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号-神州大地 上官乱简介 上官乱文章检索

 

 

中國「退林還耕」毀公園造農田的背後真正動機與邏輯

 

上官乱

 

最近大家一定都被中國農村和農業的一系列令人費解的大手筆政策驚呆了,比如農管下鄉,比如退林還耕,尤其以我家鄉成都為主,把耗資幾百億的公園全部鏟掉種玉米種小麥,讓高檔小區和泥濘不堪的稻田相映成趣。很多朋友在問我到底怎麼回事,大家都在關心,是不是大躍進來了。所以我做了一個調查,發現,事實比我想像的還要有趣還要離譜。我們一條一條分析。

為什麼這次要把公園全部毀掉?

首先,毀掉的不是市中心的公園,而是繞城高速周圍的綠地公園。那是個環狀的綠色長廊,被稱為錦城綠道,500公里長。

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尋常的公園呢?因為,成都在2018年採取了一個新的城市發展戰略,叫公園城市,而且自稱是全國首個。當時提出了3-5年內新建100個城市公園的目標。當時,疫情還沒來,成都又拿到了大運會舉辦權,當時的成都市市委書記是打算大幹一場的。為什麼要修公園呢?因為首先可以帶動房地產,本來周圍全是農田,以及一些城市開發的邊角余料,要是修成公園,土地也整理出來了,景觀也提升了,房地產最喜歡拿公園做噱頭,這樣房價也炒起來了,周圍再加上商家餐飲娛樂包括民宿農家樂,不就是大產業鏈條嗎。於是當地開始把繞城周圍大片的荒地改成公園,還有各種網紅打卡點,吸引了不少人。那麼這幾百公里的公園花了多少錢呢?有人說三百多億人民幣,有人說破千億人民幣。反正就是大撒幣。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2019年底,疫情來了,經濟迅速衰退,成都預期的大運會一再推遲。而且,2017年10月,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房住不炒——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然後2019年開始,中央一系列手段打壓房地產,2022年,恆大等大型房地產企業開始暴雷,中國樓市急速降溫。那成都這個公園城市推動房地產的計畫就失去了目標的支持。

再後來,因為中美對抗,中國因為芯片被美國掐脖子,於是,政府開始擔心糧食進口被美國掐脖子——因為美國是中國第一大糧食進口國,比重達到37.3%。

2022年俄烏戰爭,又讓“世界糧倉”陷入戰火之中,一路在戰狼路上高歌猛進的中國對糧食更加擔憂。因為2021年中國主要大宗農產品進口來源國中烏克蘭排名第六,而俄羅斯根本不是中國主要糧食進口國(這種情況下還站隊俄羅斯也是自己作)。

而反觀中國的糧食生產狀況呢?

從2000年到2020年,中國的食物自給率已從100%左右下降到目前接近76%。原因很多,中國處於高速城鎮化過程中,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建設用地需求增加,20年裡耕地面積便減少了2,000多萬畝,而中國雖然大但是耕地面積只有12%,比例遠遠低於印度。還有,中國為了生態恢復,實行了20年的退耕還林,耕地盡流向林地達1.12億畝。中國有14億人,76%的自給率意味著可能有3億人吃不飽。不過本來也有6億人吃不飽。當局提出的安全糧食自給率是95%,亦即95%糧食要在國內種植,換算下來,最少需要18億畝耕地。

再來看看四川的數據,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重要產糧大省,成都平原是重要產糧區。但是2022年統計局的數據,四川只有3,510萬噸,排在第9位,產量成績非常不理想。2021年公布的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顯示,成都平原耕地面積比10年前的二調大幅縮水,減少了整整40%,耕地問題十分嚴峻。

2022年4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印發《加強耕地保護保障糧食安全的十條措施(試行)》,同年8月,成都市印發《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成都片區的實施方案》,提出提升建設“一帶十園百片”,其中的“一帶”便是指的這環城10萬畝糧油產業帶。

從花園城市一下變成天府糧倉,一聽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官方的解釋是:這次覆墾覆耕的土地原本就是耕地,不存在“把原來的綠化工程改為農業種植”的現象。“

那麼問題來了,那當初既然是農地,為什麼會修成公園呢?

大家記得剛才提到的邊角餘料嗎?

