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影评:极权下的烈焰与希望
田茂
《哪吒2》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更是一部暗藏锋芒的政治寓言。它用神话的笔触,描绘出极权统治下的众生相,也点燃了对自由与正义的希望。每一个角色,每一段剧情,仿佛都在讲述一段沉重的历史,同时又在预示一个不可阻挡的未来。
无量仙翁:极权的化身
无量仙翁,正是中共七十余年极权体制的化身。他高喊“为人民服务”,如毛泽东的“人民万岁”,邓小平的“稳定压倒一切”,习近平的“国家安全无小事”。而现实却是:
为维持所谓“秩序”,他剥夺万灵自由,吞噬反抗者的灵魂;制造灾难,却把责任归咎于“天命”。
——就像大跃进的饿殍遍野,被称作“自然灾害”;
——文革的冤魂成山,被说成“群众运动”;
——“清零政策”下的跳楼声与绝望哀嚎,被粉饰为“必要代价”;
——1989年的枪声与鲜血,被冠以“平暴成功”。
他说“万灵不可信,只能由我安排”,这句话就是中共“我们不能让人民乱说话”的翻版。他们害怕的,从来不是混乱,而是人民的觉醒。
鹤童与鹿童:暴力机器的触手
鹤童、鹿童不仅是鹰犬,更是现实中无所不在的“红卫兵”、“维稳队”、“国保”、“网警”。他们在文革中批斗父母,在当下封锁言论、封禁微博。他们没有自我,只有命令;没有思想,只有服从。他们是“防火长城”的一部分,是“舆论引导”的工具,是现实中封口、控言、维稳的暴力手段。
哪吒奋起反抗时,他们倾巢围剿——就像那些年多少大学生、律师、维权者、异见人士,被这个庞大的镇压系统碾碎青春与人生。
申公豹:体制内的沉默者
申公豹,是体制内的改革派,是赵紫阳的灵魂困局,是那些在制度腐烂中仍然幻想“内部改良”的中间知识分子。他们明知体制病入骨髓,却选择噤声与妥协;面对白纸运动、铁链女、唐山事件,依旧冷眼旁观。
他害怕哪吒成功,因为那将证明他这些年的“苟且”不过是对谎言的自我安慰。他既清醒,又怯懦,最终被体制吞噬。
城塘百姓:被驯化的沉默大多数
最沉重的角色,是城塘关的普通百姓。他们正是那一代又一代的沉默中国人:
三年饥荒中饿死还喊“毛主席万岁”的农民;
文革中举报父母的红卫兵;
“清零”期间在家被饿死也不敢骂政府的市民;
今天刷着热搜、嘲笑香港、仇视西方的小粉红。
他们痛苦,却不觉醒;愤怒,却不反抗;他们被高压驯化,甚至开始为自己的压迫者辩护。他们已经“习惯了痛苦”,正如哪吒所说。中共最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将暴力伪装为“为你好”的父权式控制。
哪吒:反抗者的象征
哪吒,是历史中无数反抗者的集合。他是林昭,为真理献身;是柴玲,在天安门呐喊“我渴望流血”;是那个孤身挡坦克的“六四英雄”;是彭载舟,在四通桥上写下“不要核酸要吃饭”的烈焰口号;是白纸运动中高举空白纸的青年;更是千千万万为民主自由流血牺牲的民运人士。
他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他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那份不屈与怒火,是对极权最响亮的耳光。他的失败虽悲壮,但他的火焰早已点燃了无数人对自由的渴望,对专制的滔天恨意。
哪吒是一团火,烧不尽体制的腐朽,却足以在每一个被压迫者心中燃起一句怒吼:
——“中共,你这狗日的,迟早要完!”
尾声:自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哪吒2》最燃的,不是特效,不是打斗,而是它点燃了我们被压抑太久的情绪与思考。它提醒我们:体制不是天然存在,权力不是不可挑战,自由也不是中国人“不配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部电影,是献给所有中国异见者的挽歌与战歌。
哪吒不是神——他是人民的意志。
而我们每一个人——哪怕沉默至今,也都可以是那一缕火焰。
哪怕微弱,也足以照亮寒冰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