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号-神州大地 晓明简介 晓明文章检索

 

 

也谈“反孔” 、“尊孔”及其它


晓 明

 


  当今的中国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其实这股传统文化热从2004年就开始了,与毛时代毁文物、破坏传统文化相比,这本是一件令人髙兴的亊。
  
  2004年9月,许嘉潞、季羡林、任继愈、杨振宗、王蒙等文化名人联合发起了旨在弘扬中华文化的《甲申文化宣言》,成了当年文化界的一个标志性亊件。其后,传统文化热一浪髙过一浪的在各地兴起,不少地方的学校开始“读经”,民间“新儒学” 也在篷勃兴起,一些髙等学校殶立了国学班,并且随之出现了第一家孔子学院。
  
  这股传统文化热的出现,使国人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強抵御外来不健康文化(诸如共产文化、外来腐朽文化等)的侵扰,无疑是一件大好亊。但,伴随着这股传统文化热而随之出现的“尊孔”, 就有些令人疑惑不解了。
  
  如今这股“尊孔”热不但继续在中国各地兴起,并且扩大到了海外。有学者统计,至去年底,在96个国家开设了320多家孔子学院;国内在香港马庇商人的资助下专门摄制了电影《孔子》,电视台推出了有关“孔子” 专题讲座,把一个研究“论语”的女学者吹捧成了名利双收的“国学大师”,出版社也大量出版有关孔子的书籍;特别是各地不惜花费巨资大建孔庙,立孔子塑像,最为典型的是在广西南宁耗费巨资建了一座号称亚汌最大的孔庙;2011年1月11上午,一座总髙9点5米的“孔子” 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成为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第三位进驻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人物,把“尊孔”热推到了最髙潮。
  
  孔子的思想和他的《论语》也只是国学的一小部分,现代的青年人学点《论语》一类的“国学”, 甚至形成所谓“国学热”, 本也无可非议;但如果要乘机掀起一股什么“尊孔” 热,那就大为不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股“尊孔”热呢?各地不惜花巨资建孔庙、立孔子像,甚至在天安门广场立孔子塑像,究竟有何意义呢?花费如此的巨资来“尊孔”值得么?共产党已故的前领导人毛泽东等人不是靠反孔起家的吗,1966年开始的“文革” 毁文物、砸孔庙,1974年毛泽东搞的“批林批孔”运动那可都是荒唐与疯狂的罪孽,怎么今天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向要“尊孔”呢?------面对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确是使人费解的,会使人陷入到了无尽的思考之中,这些问题实在是值得国人讨论的。
  

一、 关于孔子的为人


    为了便于问题的探讨,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孔子是十分必要的。

  孔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还有必要去“尊孔”、 或者去“反孔” 么?
  
  从史书的记载中人们早已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国人,是宋国奴隶主贵族的后裔。他所生活的时代是春秋的末期,即前551年至前479年,那正是中国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百家争鸣的时期。
  
  孔子幼年时家境沒落,青年时则以相礼为职业,也当过“委吏” 和“乘田” 一娄的小员司。中年以后做过中都宰和司冠,因反对新兴封建势力,被迫去职。此后,他带领门徒,“周游列国” 十四年,又回魯国,从亊教育与整理典籍为业。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编成《论语》二十篇。
  
  处在社会大变革时代的孔子,他的思想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他认为是“礼崩乐坏”, 是“天下无道”。 他极力推崇西周的社会制度,一生以恢复文武周公亊业为己任。
  
