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号-历史见证 丁人卜简介 丁人卜文章检索

 

 

《无为共产梦》正文(连载一)



丁人卜遗著

茆家升整理

 


  整理者言:大跃进大饥荒,安徽省是重灾区,其中无为县又是重中之重。据丁人卜先生遗著中披露,仅1958年至1960年三年(1961年以后未统计),非正常死亡人数为320422人,占全县总人口34%!无论是死亡人数或百分比,都应是-个县的全国之最。

  无为县位于长江北岸,境内水网纵横,是江北大粮仓,也是江对岸全国四大米市之首芜湖市稻米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大跃进中的三年,为何在没有大一点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一个鱼米之乡,竟会有数十万农民被饿死,这是谁之罪?那些年无为县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对此丁人卜先生,通过他的著作,做出了明确的回答,那是人祸!

  丁人卜先生从事这项坚苦卓绝,且风险极大的工作,始于上世纪1980年代初,应该是全国研究大跃进大饥荒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研究披露无为事件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丁先生虽然已故去多年,但他的遗著还在。他对数十万枉死者的悲悯情怀,对历史的负责精神,不仅是对家乡骨肉同胞的宽慰,更是正义的呼喊,无为人是不会忘记丁先生的。

  鉴于丁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自费将此稿打印成册,广泛征求意见,耗资甚钜,远远超过了丁先生的承受能力。但他无怨无悔。有生之年,-直在勤奋工作,笔耕不辍。此稿也曾在小众中流传。后来的研究者中,也曾有学者引用过丁先生文中的资料,比如杨继绳先生的大著《墓碑》。也有引用资料,未注明者。

  笔者2008年初,蒙丁著原作序者杨金声老师,将此打印稿相赠。余读后首先的印象,是受到极大的震撼!继之也感到有责任,将其推向媒体,让更多的后来人,知道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究竟发生过什么样人间地狱式的悲惨事件,有多少我们的骨肉至亲,枉死在共产风大跃进的狂潮中,而他们都是最善良最劳苦的农民兄弟啊!他们胼手胝足,日夜辛劳,养活了我们这个国家,有何罪过,要遭此荼毒!而那些残害他们的罪犯,至今也未受到应有的审判。首恶毛泽东至今还被一些人,出于各种利益需要,依然被膜拜着,天理不公啊!

  鉴于丁人卜先生的遗著,出于种种原因,-直未能正式出版。经丁先生之子丁华林先生授权,笔者正寻求有关媒体和出版机构,能正式发表或出版。

  整理稿忠于原著,只在个别字句上,做了-点纠错。即使原著因为当时所见到的资料较少,和认识水平的不足,而表达的某些偏颇和错误观点,为了保持原貌,也未做更动。

  茆家升谨识于2014年10月28曰

 

《无为共产梦》正文

丁人卜遗著


  无为是一个好地方

  提起无为这个县名,就全国来说,大部分人也许对它陌生,可是还有一部分人,一定能够感到熟悉。因为老早在我们全国最高层的党报《人民日报》上,登载过赫赫长篇的《安徽省响山社最早实行供给制》和《一颗共产主义的幼芽》的通讯报导;1972年又出现一篇《无为县大有为》的大块文章;近年来"无为保姆在北京"又为举国瞩目。它究竟如何呢?笔者为此,首先作个简介。

