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号-理论探索 秦永年简介 秦永年文章检索

 

 

习近平政治经济学的致命隐患(中)

 

秦永年

 

 

【提要】习近平政治经济学以维稳第一,这就严重压抑经济结构改革。背负高昂维稳成本,面对必然的楼市崩盘地方债危机和汇率中国版特里芬两难,当局只能继续扩张信贷应付政治经济危机,为一党之私把中国推入中等收入陷阱,实为贫富悬殊陷阱。

【关键词】 习近平政治经济学,党主立宪制,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版特里芬两难,习氏变法,四期叠加,三期叠加

 

【三】四期叠加,按习学只能扩张信贷维稳,走向中等收入陷阱

 

1)三期叠加概念  笔者最早见于2013年8月8日新华社转发经济日报稿。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8/08/c_116858168.htm

到20140202,新华社转发瞭望杂志文章将三期叠加升格为中共中央判断。称: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所谓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所谓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我们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在三期叠加的经济形势判断基础上,习近平提出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民生的方针,被称为习近平政治经济学。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2/c_126175088.htm

据报道,70%以上的经济学者认为三期叠加将延续三年或更长。

 

2)四期叠加:习氏变法时期与三期叠加的叠加

三期叠加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讨论问题。但:

一则当前阶段中国经济问题的最重要特点是政治与经济的相互纠缠,相互影响;看得见的政府之手与看不见的市场之手相互博弈,相互制约。这就像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同时出现重大问题,需要协调治疗。

二则,既然习近平讨论的是政治经济学,就不能限于经济问题本身,而需要根据交叉学科的特点,从政治与经济的相互纠缠,相互影响进行考察研究。这不但是中国现实政治经济的必然考量,也是理论体系必不可少的自洽性和相对完备性之要求,不然就无法自圆其说。如果刻意回避当前政治变动敏感时期的特征谈政治经济学,那就成为伪科学;如果遗漏了当前政治变动敏感时期的特征谈政治经济学,那也是重大缺陷。

三则,本文上篇已指出,那几个胜利避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优秀学生(德国、日本、台湾和韩国)有共同特点:他们不但经历了深蹲起跳过程,而且或者已经是宪政民主政体,或者在经济转轨的同时也实现了向宪政民主的政治转轨!中国经济当前也面临类似的发展阶段。可是迄今为止,中共党主集团并未作出任何明确的承诺来实施政治改革,接受普世价值,向宪政民主转型。恰恰相反,习近平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仍是维稳压倒一切,即维护虚位议会的党主立宪制政权,维护一党独大的既得利益压倒公民权益和国家利益。这种出于一党之私预设立场的政治经济学就必然含有致命隐患。(见拙文:党主立宪制的界定及其短命性本质

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27710 等)

由此可见,三期叠加应与中国当前的特定政治变动时期再叠加,成为四期叠加。

 

那么,中国当前的特定政治变动时期具体是什么呢?习近平声称今年为改革元年,但党主集团究竟要什么样的改革,可能要到四中全会后才能初见端倪。(i)是像所谓社会科学院院长建议的,重回马列毛的腐朽武库再次拖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破铜烂铁?(ii)还是修修补补搞点行政改革而已?(iii)抑或学西太后末年的庚子新政搞习氏变法?(iv)甚或向宪政民主方向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半步,在政治改革方面做点实际工作?基于现有迹象,笔者认为(i)和(iv)两种极端状况的可能性虽不能完全排除,但阻力极大概率很小;(ii)和(iii)两种可能性较大。为行文方便,这里暂时用习氏变法时期作为中国当前的特定政治变动时期之代名词。当然,最后的结论要看事态发展而定,尤其是看中共四中全会的动向。(关于习氏变法见拙文:习氏变法水月镜花?等。

http://www.rosechina.net/home/sfss/2014-08-26/2537.html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应该更准确更全面地界定为:四期叠加,即习氏变法时期,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

 

3)面对四期叠加,习近平政治经济学开出的药方是维稳至上

尽管对中共当前的政治动向有上述各种不同的猜测意见,但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在做出某些改变的同时,中共不会放弃一党独大的既得利益,一定会全力维稳!这也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七月二十九日会议決定的四中全會基調:會議認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这正是中共的一贯立场,党始终在人民和国家之前!只有黨長治久安,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如果党不好过,党就不让国家好过,不让人民好过。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才把稳增长放在首位,而用保民生做底线,至于调结构,促改革在中间能做多少,取决于党主集团觉得怎么才能自己的!维稳的政治含义,各方已讨论甚多,例如潘晴指出:维稳”—是中共对人民发动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自198930万野战军入京屠城开始,并在其后的二十多年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严密地控制、镇压和掠夺人民的作战方式(对占领区的统治方式)。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280/2014125193235.htm

 

4)维稳的高昂经济成本

任何社会活动都有成本问题,都有其收支平衡表。调结构促改革是这样,维稳也是这样,而且其成本高昂。维稳靠什么?由于中共在道义和信仰上已经破产,能依赖的就是利益。具体来说,眼下关键就是靠卖地弄钱和信贷扩张印钱以支撑地方政府雇人维稳!