  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 和“仁”。“ 礼” 指《周礼》所规定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初的政治秩序;“仁” 即爱人,是人们之间的最髙道德规范。“礼”可以说是“仁”的标准,“仁”则是“礼”的基础,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仁”是指人们的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行为的准则。因此,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即人们克制自己,将不合乎礼的言行,纳入“礼”的轨道,就是“仁”。人人如此,他所理想的西周社会就会成为现实。因此可以说,他的思想是代表守旧势力——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孔子之所以这样,是和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思想局限性分不开的。但,纵观他的一生,仍不惜为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在教育上,他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旧习惯,开创了私人讲学的新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与他的弟子们结成一个集团,观点相同,政治主张一致,形成了所谓儒家学派,孔子即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精对贵族垄断教育的情况,提出“有教无类” 的主张。这对扩大教育范围,促进学术下移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孔子的教育分德行、言语、政亊、文学四科。他以《诗》、《书》、《易》、《礼》、《乐》、《春秋》为教学內容。他和他的弟子们为整理和保存中国上古文化典籍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教学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并強调启发式教学方法。这是他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思想和行为当然还有许多,但从以上所述的主要之点,即可看出他是何等样的人了。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思想和言行,今天的人们唯有取其棈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而已,如果再去大搞什么“反孔” 或者“尊孔”, 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二、 中国历史上的“反孔” 与“尊孔” 


     一个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受时代的限制,他的思想和言行无不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这原本是不足为怪的;但,长期以来,不同的人或者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反孔” 与“尊孔” 两种绝然不同的思想始终在不停的斗争着,并且延续至今。

     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即有反对孔子的,如当时魯国一个革新派人士少正卯,因为主张社会变革,被当时身为魯国司寇的孔子杀掉了。魯国的新兴力量孟孙、叔孙和季孙这三家大夫也是反孔的,结果也被孔子暗中唆使他的学生堕毁了叔孙氏和季孙氏的都城。

  柳下跖是当时奴隶起义的一个杰出领袖,孔子则称他为“盗” 跖,并向他游说,叫他放下武器,不要领导奴隶起义。柳下跖则说他是“魯国的巧伪人”, 是最大的盗,称他为“盗丘”。 
  
  就是当时的普通人也有骂孔子的,如长沮、桀溺和守门的、背筐的人,都骂他不识时务;一位耘田的老人则骂他“四肢既不劳动,五谷也分不清楚,是个不劳而获的寄生虫”。 可见那时“反孔” 的人就已不少。
  
  在孔子死后的年代,“反孔” 也 是始终不断的。历代那些妀革派的人物,如战国时代的商鞅,他的《商君书》中的许多篇章都论述了他的变法主张和质问、批判孔子;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焚书坑儒,显然是第一个“反孔”的皇帝;另一些战国时代的人物,如荀子、韩非等也是批判孔子,主张社会变革的。到了东汉,王充《论衡》一书中的《问孔》一篇,是专为批判孔丘及“尊孔”思想的;东汉末年的曹操也是一个敢于反潮流,主张革新的人物,无疑也是一个“反孔”之人。到了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李贽、王夫之,清末民初的章炳麟------等等,都是不同时代批孔、反孔和主张社会变革的重要人物。特别是那些历代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大多是靠“反孔” 起家 的。
  
  然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化中,不少文人却是“尊孔”的,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则更是以“尊孔” 来维持其统治的。
  
  孔子死后一百多年,首先站出来“尊孔”的是孟子,他全盘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宣传“仁政”, 说“仁、义、礼、智”都是人们天生就有的,极立主张恢复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他和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形成了所谓的“孔孟之道”, 为后来长期的封建统治者所承袭,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思想长期以来都深受其影响。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都宣扬孔子“仁义道德”这一套。从汉朝的刘邦开始,刘邦本来是不喜欢孔子这套儒家思想的,后来当了皇帝,由于统治的需要,就逐渐转变了态度。到汉武帝时他接受了大臣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把孔、孟这一套东西作了一番加工,把它更加神秘化起来了。他极力制造“王权神授” 的理论根据,说什么“皇帝统治人民”是“上天”定的,明确提出“三纲”, 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这都是上天的安排。经过董仲舒对孔子如此的打扮、宣扬,孔子就成了封建社会的“圣人” 了。
  
