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产业人致敬!
问:首先,我们想要明白,产业革命是针对封建专制发起的革命,革命争取的是民主、自由和人人平等,马克思主义虽然不接受产业革命提出的政治和社会理念,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明确反对这些理念。并且,它提出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些虽然与产业革命提出的文明理念背道而驰,却也与封建主义有一定区别,而您在《产业宣言》中,直接将马克思主义定性为封建复辟。您能对此解释一下吗?
答:“封建”一词在汉语中是两个单字词的组合词,“封”与“固”相通,为封固、封定、封闭之意,也与“赐”相通,亦有赐予之意。它最早是指封疆固土。
就“封建”一词而论,辞源上明确载明为“封植建国”之意,即指将国家政权封固起来建立,它一般有自封和分封两种形式。可见,“封建”是指一种建政方式,它与民主建政方式完全对立。产业革命前,人类社会都是采用封建方式建立政权,也因此才会有帝王这类专制恶棍。产业革命推翻了封建,采用民主方式建立政权,产业革命也因此在某些场合被人们称为民主革命。它的主要动力是争取产业自主权,所以这次革命的文献大多把它称为“产业革命”,马克思也因此把它称为“资产阶级革命”。这也是马克思为了否定这场革命,给了它一个限定的名号。实际上,产业革命绝不是一个阶级的革命,资产阶级只是带头人而已,革命的中坚力量却是工人,即马克思定性的“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推翻了产业革命,将民主建政的方式恢复为暴力封固建政的方式,这种和帝王一样关起门来建国建政的方式,如何不是封建复辟。整个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建立的政权,有哪一个不是用封建方式建立起来的。
问: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封建本质,过去也有一些学者提到过,但都是就某些方面非正式的提到。我拜读过您的《封建驳正》这篇文章,也翻阅了有关“封建”一词的典籍资料。如果按照这些典籍中对“封建”的定义,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确实充满了封建杀气,他的暴力建政,更是确凿无疑的封植建政方式。可为什么长久以来,却没有人把它归为封建一类,都把它称为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呢?甚至西方人也如此,“受共产主义迫害死难者纪念碑”的落名,就是一个证明。人们为什么只按照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名号去定性它,而不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行径去定性它呢?
答:这是人类理性的缺失。对马克思主义迫害下的人们来说,是因为敢怒而不敢言,对西方人来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迫害下的人间悲剧,与他们事不关己。他们意识不到马克思主义祸害总有一天会波及到他们自身。所以,要推翻封建专制,只能靠自己。
问:是的,只能靠自己。希望中国的产业人有勇气懂得,站起来才能做人。那么,具体哪些行业的人士能够格称为产业人呢?您在《产业协会成立宣言》中,强调了产业对国家繁荣和民族生存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我们非常赞同。
答:产业人是创造物质财富,满足社会各种需要的人士。可见,工人、农民、工厂主、农场主,所有从事工、农、商业,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投资,以及从事交通运输、餐饮、邮电、通讯、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的人士,还包括城市小工和收旧利废,捡拾废旧物品的人士。这些人士无论是以个体方式还是在资本集合下从业,都是产业人,他们构成产业人第一大阵营。
产业人共有两大阵营;第二大阵营的人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政治经济学家,以及金融业、证券业人士和期货商人,他们构成产业人第二大阵营。
问:您不但把商业,金融业、证券、期货业,还把自然科学工作者和政治经济学家,以及捡拾废旧物品的人士,都归入产业群体。显然,您提出的是一个大产业概念。那么,这个“产业人”与圣西门先生定义的“实业家”有什么区别呢?
