行動,則需在倫理與國家安全問題之間應對複雜局面。
 
此外,西夫頓警告,中國的行動對美國政策制定造成的影響尤為令人擔憂,這些恐嚇行為正在影響國會對人權狀況的理解,進而損害政策制定的質量。人權觀察也觀察到,中國的行為正在美國科技業、媒體與娛樂產業中造成自我審查現象。
 
“儘管國會仍願意批評中國的人權紀錄,但許多業界的文章、活動和創作從未出現,就是因為那種微妙的壓力讓人們不敢發聲、不敢行動、不敢研究,也不敢舉辦聚焦中國人權的活動。”西夫頓指出,“於是這些活動就不會舉辦,文章不被撰寫,電影無法拍攝,國會聽證會也不再召開。各種內容要麼被撤下,要麼根本不敢上架——無論是一部Netflix特輯、一部電影,還是一本探討敏感議題的書。”
 
這種現象已影響到多家美國的大型企業,包括出版商、串流平台與社群媒體。而這種效應也延伸至科技產業,西夫頓補充道。矽谷的公司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要對批評北京的內容進行自我審查或限制,使得這些公司在美國民主所重視的言論自由與進入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中國市場之間陷入兩難。
 
對於美國領導人,西夫頓建議應意識到正常的外國情報蒐集與跨國鎮壓之間的界線將愈加模糊,這將對反間諜、國家安全與網絡安全構成新挑戰。
 
此外,他指出,跨國鎮壓應被視為全球問題,而非僅僅是中美之間的對抗。與盟國建立共識,並準備多邊聯合行動,是最有效的方式。
 
他同時也提醒,不應採取可能引發反華種族主義的做法。
 
儘管中國是美國的主要“近端競爭對手”,且以其跨國鎮壓行為廣為人知,但其他國家如印度、土耳其、亞塞拜然與盧旺達也在美國境內針對其僑民進行鎮壓,西夫頓強調。
 
“這必須被視為一個全球性問題,”他總結說。“中國必須收到與印度、盧旺達和土耳其同樣的訊息,讓世界明白,這不僅僅是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問題,而是美國要為人權、為本國公民和在美國的訪客挺身而出的問題。”
 
2025年4月1日

 
翻譯自Signal Media 
 
原文連結:
https://www.afcea.org/signal-media/intelligence/prc-continues-its-authoritarian-repression-abroad
 
分享:


相关文章
- 试論联合国介入终结俄乌戰争舆实现国际持久和平体系建构/黄永森
- 防火墙才是最辱“华”的东西(二)/韦洁筱/梦飞舟
- 推翻之後,我們要拿什麼去建一個值得活的中國?/王丹
- 談當代西方宗教回潮運動及研究框架/仲維光
- 调查报告:揭露中国在斯坦福大学的学术间谍活动

作 者 :金伯莉·安德伍德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5年4月19日17:8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闁靛棗锕ょ€佃櫕绂嶉璺吅闁哄嫨鍎埀顒€顑囩槐顏呮綇閹达箑鍔�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js201022@gmail.com webmaster@bjzc.org manager@bjzc.org
闁革附婢樺ḿ锟�:Beijing Spring, PO Box 186, Bogota, NJ 07603 USA
闁活澀绲婚惁浠嬫晬閿燂拷001-718-66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