  汉武帝把孔子封为“褒成宣尼公”, 到唐朝时更进一步加封了“文宣王” 的头衔;到了宋代,在“文宣王” 头衔上又加上“至圣” 两个字;到元代则捧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则称为“至圣先师”, 宋、明两代的“程、朱理学”, 更是进一步完善了孔子的思想,并把孔子的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髙度; 清代又加上“大成至圣先师” 的封号。所有这一切,正如魯迅先生所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 这班权势者们把孔子“一直抬到了吓人的髙度。”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中国“反孔” 与“尊孔”是一直延续不断的,这是与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历史演化发展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独具中国特色,中国特有的国情即由此形成,长期的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 近代以来的“反孔” 与“尊孔”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进入到了近代史时期,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历史

  时期,“反孔” 与“尊孔” 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形势和发展变化。概括起来自此时起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随着国门的被打开,列強入侵,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首先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讨孔运动。起义军的头领洪秀全虽然他是打着信奉上帝和天主教的旗号组织农民起来造反,从一开始他就把孔子的牌位给砸掉了,宣判孔子是妖人,宣布孔孟之书是妖书,禁止人民读孔孟之书。但,与此相反的是,清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一方面要借助于外国势力来保护自己,镇压农民造反,呌嚷“宁赠友邦,毋予家奴”; 另一方面在思想上则大搞“尊孔”, 企图以“孔孟之道” 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如咸丰皇帝就把孔子的幽灵抬出来,多次“诣文庙行释奠孔”, 曾国番则说“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不可倒置。”“王道治明,神道治幽”, 称太平军的“反孔”是弄到“士不能诵孔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使“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是为这一阶段“反孔” 与“尊孔” 斗争 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二阶段:自1898年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前、后的一段时间,此时先是出现了改良与守旧两派之争。改良派当时提出“救亡图存” 的口号,希望皇帝作些资本主义的改良,走君主立宪的道路,要改变封建的统治制度,反对儒家“道统” 的说法,批判孔子的思想。如当时的严复、谭嗣同、章太炎等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社会要“变”, 国家才能強盛,认为“变是古今之公理”。

  严复是推崇荀学的,他反对儒家那一套“道统” 的说法,指出历代帝王都是一些窃国大盗,推崇儒家圣人都是为了帝王一个人的统治来作辩护的,认为儒家那套东西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必须否定它;谭嗣同则认为儒家的“三纲五常” 是一套封建的东西,是杀人灵魂的,是精神的枷锁,应该打破儒家这套封建礼教的朿缚,才能促进社会的变革;章太炎则指出孔丘这个人是中国的祸本,是一切祸害的根源,他特别推崇柳下跖的反抗精神,极力主张打倒孔丘的一套理论。

  特别是在此剘间的孙中山先生,他更是一个主张社会变革的积极鼓吹者,并親自领导民主革命,促成武装起义,虽经几次失败,但为其后的推翻封建王朝奠定了基楚。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暴发,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伟大进步。

  此一时期内“尊孔”的代表人物,如张之洞这样一些人物,他们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提出一切都应该率由旧章,按照老规矩办亊。他认为中国的“孔孟之道”是绝不能破坏的,反对西方进化论的思想。当时张之洞就有一种口号,呌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就是孔孟之道是主体,是不能变的。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做皇帝,也把孔子的幽灵抬出来,成立了“孔教会”、“ 尊圣会”,大搞“尊孔”、“ 读经”, 出版大量刊物,宣传中国“不可一日无君”, 并于1914年親自率领文武百官祭孔,发表祭孔“告令”,把“尊孔” 推上了新的髙潮。

  而此一时期内,原来主张妀良,倡导戊戍变法的康有为,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尊孔”的保皇党,抬出“天命” 来论证他的改良道路,说明“反孔” 与“尊孔” 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是时刻在反复斗争和起变化的。