大家注意,當時這些邊角餘料的荒地,很多污染都很嚴重——因為過去很多搞污染企業都在郊區,土質也不好,很難種糧食,但是搞建設又不行,因為很多土地還是農業耕地性質,再加上耕地紅線高懸頭上,所以只能搞公園。而且,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灰色地帶。2020年前,很多地方政府占用耕地建公園。出發點和成都差不多。

你會發現,朝令夕改,政策啪啪打臉的背後,就是這幾年的中美對抗,國內國際上瞎折騰,自己把自己的內部外部環境搞的那麼糟糕,不受人待見。

但是,為什麼當時成都要搞什麼公園城市,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所有的牆內分析者都不敢提。

至今在成都市政府的網站上,大家可以看到「公園城市」戰略的脈絡:2018年2月,「習總書記視察成都的時候,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2020年他還明確要求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

沒錯,公園城市最初是習博士提出來的。現在公園改種糧食,還是博士的主意。下面的官員只管不停迎合,放大解釋,在其中尋求利益和政績。管他是不是自相矛盾或者資源浪費。

那麼這一場折騰,到底代價由誰來付呢?

那些“園景房”變成“田景房”的樓盤肯定涼了,據說其中不少千萬級別的豪宅,房價肯定大幅縮水。

但是公園拆掉了,且不說這些糧食能不能真的種出來,就算正常產量,10萬畝良田,每畝建設花費34萬,算它畝產糧食千斤,兩塊錢一斤,收入兩千元,一年兩季收入4000元,光收回這34萬的投入成本需要80多年,更別提當初建設公園的成本。

還有,要規模化的種植,首先不能是零碎的土地,第二,灌溉條件和成本一定要合理控制。第三,這土地的土質怎樣,污染情況怎樣,搞明白了嗎?種出來的東西誰吃?

其實不僅成都,我聽說,四川很多地方都在強行規定土地不能荒廢了,就連邊緣的藏區都被這樣要求。我真是困惑,不讓土地荒蕪,那誰來種呢?把城市裡打工的人趕回來嗎?

的確,因為沿海的產業鏈轉移,很多農村打工者回來了,但是農村沒工作,於是農管出現了。下次有機會再仔細說說農管。

對了,退耕還林是需要向農民支付補貼的,現在他們退林還耕,還可以省去一大筆對農民的補貼。

於是很多人說,大躍進又到來了,大煉鋼鐵又來了,為什麼中國民眾的命運又要來一次輪迴呢?所以我想跟起一本書——孔飛力的《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這本書講了中國進兩百年來的中央集權和地方管理,以及和底層農民之間的關係,你會發現,這早就是一個輪迴。

中共建政以後,為什麼一定要土改,搞人民公社,大躍進,因為在這之前,中國的中央集權從來無法跟底層的農民直接溝通。底層農民一般繳稅都由當地的仕紳、官員代收,一直到民國時期都這樣。中共土改的目的很多,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滅掉這個中介階層,消滅曾是舊中國鄉村生活“脊梁”的鄉紳階層,讓控制之手直達個體的農民。這樣,才能保證統治穩固,和財政收入不會逐層衰減。隨後,再以強勢國家的力量,實行農業集體化,解決了中國歷朝歷代(包括從晚清到民國)的所有政權都無法解決的國家向農民和農村實行有效汲取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1949年的重要轉折,就是中共通過農業集體化將位於中央與地方的中介性勢力,完全的踢了出去。所以,中共為什麼要大躍進,為什麼要文革?是蠢嗎?是策略失誤嗎?不是,他就是需要犧牲這麼多人,去完成對民間社會的徹底瓦解。

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地方政府獲得了較大的財政自由,這種地方力量的崛起也引發了中央權力的衰弱。所以中央推行了分稅制,財政權力又一次回歸中央政府。為了經濟自由而放鬆管制,為了權力集中又瓦解剛剛生長起來的地方和中產階級,這就是一個循環。

現在,依然是透過控制土地產權的流轉,乃至控制農民們的耕作(農管的任務),繼續大力控制農村和土地。所以成都這種朝令夕改、自相矛盾的政策,體現的,就是地方自我發展的空間再次縮小,底層民眾的人權、物權、產權再次被蠶食鯨吞的事實。

所以,是的,中國民眾的命運依然在輪迴。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上官乱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3年5月8日16:5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