【维稳经费-资金成本】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及网络搜寻结果归纳如下:

        维稳费用(亿元)  军费(亿元)  

2010年     5490          5321

2011年     6422          6011

2012年     7018          6703   

2013年     7691          7406

2014年     不再公布

实际上,由于维稳经费还大量隐藏于官员行政开支项下,实际经费还超过公布数字。即使光从表面数字看,维稳经费也已占财政总开支的6%左右。一旦由于四期叠加导致财政收入增幅剧降,而维稳开支大增,就会超越临界点。

【注】财政部报告中,维稳费用原在公共安全開支项目下,据中國國內媒體2010年查詢財政部當年支出決算表,在公共安全開支下,分為武裝警察、公安、法院、司法、緝私警察及其他六部分。总的结果很清楚:中国的維穩費用預算往往超過軍費!此外据报道,维稳经费还大量隐藏于官员行政开支。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3/140305_ana_china_npc_army.shtml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3/130306_budget_militaryHYPERLINK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3/130306_budget_military_security

以上說法遭到中國官方的反駁。如:2012年兩會期間,中共的撒谎专家红卫兵大使,時任人大發言人的李肇星指責西方媒體「偷換概念」,公然声称中國沒有維穩經費!真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二字!财政部有关人士则解释,公共安全支出,涵盖了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建筑安全等诸多领域,不能将其称为维稳费。如果真是这样,笔者不禁要问,为何不在2014年分列以正视听?反而为了躲避舆论批评,干脆抹去財政預算執行及預算的附表!这就是欲盖弥彰!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有舆论认为,政府防民甚于防川。维稳经费肯定超过军费的升至八千多亿元人民币:像发生在新疆的事件, 近几天发生在云南昆明的事件和藏人自焚等事件,中国政府维稳开支根本无法预计,因为它不惜成本进行维稳。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维稳预算绝对比2013年至少要增加30%,因为现在的维稳并没有触及根本的问题,政府没有深究为什么越维稳越不稳这个问题。说到底,维稳的根本问题是制度问题,只要制度不改变,所有问题都无法解决   http://military.dwnews.com/news/2013-03-05/59152940.html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cyl-03052014115018.html

【官民比例-人力成本】

数据显示,中国历代官员与人口的比例为:汉朝:17000;唐朝:13000;明朝:12000;清朝:1900;中共建政初期:1290。而今日中国官民比例已经高达史无前例的程度:据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的研究资料,中国实际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超过7000万人,官民比例高达118。考虑到公务员等均为成年人,而总人口有许多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所以按劳动人口计算官民比例可能高达1:12!同一数据,10年前为140;改革开放初期为167从1/67到1/18的时间段,政府人力成本增加了272%,而这个时间段正好大体是维稳经费狂涨阶段。巧合吗?显然不是!有理由估计,维稳的人力成本已大幅度上涨,由于暗箱操作和情况复杂,具体数据无法得到,只能从官民比例中间接估算。国际横向比较,日本官民比例为1200,中国的官民比例则为118,是日本的11倍。中国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公务员数量超标20倍。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任玉岭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间,中国行政管理费用增长了87倍。中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3年已上升到19.03%,远远高于日本的2.38%和韩国的5.0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185-449306.html 

http://lizichi.blog.sohu.com/301789417.html

【高额税收负担】

维稳的高昂成本当然不会主要由权贵垄断资本家们承担,而是要通过税收和其他种种敛财手段转嫁到全国老百姓头上。1995年,中国财政总收入占GDP10%,2011年该比例增长到22%,加上预算外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2011年的宏观总税负高达GDP的32.2%!这已经与发达国家税负水平相当。可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高达财政总收入的57-70%,而中国却低于30%。无怪乎在福布斯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名里,中国排位为全球第二!尽管该指数有过于简单化的争议,但中国税负痛苦极大则是不争的事实。http://business.sohu.com/s2013/picture-talk-30/