  第三阶段:“五四” 前后,“反孔” 与“尊孔” 经历了一场激烈 之斗争。辛亥革命后,保皇分子和封建余孽掀起了一股推崇封建纲常名教,大搞“尊孔” 的热潮,为袁世凯称帝鼓噪,诋毁民主共和,鼓吹君主复辟。与此同时,一些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痛心于军阀统治下的混乱与黑暗,在努力探求改变现状的出路。他们认为,要防止君主复辟,实现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必须发动一场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来唤起大多数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扫除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愚昧思想。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杂志〕,这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倡导者们认为,民主和科学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两个车轮,中国要从专制和愚昧下求得解放,摆脱落后状态,赶上国外列強,“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科学与民主,成了那时文化思想战线上的两面光辉旗帜。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反对迷信的战斗中,对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们批驳了保皇分子、封建余孽要求“以孔教为大教,编入宪法”, 鼓吹以封建纲常为礼教、为“立国精神” 的谬论。这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魯迅……等一批站在时代前列的学者,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其后爆发的“五四” 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是与这些先驱者们分不开的。“五四” 运动也为其后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思想基础。
  
  第四阶段: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反孔” 与“尊孔” 仍然是连续不断的。“五四” 运动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共产文化的输入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个鼓吹暴力革命的组织。在共产国际的指令下,他们先是与国民党联合,打着“反帝”、“反封建”、“ 打倒军阀”的旗号,进行北伐;在此过程中,又乘机大肆鼓吹共产暴力革命,组织农民起来造反,打土豪,斗地主、乃至杀地主,分地主的财产和田地,声称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翻身解放,过上幸福的生活”, 终至国、共两党分裂,国民党开始了“清党”, 抓捕并屠杀共产党人;共产党则不但在农村组织农民造反,更在城市组织武装起义,以图推翻国民党政权。从1927至1949年,除去中间有过八年的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以外,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十三年的两次内战,也是一场“反孔”与“尊孔”之斗争。
  
  在此期间内,在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无疑是“反孔”的,他们大反“孔孟之道”,砸寺庙,反对所谓资产阶级的“人性” 和“人道”,极力鼔吹“阶级和阶级斗争”, 进行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效法苏俄,成立“苏维埃共和国”; 而此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为了维持其统治的需要,大力提倡“尊孔”, 鼓吹“四书五经” 是“永久不变的原则”, 反对共产革命“就是行仁”,“ 用‘仁’ 字为中心的三民主义来打倒共产党不仁的邪说异端,……剿匪就是行仁”。
  
  与此同时,另一些国民党的领导人孔祥熙、阎锡山、汪精卫、陈立夫……等等,以及一些学者文人陶希圣、章炳麟、冯友兰、梁漱溟……等等,都是“孔孟之道” 的积极鼓吹者。奇怪的是,一些原来领导新文化运动,主张“反孔” 的共产党前领导人此时也提倡“尊孔”, 如陈独秀在《孔子与中国》〔1937年10月《东方杂志》〕一文中说:“所有……的人们,……不应该反对我们对孔子的重新评定价值。”“在现代知识的评定之下,孔子有沒有价值?我敢肯定的说有。”“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子的第二价值是建立君父夫三权一体的礼教。”“儒是以礼治国的人,礼是君权父权夫权三纲一体的治国之道,而不是礼节仪丈之末。”另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此时也说孔子是“历史趋势的最伟大的代表者”, 他的“有教无类” 是“很震动社会的一个革命学说”。也成了 “尊孔” 的代表人物。
  

四、 毛泽东执政期间的“反孔” 与“尊孔” 


  1949年10月,毛泽东在大陆夺得了政权,把“反孔” 斗争推到了一个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髙度。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从剿匪、土妀开始,杀人、夺财、砸寺庙、毁菩萨,接着是思想妀造、肃反、农业合作化、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大练钢铁、反右倾……等等,都是一次次胡作非为的折腾,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的极大破坏,是毛泽东从暴力共产革命以来“反孔” 的继续和发展。