  无为县是安徽省一个大县,全境面积有2900多平方公里。据解放初期统计,总人口为943,397人,1,369.302亩耕地。它的东南是一抹平原,由于这里人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计,筑起了巨蟒般的江堤河埂,圈起了一个一个的圩垣,一直延伸到滚滚长江,与全国曾经享有盛名的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和全国铜矿基地的铜陵隔江相望。它的西北面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带,大小诸山相连,紧贴着巢湖之滨。在这块土地上,有着很多的古老传说,东南面现有五十万亩圩田,过去为一望无际的荒湖,湖内芦苇遍地,杂草丛生,曹操率领83万人马下江南时,路过于此,望而止步,叹曰:"此乃无为也"!在芜湖对江的北岸,至今尚有遗迹的蛟矶庙,过去是为纪念孙权之妹、刘备夫人孙尚香所建;它的西北面有一打鼓山,为三国之争时,击鼓发兵之地;县城内至今保留存在的墨池,为有名的大书法家、为人民所传颂的清官米芾的读书撰文之处;迄今尚存的黄金塔,为国家管理的悠久文物,现正拨款修整,相传为鲁班之徒所造。这里的人民是勤劳的,纯朴的,诚实的,勇敢的。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有很多可歌可泣、留芳百世的英雄人物;他们中有领导过六州农民暴动的张恺帆同志;有血洒抗日战场的全国有名的爱国将领戴安澜将军;有面对敌人屠刀坚贞不屈的吕惠生烈士;有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第一船的农民水手张孝华船民。还有许许多多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洒热血、抛头颅的无名英雄。特别是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身上,蕴含着很多可亲、可敬、而又可怜之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就是他们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淫、掳,国民党的抓丁苛税、地主老财的繁多剥削,无不受害最深。就是他们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的胜利之后,又好景不长,经受了一场由于极左路线带来的浩劫,三年间丧生者达30万人之多。他们临死前都是瘦骨伶仃,非人非鬼。他们断气前的共同遗言,只有发出一句微弱得难以听清的呼唤声:"给我一点吃的吧!"其惨状无法形容。这就是无为县的历史上,由共产风带给的一场悲剧。

  指出"小脚女人"之后

  无为县是一个革命老区,1927年就有了党的组织。抗日战争时,党所领导的新四军第七师久驻本县,密切配合全县的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同日本鬼子坚持长期抗战。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抢劫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之后,新四军和大批的抗日骨干力量,不得不撤离北上。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经过迂迥曲折,深入大别山区之后,党组织随即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游击活动,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并发动农民进行减租、减息、抗丁、抗税。淮海战役胜利之后,解放大军势如破竹,于1949年2月即开进我县,抵达长江沿岸。我县全体人民腾房、筹粮、运草,集中民船,训练水手,以实际行动支援大军。至4月,在毛泽东发出的"打过长江去"的号召下,我县200华里的长江岸线,万船齐发,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载运解放军部队,横渡滔滔大江。无为人民在这场渡江战役中,付出了不可估量的代价。

  解放初期,无为县的广大城乡人民,特别是在国民党反动势力桎梏下得到解放的农民,无不扬眉吐气,欢天喜地,劳动热情无比高涨,他们都沉浸在不久即可实现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社会主义生活的喜悦之中。继后在"苏联老大哥"的集体化道路的经验指导下,在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组织起来"的号召下,土改一结束,即纷纷组织互助组,有的采取换工,有的临时合作,有的常年互助,有的还成立了初级农业社,实行土地入股分红、农具按质论价、分配多劳多得,生产热火朝天。他们感到无比新鲜,浑身充满力量。1954年,由于百年未遇的洪水为害,长江大堤溃口,百万农田淹没,得到了党的关怀,给予发救济、放贷款、送口粮、捐寒衣,并帮助组织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在如此的大灾年景下,除极少人由于特殊情况被大水淹没者外,无一人因缺衣少吃而丧生,因而在广大人民心目中,毛主席、共产党再一次体现了伟大救星的光辉形象。他们的信念只有一句话:"永远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共产党走。"

  1955年春耕生产之际,广大农民进一步响应党的"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全县成立了111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当时出自农民的一股热情,干部缺乏领导经验,农业社内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干群关系、内部团结、财务帐目、评工记分等方面的问题。从4月份起,县委即指示"整社",有的社改了组,有的社垮了台。

  不久,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论述,指出全国合作化发展速度之慢,犹如"小脚女人"走路一般。党的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克服右倾思想,积极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无为县委也相应地提出:"几年来,发展农业社太少,领导远远落在群众后面"的状况,要求"今冬明春要发展新社2826个,(包括40个高级社),入社农民要达到148750户,占总农户200154户的74.5%,加上原有农户达到169693户,占农户的85%"。