如果说,上述只是一个断面。现在看看发展趋势:2007年全国税收只有接近5万亿元,而到今年预计大约15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7%!二十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一直远远高于GDP增速!更严重的是: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却长期低于GDP增长。这就产生了问题,人民制作的蛋糕都被谁享受了?这中间有多少钱用于一党专政的维稳? http://news.sohu.com/s2011/dianji-745/

5)地方债与影子银行,房地产崩盘

目前中国房地产价值约为GDP的6.5倍,占了总净资产的绝大部分。2013年中国仅新建住房销售总额即达到1万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一,早已成为牵一发动全身的支柱产业。由于权重太大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将对国计民生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不排除导致革命和动荡。因此,对当局而言,当前维稳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阻止房地产崩盘,影子银行破产和地方债危机。房地产问题已在本文上篇做了简要讨论,这里只稍作补充,重点讨论地方债务和汇率的中国版特里芬两难。

【老龄社会与房地产】

前已叙及,人口红利是房地产兴衰的第一大因素。现在,人口红利不再,中国人口已进入刘易斯拐点。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未富先老。楼市不崩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楼市跳水后的社会效果:处理得当,不但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而且是政治转型的大好契机;处理不当,就会是国家和民众的灾难!

【注】据统计,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20岁至29岁年轻劳动力的规模已缩减了近15%。30多年的人口红利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历史性机会与条件。学界共识,人口红利已由正转负像日本,20年来经济低迷,早先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泡沫没有处理好造成的,现在的共识就是主因还在于人口老龄化。日本韩国为例,高劳动人口占比低抚养比的人口结构优势都在刘易斯拐点出现后继续支撑经济发展约30年。但是中国的这一期限可能只有10年,即2004年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时期,2015年人口红利窗口就要关闭。http://gz.ifeng.com/jingjiquan/yaowen/detail_2013_08/16/1115173_0.shtml

老龄化国家意味着啃老族大增,年青人机会匮乏,容易进入靠房养老坐吃山空的困境。以上海为例,截至2013年12月31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7.1%。老龄化的北上广如果要救楼市,则意味着三地向全国人民要政策补贴的力度要越来越大。因为它们已无法在全球化的今天,依靠自身已越来越低下的竞争力,维持高房价高地价。众所周知,高房价无法催生技术革命,只会摧残年轻人的创业激情。

 

 如果像美国一样楼市去库存,短短三年内让拉斯维加斯和凤凰城房价指数大跌7成,这需要经济极高的弹性、金融极强的自愈力,以及国民极大的容忍力。请看,可以合法拥有枪支的美国人,有几个人因为楼市泡沫破灭而上街,对陌生人动武?他们没有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政府给了最大的福利援助。如果没有这样的社会底线和国家财力支援,美国无法放任楼市去库存,让地产行业出现连续三年的亏损。可是,当温州或者鄂尔多斯出现楼市泡沫破灭之时,当地政府有对受创个人施以援手吗?答案几乎是零。几乎没有应对负资产人群的福利政策,楼市下跌的可怕一面将出现:个人财政破产往往意味着家庭危机和社会失序风险增加。正因为缺乏对负资产人群的支援,这也让楼市调控进入困境。再则,网商时代的到来,让大城市的高昂租金显得非常可笑,去城市化的步伐正在提速。综合来看,中国楼市泡沫无法走上美国式去库存,更不敢走上津巴布韦式道路,日本式慢跌是最佳选跌。但是,问题是习近平政治经济学以稳增长为第一任务,政府不敢言跌,从而导致楼市调控出现最大的吊诡——政府越救市,楼市产能越扩大;泡沫吹得越大,破灭越加惨烈!

http://www.aboluowang.com/2014/1005/453629.html#sthash.2pAOB36N.dpbs

 

【地方债危机】

社科院金融研究员刘煜辉估计,目前地方债务已经突破20万亿元。已达GDP40%左右,且处于失控状态。债务黑洞越滚越大。2012年以后,由于重新把稳增长提到最重要的位置,所以信用扩张重新进入新一轮杠杆加速上升的过程,2012年中国整体债务率上升了16%。国家审计署公告显示,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正逐渐增大,甚至严重挤压养老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造成更严重的不稳定因素。《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收支缺口767亿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称,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从银行贷款来支付社保,这很危险!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将逐步上升,地方融资平台转向影子银行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地方债的扩张还会引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上行,进一步增加银行系统性风险。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以不规范,不透明,高成本的方式走后门大量举债,而这些融资渠道往往脱离监督,相关风险得不到有效防范,实际处于失控的局面。http://stock.sohu.com/s2013/difang/