  到了六十年代,特别是1966年开始的“文革” 运动,毛的“反孔” 更是达到了极端疯狂的地步。那时所谓的大反“封、资、修”, 批斗文化名人,焚毁图书文物,1966年11月,北师大学生谭厚兰在中央文革的指示下,率领200多人到山东曲阜造“孔家店” 的反,砸毁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烧毁古书二千七百余册,各种字画九百多幅,毁石碑一千余座,毁坏孔庙,破坏孔府、孔林;全国各地都同时开展了破“四旧”,毁文物古迹的运动,这是当时毛泽东政治斗争旳的需要,是有史以来最为荒唐的一次“反孔” 运动。
  
  1971年林彪反毛失败摔死后,1974年初,毛泽东为着沏底清除他自认为的“反对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反孔” 运动,称孔子是“孔老二”、“复辟狂”,強制人们“批林批孔”, 大讲什么“儒法斗争” 史及所谓党内十次路线斗爭史,把一个批孔的学者杨荣国抬到了惊人的髙度,实在是又一出荒唐而又令人嗤笑的闹剧。
  
  在此一时期内的中国,蒋介石占据下的台湾当然是“尊孔” 的,那时的台湾《孔孟学报》就明确指出:“孔子具有超越时代而不为时代性所限制的价值------当此红祸日益蔓延,举世不安的时代,更需要实行孔子思想,既以滋补原气,并以消除毒素。------所以孔子思想見重于世,共产邪说必遭淘汰”(台湾《孔孟学报》发刊词,1961年4月版)。 国民党的领导人蒋介石也说:“我们是以民族固有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底八德为基础的。”“我们从历史上看,每值孔孟之道不著,邪说诬民充塞仁义,就是我国家民族,陷入倾危颠仆的时代。------而这个空前的惨变浩劫的由来,------究其根底,乃是因为我们以往忽略了自己民族优良文化的传统——就是忽略了孔、孟的学朮思想!”(1960年4月10日《对孔孟学会成立大会致词》)
  
  而在中国大陆,原来跟随毛泽东“反孔”、搞暴力共产革命的一些领导人,如王明、刘少奇、林彪、陆定一等人,以及一些学者名人,像郭沫若、冯友兰、周谷城------等等一些人,在共产党取得政权前的四十年代,或取得政权后的五、六十年代,都曾发表过不少“尊孔”的讲话和文章,显然都是“尊孔”的。但在“文革” 和“批林批孔” 运动中,这些人和他们的思想、文章,都成了批判的对象。可悲的是像郭沫若、冯友兰这样的学者名人(郭还是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领导人,一个时时亊亊紧跟毛的马屁精),在 运动中,他们“翻然悔悟”,由“尊孔”而转入“反孔”了,很快承认过去“尊孔”的错误,写出检讨书,发表“反孔”的文章。如郭沫若不但在“文革”运动初起之时说自己过去写的书要“烧掉”,“批林批孔” 时毛泽东说他的“《十批》不是好文章”,他就要符合毛作“自我批判”,大骂自己过去的“尊孔”,以便此时成为“反孔”的先锋;冯友兰不但承认过去“尊孔”的“错误”,并且极力符合“批林批孔” 运动的要求,写出了长篇论著《论孔丘》,系统的批判孔子及儒家学说,并联系现实大批刘少奇和林彪,以讨好毛泽东。这些人的如此作为,且不论其是“被迫”、“违心”,还是发自内心的“自觉”,总之给人的印象是“墙头草”或是“趋炎符势” 之小人,都是令人不齿的。
  