答:众所周知,圣西门先生创立了实业家学说,明确指明:工人、农民、工厂主、商人都是实业家。“他们构成三个大阶级,这三个阶级叫农民、工厂主和商人”(见《圣西门选集》第二卷)。
圣西门先生概括的实业家,只有直接从事产业活动的人士,不包括用他们的劳动辅助产业,帮助促进物质财富创造的人士。更重要的是,他的实业家中没有那些处于社会最容易被忽视的劳动群体,如捡拾废旧物品的人士就是例子。因此,圣西门先生的实业家群体只是产业人群体中的部分成员。产业人的群体范围更大,他们包括了所有在过去的经济活动中还不大显现其对财富创造有多大作用的金融业和证券、期货行业的人士。现代产业不应忽视他们。
总之,一个明显的差别是,“实业家”使人首先想到的是公司老板,“产业人”却能使人们想到在矿山、工厂和在田野中作业的普通人士,就不仅仅只是公司老板和商贾大亨们。我在这里提出来的“产业人”,包括了一切对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实质贡献的人士,是整个财富创造链的所有环节中的人士,“实业家”概念中没有这层含义。这两个名称虽然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但以上的分析,说明区别仍然存在。
问:我注意到这样一点,就是您提出的产业人和圣西门先生提出的实业家,都把商业归入其中。商业作为实业不难理解,但作为产业,却难以认同。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答:我们知道,政治经济学早已经论证了商品的价值创造功能。商品的交换、流通过程,与工厂中各工序间的产品流转过程性质完全一样。可以说,没有商业,就没有社会化的产业。因此,商业是社会产业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问:产业的盛衰决定一个国家的盛衰,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那么产业人的社会地位对一个国家产业的盛衰产生的影响也不言自明。您能不能先简要地说说现今的人类社会构成是怎样的?以便我们在接下来的交谈中,了解产业人在社会和国家事务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性。
答:现今的社会按照国体的性质不同有两种不同的构成。
首先,在产业管理体系下的共和体制国家中,可分为:
一、产业人,有两大阵营。如上所述。
二、社会辅助群体,他们包括教师,医生,新闻工作者,音乐家、艺术家、影视剧人士、律师等等。
三、由纳税人(包括产业人和社会辅助群体中有缴税能力的人士)雇佣的公务人员,他们包括各级行政人员(现在这些人员被称为官员)、税务人员、警察、法官等等。
而在传统的封建政务体系下的国家中,第一和第二部分大体一样,它的第三部分则完全不同,是由寄生者用武力强制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是封建的。它表面上也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但这些机构不是全体国民在协商下组成的,而是寄生者们用武力自封组成的。他们强制给产业人和社会辅助群体中的纳税人定下捐税,强制收缴,在这样的国家中,各级官僚、公务人员,包括税务人员,警察、法官等等,都是专治寄生者的同僚,属于社会寄生虫。
问:如何定性地区分专制社会中的寄生者和其他群体的人士呢?
答:凡是依靠强制收缴的赋税生存的人都是寄生者,属于寄生群体。其他的则属于第一和第二个部分的人士。
可见,在封建专制的政务体系下,一些本来可以从事对社会有益工作的人士,譬如警察、法官等等,因为是依靠寄生虫强行抢夺纳税人的钱财生存,他们也确实是依照寄生者的要求骑在纳税人头上,从事对社会看似有益实际上有害,只对寄生者有益的工作,因此他们也属于寄生群体。
而在产业管理体系中的公务人员却完全不同,他们不但无权定制捐税,而且只能由纳税人决定雇佣他们的工资额度和雇佣期限,按照纳税人的要求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工作,因此他们不属于寄生群体,属于向社会提供劳务的受雇者。也就是说,所谓的公务员如果帮助强盗,获得强盗抢夺得来的金钱,他们就和强盗同流。如果他们是为纳税人服务,就是产业社会的雇工。属于社会第三类人群。
问:产业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会决定一个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生存呢?