见:http://business.sohu.com/s2013/dfzh/

在过去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激增了70%,本质是以债务为支撑和动力推动GDP增长的粗放式发展。现在面临经济结构转型,下行压力大增的强硬挑战,不少地方政府陷于吃饭财政,甚至已经事实破产,只能指望上级扩张信贷,放水救政。据凤凰网2万5千人网上调查,认为地方债危机必然发生者达到86.5%,地方债不可持续的达86.6%。2004年地方债仅4千亿,2012年已达15万亿元,8年增长37.5倍,复合增长率高达57.3%!其中50%为地方融资平台,中国审计高层认为已失控!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dfzw_wj/ http://survey.ifeng.com/finance/3750.html?#p=result

【注】限于篇幅,地方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的讨论,可参考http://www.qstheory.cn/freely/2014-09/19/c_1112518076.htm: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党主立宪制下,升官有一条阴线一条阳线:阴线是靠贪腐买官,借卖官贪腐;阳线是官制造数据,数据制造官!官靠什么制造数据?

相当一部分是靠卖地造假搞政绩工程!因此在过去30年里中国经济运行的背后,以投资为线索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轨迹:政府控制土地→→吸引金融资源→→资金投向资本密集型产业→→重复建设投资过热→→宏观调控→→产能过剩→→银行坏账→→金融风险累积→→中央财政化解风险。

正因为摆不脱上述脉络,又要把维持地方政府的稳定放在首位,当局就只有一条路可走:扩张信贷,放水救市,继续吹大泡沫!这实际上是把恶果转嫁到全国人民身上。但这条路是可持续的吗?前已叙及: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地方债危机必然发生者达到86.5%,地方债不可持续的达86.6%!

6)广义货币M2,汇率危机和中国版特里芬两难

从2003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有两个极大的变化:

一个是M2从大约22万亿增长到大约120万亿,年增长率约18.5%,超过GDP平均增速约一倍,且不谈这个GDP数据连李克强自己也不相信!

【注】2007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是人造的,不可相信。路透社报道说,李克强表示他不相信中国统计局的GDP数据,他是根据用电量、铁路运输量和银行贷款三组数据来判断中国的经济状况。

也就是说,中国一块钱的货币供应,只撬动了五毛钱的GDP;而美国,一美元拉动最少1.5美元的GDP。(未能产生GDP的钱去那儿了?通货膨胀,产能过剩,贪腐,投机,维稳,流动减慢,政绩工程等。这是另一个专题,暂不讨论。)据报道2012年,中国新增货币占全球近半,超发严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7101-418025.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jrxw/20130129/103814436010.shtml

另一个大变化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35%,汇率从1:8.27到1:6.13。同期的美元指数与现在大体持平(86左右,为美元相对于欧元,日元等6种货币按权重计算的一篮子货币之指数 http://www.kitco.com/glossary/usd.html )。也就是说在这十一年时间里,人民币对内不断贬值,对外则不断升值,即中国不断膨胀的M2相当于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美元,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分到更多的财富。这种情况之所以能延续这么多年,原因在于:一)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还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赚取美元;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导致人民币持有者尚未挤兑美元。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现在这两个条件正在消失!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加上国内资源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第一个条件即对外贸易的顺差正在消失。与此同时,随着M2突破120万亿,第二条件即维持人民币升值预期,避免人民币持有者挤兑美元,也正在悄然转变。

这就形成了中国版特里芬两难。即:按照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既要稳增长又要政治维稳的愿望,就必须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同时也必须保持广义货币M2的相当大增速。可是,随着上述两个条件的消失,M2增速与汇率稳定相互冲突,不可兼得!

【注】关于原来意义上的Triffin Dilemma, 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9772.htm

 

一方面,要维持汇率稳定M2增速就得大幅降低,从约为GDP增速的200%降到大体相当,由于GDP增速在换挡减慢,M2的增速就得减掉一半多!这还没有算M2的存量。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形态破产,有问题都得拿钱摆平!一旦限制M2的增长,钱荒马上泛滥,房地产崩盘立马就到,地方财政面临破产,维稳失去经济支柱,引发社会危机不说,實體經濟則可能面臨斷流,稳增长就成了梦幻,汇率仍然要垮!