五、 “反孔”与“尊孔” 都是大可不必的


  综上所述可知,“反孔”、“ 尊孔” 都是由于各个时代历史的诸多原因造成的。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们“尊孔”, 那是为了借孔子的幽灵来奴伇人民,以维持其封建独裁统治的需要;而历来的所谓“农民造反者”, 如李自成、洪秀全、毛泽东------等等一类的农民造反领袖,他们打着“反孔” 的旗号, 其目的同样是为了欺骗民众为他们夺取政权卖命,;他们在夺权成功(甚至仅夺得部分政权)后继续“反孔”, 那仍是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巩固其独裁统治。至于文人、学者们的“反孔” 或是“尊孔”, 有的是为其统治者效力的,有的则属不同見解的观点与学术之争,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不论是文人、学者,还是广大的普通民众,他们对包括孔子在内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如果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评价,这是一个社会正常的现象。应该允许不同认识、不同观点的存在,允许不同意见的自由讨论,而不应禁锢人们的思想,这是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最起码应该做到的。

  我们应该认真的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要重蹈过往“反孔”、“尊孔” 的覆辙。当今的时代,是科学、民主的新时代。保障任何一个公民都享有充分的人权,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是任何一个现代宪政民主国家首先应该做到的。因而在当今的社会,任何“反孔” 或“尊孔” 的举动,都是大可不必的。如果是把毛时代被毁坏的孔庙、孔像、孔碑重新修复起来,恢复历史的原貌,那是应该的;但,如果是不惜花费巨资〔这是纳税的钱,不是那一个集团的私有财产〕来新建孔庙,新立孔像,就实属不该了。谁要是用自己的钱建孔庙、立孔像,就在他家里搞好了,别人是管不着的。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各种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太多、太普遍了。诸如社会的不公正,诚信与道德危机,贫、富两极分化悬殊,贪腐橫行蔓延,环境严重破坏,群体性骚乱亊件频发,各种安全亊故屡屡发生,各种刑亊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居髙不下,黄、赌、毒犯罪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成灾坑害人民,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成了压在他们头上的四座大山------等等,都在严重的影响到这个社会的和谐,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是这些存在的许许多多社会矛盾和问题,而绝非花费巨资去搞什么“反孔” 或者去“尊孔”,那于社会和百姓们都是毫无意义的亊。
  
  当前的“国学” 热、“ 尊孔”, 把孔子塑像立在天安门广场, 如果从另一个侧面来说, 是真正为了告别“暴力革命”, 走向“民主共和” 的宪政国家, 那倒也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但,如果是因为“共产主义” 这一套无人相信了,又提不出什么新的理论(“猫论”、“ 摸论” 或什么“三个代表” 都不能称其为理论)就搬出孔圣人来“救命救国”, 继续维持既得利益者们的独裁统治,那就有悖于当今的时代潮流了。记得在上世纪的五十到七十年代,那时的政治课本上所说的“孔孟都是统治阶级用来愚弄劳动人民的工具”, 现在又大搞“尊孔”, 试想 如果孔老夫子在天之灵有知,他老人家定会无语凝噎,悲怆不己;他定会知道,他自己的招牌在古往今来的许多“尊孔” 者们的手中,从来都只是工具而已。所谓的“孔子热” 这样的闹剧,和真实的自己无关,和儒学及中华的传统文化无关。这样做,实在也是可悲的。
  
  中华文化(孔学也仅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和其他世界文化一样,有值得发扬光大的一面,如中国人历来懂得“诚、义、礼、智、孝、廉、信、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为贵”、“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等,都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但,其中也有许多不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糟粕,如所谓的“三纲五常”,“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以及一些中国人的“自私、愚昧、残暴、独断专横、目光短浅、缺乏悟性……”,都是应该祛除的糟粕。
  其实真正的孔子学说第一是“仁”, 能夠“爱人”, “爱一切人”; 第二就是要有“礼貌”, 那就是“文明”。 孔子学说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暴君是独夫民贼,人人可诛之”,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封建独裁统治是太根深蒂固而又无比残酷。毛当权时,他在一九四九年讲人民民主专政,就曾公开声言:我们要不仁,我们不信仁政。到今天为止,这些有所改正了么?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来看,恐怕沒有多大改变,因为当今仍有人以仇恨为主,从来沒有提倡过“爱人” 的亊情。君不见当今那些屡屡发生的暴力強制拆迁、逼人至死,乃至打人、抓人、劫访、禁锢人们的思想……等等,不就说明了一切么?
  