答:一个不可颠簸的真理告诉我们,人人离不开衣、食、住、行方面的用度,否则,生命就不能存在。因此,没有产业人,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国家。
社会离开了产业人就无法生存,而离开了别的任何群体都不会如此。产业人才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群体,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还养活整个社会,他们无需依靠任何人,而其他任何群体如果离开产业人就必然灭亡。
总之,社会和国家都是因产业而形成和发展的,一切就应为产业服务。产业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产业的兴、衰,产业的兴、衰决定国家、民族的兴、衰。因此,产业应当处于社会最重要的地位,一切都应从属于产业,产业人也应当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能像我们今天这样,创造了社会全部物质财富的产业人反而被排挤在社会最末位,靠吮吸产业人血汗的意识形态者们反而成为社会最受尊敬的一族。
问:您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但您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所谓“以理服人”嘛。
答:社会是依赖物质财富存在和发展的。无论人们赞同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物质财富的力量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整个文明史都清晰表明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真实意图。
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在过去和在今天一样,玩弄意识形态的人从来就没有高尚过。包括今天的一切与产业无关的荣誉和包裹着无限荣光的各类奖牌,有哪一项哪一件不是用金钱支撑着的,如果没有这些荣誉后面的物质利益,那将会怎样?这些荣誉还会有意义吗?因此,一切争取,都是奔着物质利益来的。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明人人都是为获得物质财富去努力的。
既然全社会都狂热地追求物质财富,理应对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人极为敬重才对。可是,恰恰相反,社会从来都将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人置于最末位。这是荒唐透顶,本末倒置的。直到今天,中国的那些完全靠寄生产业生存的公务员们仍然高居于社会最高位置,社会辅助群体次之,产业人一直被强制于社会最末位。这种现象应当立即改变。现在,这些骗取、强占产业财富的意识形态者吹虚的假象已经被政治经济学揭穿,社会以天道的名义将按照自然规则重新定位。寄生虫将不能再寄生。
问:我们注意到,《产业协会成立宣言》中提出了一个“产业原则”,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含义是什么?意义又何在?
答:产业原则是人类生存的原则。在当代世界政治背景下,它是国家、民族的生存原则。
产业依循自然,如四季、气候、地理、地形、白昼和黑夜交替的规定。这一切,决定着产业活动,也决定人们的和社会的生存规则。今天,产业已经有力量改变自然。如电灯改变了黑夜的状况,温室改变了气候,甚至四季的规定,现代交通缩短了我们的距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产业依循自然又改变着自然,形成了自己的生存规则,并从这些规则上升形成产业原则。这个原则维系着产业,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可以说,人类文明的每一步都是产业成就挪动的。今天,各类生产企业的严密组织形式和大协作社会貌似松散却规则严谨的交往,使茫茫人海的社会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看不见这个制约和决定人们生活的力量。因为人们只能看见意识形态者的耀武扬威和虚张声势,以为他们提出的口号和坚持的他们的利益原则就是维系社会运转的社会原则。其实,这些只是统治者寄生的鬼把戏。他们把他们的鬼把戏强加为社会原则,强制社会接受和服从,宣扬人类社会离开他们的统治原则就会毁灭。
其实,决定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从来是物质生活的生产规则和它决定的全部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产业劳动规则维系的财富创造体系在决定我们的衣食和住行,决定社会、国家的生存和前途。但是,产业原则一直只是在社会暗流中支撑着整个社会,没有人有勇气把它提出来,而它又一直被凶恶的皇权至上原则和狡诈卑鄙的政党意识形态原则压制着。
封建帝王的原则是皇权天授,不可动摇,封建政党的原则是党指挥枪,是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它们都是欺骗加暴力,都是坚持奴役,强迫人民服从的原则。而产业的原则是创造财富,是人人平等,是社会公正、公平。这些原则不但要成为决定一切社会规则的原则,还应当上升为社会政治原则。因为只有人人都享有充分的自主、自由权利,国民的智慧和创造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以产业创造谋幸福,才是可实现的幸福。其他的都是骗人的鬼话。
问:人类文明历经几千年,思想家们构想了多少天堂一般的理想社会,难道就没有一个是适合人类社会的,都是骗人的鬼话吗?