  由于县委对合作化的积极领导,由"小脚女人"的脚步,变为风驰电掣飞轮快车。1958年春天,合作化已进入高潮顶峰。全县入社农户陡涨到98.5%,除一些地、富、反、坏户被拒之门外者外,几乎全部拢进了农业社,其中高级社占93.8%。就这样全县一气呵成,实现了"社会主义合作化"。当时,全县最大的高级社白茆洲高级农业合作社,于1956年元月16日通过的社章第一条注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7、8条的规定,我们4597户、20539人,在原来的106个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小社基础上自愿联合起来,建立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白茆洲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取消土地分红,实行完全按劳分配原则,逐步使用农业机器耕种,代替畜力,合理组织劳力,采取新的农业技术,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棉花和其它作物的产量,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增加社员收入,从而改善全体社员物质和文化生活"。第二条是:"本社社员土地全部带进入社,为全社集体所有,并有计划地消除地界,连块成片,以便实行机耕,由社统一经营,土地不得买卖或租佃"。在全县范围内也如此这般地成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社,没有实事求是,不顾客观情况,以至当年的收成很不理想,加之在分配中"先国家、再集体、后个人"以至农民家庭收入寥寥无几。不少部分的农民家庭,在秋后即缺米少柴。对于办社的责怪声、咒骂声到处皆是。随之纷纷要求退社。有的成群结队抢分集体的存粮;有的硬行私分集体保留的稻种;有的公开责怪政府,咒骂班干部。一时人心惶惶。当时的县委,一面向省、地委回报面临的情况;一面组织整社工作组,下去帮助整社。名为整社,实际是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狠杀"歪风邪气"。据县委形成的一份整社报告中说:"在政治上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给予了狠狠打击。据79个社统计,在辩论中,对有反动破坏言行的地、富、反、坏分子,通过发动群众斗争了327人,'依法'逮捕了150人,使社会主义正气得到了伸张,使农村面貌起了根本的变化。""对富裕农民的资本主义思想和干部、党团员中的右倾保守、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平均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想,都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通过整社,使贫下中农分清了是非,辨明了方向,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富裕农民原来动摇退社的,现在也回心转意不想退社了。牛埠区旗杆社原有73户中农要退社,整社后都自动检讨,保证不再退社。"另一份整社报告中承认在整社工作中违法乱纪的做法:"少数整社工作组包办代替,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有的发生打、捆、罚跪等情况,据70个社统计,在整社中被打的有6人,被捆的22人,罚跪的30人,其中地主10人,富农19人,反革命分子21人,富裕中农8人。"

  在整社期间,省里还派来一位华东地区一级宣传员×××,在东乡召开了一次万人群众大会,他在会上指出当时的退社风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错误性,并指出谁要退社,政府将和他把账算清楚,指出所要结算的账目,有大军渡江的损失费,刚解放时的救灾账,几年来的经济贷款账,成立农业社时的贫农合作资金账,特别是54年破堤时,全国各地派来救灾医生,从云南、四川等地调来大米和种子的各项费用账-----把老实的农民说得目瞪口呆,一个个只得背地叽咕说:"原来说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现在又变卦了。"从此再无人要退社了。这就是无为县是无为县农业合作化的一段历史,也是后来的大跃进、共产风的先奏。

  饥饿的农民在劫难逃

  1957年初秋,安徽省安庆地区调来一个姚奎甲担任无为县委第一书记。此人思想方法主观独断,个性野蛮粗暴。在他到任召开的第一次机关干部大会上,有一名供销社系统的襄安锅厂干部,因其坐在前排,会前未有注意,嘴里吃着荸荠。被姚瞟见立即喊其站起,在问清其姓名和工作单位之后,当场宣布,将其赶出会场,由该单位开除其公职。并在会场借题发挥,说"无为的干部好酒贪杯"如何如何,当即指派到会的县委办公室干部,将县委机关食堂的烟酒摊赶走。由此可见该姚的霸道作风和为所欲为的粗暴性格。