结束语

  
  面对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是应该集中全力来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存在问题的时候了,而决非再搞什么“尊孔”或者是“反孔”一类亊情,这恐怕是广大中国人民共同的认识。
  
  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埌,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 他称“深知国之命在人心”, 要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願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温总理重申,“政治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保障,沒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不可能成功,已取得的成果也有失去的危险”;他又指,“因为世界上一切亊物不是恒古不变的,只有不断地改革,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无疑,这都是诚恳而正确之言,他说出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心声。其实这样的讲话,温总理已多次谈过,只是它不但未能引起一些人的重视,反倒受到了一些人和媒体的批判,可见中国政治改革之路是多么的艰难。
  
  也是在今年的“两会” 上,有人大谈什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 的所谓“五不” 方针。大讲“五不” 的人, 难到要像过去的封建皇帝那样,他的话就是“金口玉言”、“ 一言九鼎”, 别人都不能质疑或表示不同意见么?这“五不”是否真的就是中国的“国情” 所决定的么?对这些问题应该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而不能是由那一个人说了算,由他来主宰一切。这些人从不谈政改,也不谈人权和民主的普世价值,更是与温总理政改的主张格格不入的。从中国的现实社会来看,“五不” 的本身就有诸多矛盾的地方;就以“不搞私有化” 一条来说吧,邓小平当年提出改革开放,基本一条就是要搞私有化,从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私有化” 乃至“官僚权贵资本垄断化” 不是早就存在,“中国式” 资本主义早已经为世人公认,而且造就了一批特富的冨人么?在权力寻租、一次次圈地、国企妀制、金融、外贸、工程发包、矿产开发……等等之中,有多少国有资产流入了这些人的囊中、成了私人财产?这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亊实。从这些可以看出,领导人之间不同的讲话,所谓的“五不” 与呼吁政治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它显示出了在指导思想上的混乱局面,不知这些人要把中国引向何方。
  
  “中国向何处去?”是向少数人专制和大众贫穷的旧体制复归,还是走向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答案当然是后者,这是毫无疑问的。
  
  记得“《凤凰财经》二零一零年终策划” 中 曾指出:“中国要前进,需要思想变革的強大力量。让我们回归普世价值,回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重读一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要再相信凯恩斯主义”, 这都是诚实正确之言。当今的改革开放,正如世纪老学者周有光先生指出的:“要改的是国情,不是民主”。 他提出三大规侓:“政治上,从以往的神权到君权再到民权;经济上,从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文化上,从神学到玄学再到科学”。 这显然都是十分正确的肺腑之言。也就是中国的政改,必须走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军队国家化,司法法治化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改革道路。除此以外的任何所为,不是治标不治本的改良,就是独裁、倒退之路。亊实终究会证明,任何企图开历史倒车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现代中国人所绝对不需要的。
  
  两千多年前,孔子站在河岸边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年的孔子仰望苍天,眺望翻滚的流水,对人生之有限和宇宙之无穷,对时间如流水般的易逝,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如今,孔子的在天之灵仍在俯视着人间,我想他一定会不願意看到再有人去“反” 他,也不希望看到再有人拿他作“招牌” 去搞什么“尊孔” 之类的折腾,而应该实实在在地多为老百姓办些实亊、好亊。真能做到这样,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有知定会安然瞑目矣!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最大的实亊、好亊,中国人时刻都在盼望着它的早日实现。
  

  作于2011年3月

 

 

相关文章
作 者 :晓明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1年4月2日12:2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