答:任何强制的社会理论都不乏美妙动听的言辞,有如天堂的谐音一般。从王道文明的礼仪社会开始,直到今天,有哪一朝帝王的治国理念不美妙动听?又有哪一朝帝王不炫耀暴力的?这些所谓美妙的理论只要一配上暴力强制,就是人民的灾难。一经推行,就是人民的地狱。从王道文明以来的意识形态者,无一例外都把他们编造的美妙动听的理论和暴力揉捏在一起,用来欺骗和压制人民,人民如何能因此获得幸福。
未完待续
紫电
产业问答(二)
为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衣食住行,向产业人致敬!
问:您在产业协会的论述中明确说明,产业是一个整体。我想,人们应该能够理解这一点。但是,产业分工和社会分工却存在严酷的现实。其中,社会不合理的种种因素又在加重这种严酷性。难怪马克思轻易地就瓦解了本来相互依存的产业群体。这其中,我想贫富差别是最容易激起人们敌对情绪的因素,也是马克思顺理成章用阶级定性他们的关系,轻易就煽动起他们相互仇恨、相互斗争甚至相互残杀的原因。
答:应该说,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整体,社会各行各业和各阶层之间相互不是敌对关系,而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否则,就不成其为社会。产业群体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个群体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或者破坏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对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如果说人类存在敌对阶级,那么,从来就只有封建专制阶级和产业阶级这两个敌对阶级。因为封建阶级是用武力自封的特权阶级,他们强迫别人向他们供奉财物,压制社会其它阶级。这种用武力强迫形成的不同阶级,才是敌对的。资产阶级的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的工人并不是敌对阶级。这两个马克思为了挑拨他们相互斗争划分的阶级,是在共同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形成的,他们是一种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他们的合作,加快了产业发展。而产业的每一步发展取得的成就,都在为改变产业人整体的社会政治地位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最显著的,在早期就是不断有奴隶身份的人解脱奴役,成为自由人,这些获得自由的人中,也有勇于创业,成长为资本家的。而这种影响,也绝不仅仅只是产业阶级与封建阶级力量对抗上的转变在决定,应该更有社会正义力量兴起的因素。比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等。是它们共同促成了产业革命,也决定了产业革命的成功。
至于贫富差别。从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中,贫富都是并存的。穷人和富人并没有利害冲突。人类社会的敌对冲突只有奴役与被奴役,而不是贫与富。中国自古就有富不辱贫,穷不妒富,贫富相济的传统,这是中华传统,也是人类美德。挑拨贫富相斗,煽动他们相互仇杀,这是反人类的罪行。
当然,如果一个社会的贫富悬殊过大,那就是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了,并不是穷人和富人的问题。政治经济学也揭示出贫富悬殊过大,会对社会财富创造和国力的增进产生负面影响。鉴于社会公正和最佳的财富创造环境,产业社会为缩小贫富差距做了大量努力。无差别的全民福利制度、保障劳动者经济权利的法规等等,就是其中的一些措施。
问:既然生产企业是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组织。那么压低工资,就和降低原材料消耗一样,都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手段。指望这样的经济组织保持足够高的工资水平,让劳动与资本平等共享收获的利益,恐怕难以做到吧?在这一点上,资本家的贪婪和封建主的贪婪恐怕是一脉相承的吧?能否请您谈谈产业社会中资本的贪婪与封建社会中封建主的贪婪有什么区别?