  由于姚奎甲的霸道作风和粗暴性格,使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县委常委和部长,甚至县长、书记处的书记们,在他面前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是一手遮天,一人说话算数。他推行工作总是发号施令、恫吓威逼。干部们动辄得咎、随时有被开除党籍、公职、坐大牢的危险,因而不得不向他察言观色,百事顺从。随之从上到下兴起一股强迫命令风,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向姚奎甲讨好。纵然当时也有不少干部,看到风向不对,势头不妙,也敢怒而不敢言,成不了气候。特别是这位新书记一到,眼睛就盯在粮食上,在农民本已面临生活困难情况下,步步紧逼,火上加油,让农民感到倍加失望。当时的农民们,都是伸手向干部们要一点吃一点,整天处在饥饿线上,他们已感到问题的严峻,有的指望上面发出菩萨心肠,能够近按期给一点粮食,不至于让人饿死。但有的人预感到情况不妙,与其坐守待毙,不如死里逃生。随之大批农。民纷纷外流。外流的去向,主要是到江西省去。因为那边的情况好得多,那边的班干部和农民对逃去的"灾"民,寄予同情。给他们田做,给他们饭吃,有的还发给接收证明,让其全家迁去。以姚奎甲为首的无为县委,视此情况,一面向省委反映,要求省委干涉江西省承随意接收安置无为移民;一面派人前去动员返回;一面要求各个车站、轮船码头,凡无正式证明,一律不给卖票,使外流的农民群众,难以逃出县境。下面列举几份材料,说明当时的无为县委极力阻止农民外流的情况和江西省委对无为县的移民既同情又左右为难的心情以及大批农民求生不得的困境。

  1957年12月23日无为县委为我县农民"盲目外流"给省委转告江西省委通知立即停发证明信件的报告

  省委:

  我县农民盲目流往江西问题,于12月11日曾电请江西省委转知所属予以拒收,并报请省委在案。最近我县蜀山、石涧、陡沟、汤沟等区仍有不少农民持有江西省淮安、武宁、永修等县同意迁入的证明信。也有直接写信给我县外流农民所在乡人民委员会同意接收安置的,以致部分群众思想波动,纷纷来县吵闹要迁往江西。有的群众不向政府报告即暗地变卖财物,起早外逃;有的在轮船码头上硬行上船。如本月22日,我县石涧、陡沟与含山县杨柳圩等的有400余农民,硬要航运站派船运送。当经陡沟区委宣传委员汪昌圣同志说服动员回家。现根据调查了解,我县农民外流主要原因:1,由于江西武宁、永修、淮安等县随便发给证明,甚至对我县未发给迁移证的流入农民亦予留居安置,粮油照常供应;2,有的地、富、反、坏分子乘机造谣,扰乱人心……。

  (二),1957年12月26日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关于无为县农民流迁我省情况给安徽省委的函

  安徽省委:

  12月11日接无为县委来电,说我县永修、武宁、淮安等县,先后发给该县蜀山、泥汊、石涧等区农民数十张证明,同意他们迁来我省。因该县不同意发迁移证,便引起许多群众到县吵闹。并说有的群众已在滥卖东西,擅自迁来我省。有的农业社已经走了许多人,对生产影响很大,且造成一些混乱。我们接到这一电报后,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进行了解。据了解结果,情况是这样的:永修等三个县目前确有不少由你省无为等县因遭受水灾而流入的农民。这些人除少数有乡社迁移证及其它证明文件外,绝大多数都没有证明文件,甚至粮油关系都没有。永修等县并未开具证明同意他们迁来。他们流入后,当地县、区、乡政府曾多次动员他们回原籍生产,但都不愿意回去。目前除少数人已由当地区乡安置了生产或加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外,大多数人尚流散各地,上山下水搞副业生产。因此,我们除责成永修、武宁、淮安等县继续做好动员他们回原籍生产的工作外,并希你们转知你省有关各县劝阻农民盲目流出,对于已经流入我省的农民,最好能派人来劝领回去。此复。

相关文章
作 者 :丁人卜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4年11月25日19:5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