【注】例如去年6月的钱荒危机:一场因错配引发的结构性资金紧张,造成恐慌性下跌,整个金融市场遭遇重挫。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大幅上涨578.4个基点达到13.44%,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利率最高达到18%,为10年新高。受银行资金紧张影响,金融、地产等权重股集体跳水,A股遭遇滑铁卢行情。其中沪深股市出现3年10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暴跌,沪指创下1849点新低,市场哀鸿遍野。6月钱荒刚刚爆发时,央行一直稳如泰山,仍坚持发行央票,6月24日才发布公告表态。据说,这次风波可能是李克强经济学不刺激的一次预演博弈或流动性压力测试,结果遭到权贵既得利益集团顽强抵制,金融系统也叫苦不迭,这也可能是习近平政治经济学出台的导火线之一。

去年12月份,钱荒再次爆发,12月19日,所有品种的Shibor全线上升。这一次,央行立马放水,连续三天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累计向市场注入3000多亿元流动性以稳定市场。(见: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ptd/20131230/113417794401.shtml

实际上,去年钱荒只是一次小型压力测试或小遭遇战。但它标志着李克强经济学遇阻靠边站,维稳升级。它也告诉我们,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坐在火药桶上!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尽管中共党主集团在国内掌握着庞大的国家机器和经济实力,它最多也只能暂时强压国内的资产泡沫;但在全球化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时代,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绕不过去的坎,长期操控不了的市场力量!因此,一般认为,中国政府绝对不会主动刺破泡沫。中国泡沫的破裂,多半由汇率崩溃引发。市场数据表明,美元已打开中长期上升通道(见下图),而且美国将在明年中加息,人民币的升值进程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年中结束。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旦结束,就会出现大规模资金流出,挤兑美元不可避免。

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1265024-1.shtml

 

 

 

【注】月k线图表明四月份时,美元/人民币汇率已突破30月和10月移动平均线,这是趋势即将逆转的重大信号。一旦在6.05以上构成新底,就形成高谷(higher low),增强逆转可能,这是目前关注的要点。如此后波段向上突破6.28,就形成高峰高谷(higher high,higher low),且10月与30月移动平均线形成金交叉,则美元对人民币的上涨趋势正式确认,这很可能导致汇率崩盘,如果中国央行强硬介入,也可能进入温水煮青蛙似的长期痛苦。读者也可用各种技术分析手段自行判断,结论应相似。趋势逆转很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二季度发生。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hq/USDCNY.shtml

 

7)当局已开始实施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扩张信贷,放水维稳

按习近平政治经济学,当局会扩张信贷放水维稳,这一点并非学界臆测,而已经开始成为事实。今年七月份,有报道指中国央行给予国家开发银行一万亿元的抵押补充贷款。报道指中国央行以抵押补充贷款(PSL)的形式,向国家开发银行释放了人民币一万亿元的基础货币,消息提振了市场情绪,恒生国企指数录得四个月以来最大的升幅,连持续萎靡不振的上证指数也上涨1%。有色金属板块表现突出,房地产则持续近日的强势。业界相信中国的量化宽松或质化宽松计划出现了。这项举措备受质疑,因为这很可能最终重蹈当年四万亿货币投放的覆辙。

例如:朱海斌为首的摩根大通驻香港经济学家在8月1日的报告中写道,采取定向宽松措施只是临时解决方案,除非中国建立一个信贷分配的有效机制。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季报中指出,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若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花旗集团的丁爽表示,这笔PSL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中国央行可以控制给国开行的贷款利率,但是不能控制整个贷款链条下游的利率水平。花旗、澳新银行和摩根大通等机构的经济学家认为,央行幕后运用PSL引导某些行业的融资成本,可能会削弱中国为让利率市场化以及让市场决定资源分配所作的努力。

 http://www.taiyangbao.ca/business/383792/#.VDXiefk-Adg

此后,又有一些定向降息的举措陆续出台,这其中当然有一些必要的合理运作,但也不能排除这是为地方债救火的预演。http://money.163.com/14/0725/18/A215M85800252G50.html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显示外汇占款减少的数据着实令人意外,暗示着资本外逃的压力依然存在。由于预期人民币或将进一步贬值, 或者说之前因为二月份人民币快速贬值导致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暂时难以扭转,企业结汇的意愿仍然很弱...外汇占款向来是2005年以来央行扩大基础货币供应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六月是过去10个月来首次外汇占款下降,规模更是两年多来最大的,而央行在此关头推出抵押补充贷款,两者不无关联。种种迹象显示将有新的渠道替代外汇占款来投放基础货币,替代渠道应是抵押补充贷款——这也是90年代时候相当重要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这就是说,基于人民币即将贬值,资金可能大规模外逃的预期,中国央行已开始拿出老式武器来扩张信贷,以扩大M2,放水维稳。http://comments.caijing.com.cn/20140723/3630214.shtml

【四】正确出路:学习台湾经验向宪政民主转型并回到李克强经济学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作 者 :秦永年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4年10月9日19:2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