答: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封建社会是用武力封固的专制权利,被掠夺者无权过问或非议政治。封建主因此可以随心所欲掠夺。也就是说,封建帝王和封建政党的贪婪都是没有底线的。而产业社会中,资本家与劳动者在政治权利上是完全平等的。虽然资本家占据了经济优势,但是,经济权不可能与政治权对抗,劳动者完全可以运用政治权抑制资本的贪欲。在人人平等,完全自主的劳动合作关系中,资本的贪婪首先会受到劳动自主权的限制,同时还会受到社会公义的限制和政治经济学结论的有益财富创造的分配规则制约。
问:资本家与劳动者在自主自愿基础上的生产合作关系确实是依照政治平等原则建立的。但是,资本家从来就占据着经济优势,这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马克思是希望消除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特别是,当经济不平等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影响到政治平等权。马克思只是手法太极端也太恐怖主义了,去鼓动工人消灭资本家。但他的愿望应该是好的吧?他是为穷人们打抱不平嘛。
答:有句话您一定听说过,就是:“通向地狱的道路总是由良好的愿望铺就的”。马克思自己也说,他是通过“诚实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但是,“良好愿望”也罢,“诚实研究”也罢,都只是一种取悦世人的表达,要看他是不是真的愿望良好,应该看他的全部行径。
马克思的理论,只看他一两篇章节,粗心的人是会感觉到有些鼓动人心,像是在为穷人鸣不平。他的代表作,或者叫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应该算是《资本论》吧。这本书,您一旦看透他的全文,就会发现他一颗魔鬼的用心。
他的《资本论》,从定论商品使用价值的意识形态地位,将商品生产拖入万劫不复的死地,到提出抽象劳动原理,再到所谓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即生产率与剥削程度的判定,即否定了资本家的资本收益权,也否定了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物收益权。按照他的理论,所有社会财富都要属于用他的共产主义暴力方法建立的共产封建政权所有。这完全就和早期野蛮封建下的社会财富所有权状况和资本运用方式一样。劳动者在这种野蛮强暴的封建制度下,是要被组织成产业军,进行义务劳动,他们比起资本家的处境,不过是没有被消灭而已。这能说是为穷人打抱不平吗?
问:您说的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阵营的过程和崩溃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是迄今为止,没有谁像您这样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中彻底揭穿马克思主义的反动性。过去虽然有批判马克思主义的,但都是褒贬相半。《终结马克思主义》这本书才彻底揭穿了这个主义其实是一个复辟封建,祸害人类的反动理论体系。只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太大,它震撼了整个世界,您一个人单枪匹马,如何能与之匹敌?又如何能让世人敢于认识真相?
答:也不尽然。您要相信人类理性的成长。还记得《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吧。
问:当然记得。全世界妇孺皆知的故事。
答:当全世界都在夸赞一丝不挂的皇帝的新装非常漂亮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勇敢地说出了真相。结果如何,两个骗子还是被揭穿了吧。
问:是啊。那个小男孩当时可真担风险。我们相信世界一定会看清马克思主义骗局的。
不过,言归正传。我们刚才说到劳动者的权利。我想问一问,在文明社会中,工人都有罢工自由的权利,只有野蛮社会才会剥夺工人罢工的权利。那么,在产业社会中,工人既然有罢工自由的权利,按照权利平等原则,是不是资本家就同样有任意解雇工人的权利呢?
答:非也。首先,我要明确地告诉您,在产业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权是绝对权,而资本家的资本权不是绝对权。
问:为什么呢?
答:因为劳动者的劳动力是专属于他本人的,无论是上天赋予他的,还是他父母遗传给他的,甚至是他经资本培训掌握的,都全属于他。也就是说,劳动者在任何环境下,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荒野中,他都可以运用他的劳动。鉴于这种绝对权,劳动者如何运用他的劳动,用与不用,只能由其本人决定。法律就是鉴于此,赋予了劳动者劳动自主的权利和罢工自由的权利。
资本权却不同。首先,资本是社会产物。因为人有能力大小,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但是,人的能力大小不可能相差成千上万倍。资本家的资产千万倍于他人,确实是他苦心经营,节俭积累的,但资本家本人也清楚,没有劳动者以及其他行业人士的帮助,他就不能成就如此数量的资产,或者说,资本离开社会就会无从发挥。当然,资本家的功劳是首要的。为了鼓励创业,保护财富创造,法律赋予人人有自主运用、自由处置其资产的权利。但这是有益于社会的运用和处置,如果有害于社会,这项权利就会受到限制。其次,资本的社会性决定它不是绝对财富。因为资本离开社会就会毫无价值,资本对社会的绝对从属性决定资本权不是绝对权。
因此,劳动者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决定罢工,而资本除非工人违反合同约定的严重条款,否则,无权因为经济起伏等等引起的经营困难随便解雇工人。
问:其实,人人都明白,资本与劳动是一种共生关系,他们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财富创造。但是,资本家与劳动者各处在这个结合中的利益对立面,而资本家又处在这个对立中的有利位置。这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马克思消灭资本家,是为了改变一种所有制关系,使劳动者不再处于这种不公正中。您也说到,资本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那么把资本变为社会公共财产,就像马克思提出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就使劳动者摆脱这种不利处境了吗?
答:如果真能使劳动者摆脱这种不利处境,那这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结果如何呢。全世界都看见了这种结果。而且重要的是,这种结果并不难预见。马克思有一顶哲学博士的帽子,他要是把他这顶帽子戴正了,是个思维正常的人,就绝不会提出这种祸害人类,破坏财富创造的方法。
我们看到,一方面,资本家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或者说,是如何出现的。他们是在漫长的产业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成长起来的。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纯粹是无稽之谈。资本最初即使像他说的那样全是抢劫得来的,也要有人先创造出来才能抢啊。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他的用心不良。产业精英们含辛茹苦,艰难创业,全都在他的《原始积累》中变成了凶恶的抢劫犯。
产业的创造、积累,成功总是与失败相伴,经历了几十个世纪的锤炼。马克思的字里行间中也常见他提到。虽然是挖苦的语气,说明他不是不知道这种产业创造的方式和过程,不是不知道资本与劳动的结合方式,是如何决定生产力,决定财富创造的。
另一方面,所谓生产资料公有。如何公有?难道就像马克思提出的那样,由所谓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们掌握的公有?那么人类社会早就这样“公有”过了。几千年前,早期的野蛮封建社会就是这样,凭借武力自封和受封的领主、官僚们掌握着生产资料,奴隶们被组织起来,不能思想,不能反抗,统一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吃饭。这种共产主义用不着马克思提出来,人类社会早就实现过了。
马克思要消灭资本家,推翻产业革命建立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建立一个共产封建社会,会给人类,特别是给社会下层的劳动者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他不会不清楚。因为他提出的是一个经过他深思熟虑的理论体系,并不是他突发奇想的贸然提倡。
问:有一个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了解或澄清,就是社会生产力如何得以发展或者叫“解放”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叫喊得最凶的,一个是解放无产阶级,一个就是解放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提出建立产业军,组织大规模的产业劳动,用计划经济取代商品市场经济。就是为了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从而提高社会生产率。现代的产业社会,也表现出向大规模产业发展、集结的趋势。这也说明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可为什么马克思提出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却造成了如此惨痛的生产力下滑呢?
答:问题不是出在大规模生产上,而是出在它的方式上,出在财产所有权决定的资本运用方式和劳动创造与分配的政治专制导致的社会不公上。
人类劳动总是在寻求合理、高效的财富创造方式,商品方式就是为追求高效率劳动自发形成的社会化协作劳动方式。这其中,每一个劳动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每一份劳动付出,每一个经营措施的实施实现的价值回报。
我们就是撇开商品——或者我们在这里不用“商品”这个词,用“产品”这个词——撇开它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价值变化,我们都能明白,用那个万能的“看不见的手”,由每一个生产者参与的自主、自动的应变市场供应和需求,要远比那个自以为是,总是想入非非的封建官僚计划更能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和供给。并且,商品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无限大规模的协作生产体系。用计划经济取代商品市场经济,会给社会生产带来什么后果。马克思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就不会不知道,马克思主义者们如果真是良善之辈,就不会拿这个主义起哄,去祸害国家。
至于大规模生产的高效率。在自主产业的过程中,始终都在谋求扩大生产。不断的资本集结和规模扩大,有着它自身的形成机理。它即受生产条件的制约,也受市场掌控程度和规模的限制。产业的自主化从来就没有放弃或是忽视过大规模生产的机会。
马克思的计划经济和强制组织的大规模生产无视这一切,废弃了商品的价值创造功能和劳动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何不使生产力下滑。
问:即便如此,我想,用一种力量把一国人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就会大大增强国家力量,社会主义起码有这一点好处吧?
答:无论是社会学还是政治学,都不会认可强制方式形成的任何关系。因为只有自主、自愿、自由组成的群体,才是“社会”,强制、强迫组成的集体,那是集中营。集中营会有力量吗?把集中营叫做社会主义,亏这些马克思主义者想得出来。
问:产业革命确实在近代史上为人类文明开启了一条坦途。它终结了封建奴役和政治专制。从《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以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等所有产业革命文献中,都清楚地表明了这次革命的宗旨和目的。而革命后建立的国家制度,也在充分体现这些文献阐述、宣扬的精神。那为什么这些“精神”却表现出“资本主义”,并被马克思主义百般辱骂呢?
答:我们到要问问,“资本主义”这个词的政治的或经济的含义是什么?马克思也只是用它发泄对资本的憎恨,从未表明它的实质含义。
我们按照这个词的字面意义,只能把它理解为:“资本为老大的主义”。这显然与这个词所指的社会不相符。按照这个词所指的社会形式,应当用“自主主义”这个词才贴切。因为尽管资本在产业革命胜利后一路高歌猛进,为财富创造做出巨大贡献,显得在社会各方面总是出人头地,强势过人——当然也引起社会诸多方面的不满或抱怨——但整个社会是处在人人平等的自主、自由氛围中。产业革命的宗旨就是推翻封建压迫,实现人人平等、产业自主。“人人平等”是天赋人权确立的;“产业自主”是社会平等权确立的,这也是一项天然权利,是最佳的财富创造环境和方式。马克思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责难产业革命建立的社会制度,是要掩盖他剥夺劳动自主权和社会一切经济活动自主权的阴谋,煽动工人对资本的仇恨。因此,“资本主义”只是一个意识形态用语,是马克思对产业主义的恶意蔑称。
未完待续
紫电
产业问答(三)
为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衣食住行,向产业人致敬!
问:我虽然赞同您所说的社会是因产业而活跃,国家是因产业而繁荣。但我们看到,从有史以来,中国的国家政权一直是产业人士以外的人在把持,他们才是社会最活跃的人群。这是不是真的如过去一些人说的那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答:孔子说过这样的话。这句话概括了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则。劳心者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交往规律。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相对合理、正确地规约社会。如果他们是受人民所托,就能保持一颗公义的心,治理好国家。
但是,中国现存社会的“劳心者”,那些治人者,他们不是运用聪明才智,而是运用权谋诡计和武力。所谓党者,就是这类人。正如所罗门说的那样,聪明人总是修身自好,狡猾的人却处处愚惑他人。这些狡猾者集结成党,总是愚惑民众,再加上武力威胁,使人民屈从于他们。
这些人也在劳心,用他们的狡诈奸猾。但这些人不是孔子说的劳心者,而是所罗门说的狡猾之辈。这些人正是对社会、国家、民族有极大危害的一族。他们用暴力封固权利,封闭建政,就是为了排挤聪明善良的劳心者。
劳心者大量存在于产业人中,他们在专制下默默地为产业奉献,只能在产业活动中发挥作用,被排挤在治理国家,规约社会之外。但是一朝打破封建,实现民主,这些人就会脱颖而出,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真正聪明、仁爱的智慧之士才是孔子说的劳心者。他们只修身自好,一心利国家,利大众,而不只为利自己。他们的权力和责任来源于人民的托付,而不是自吹伟光正。
问:那么产业人如何认识和改变现在被压制的状况,实现产业自主,民主治国的目标呢?
答:新封建主义者继承传统的统治法则,将社会,乃至国家看成是利益角逐的战场。从旧封建的王道政治变换为新封建的意识形态政治,中国人一直被强迫着只为统治者的谎言活着。虽然周公是一个例外,他继承了先帝公天下的主张。但我们祖先自治、自主、自为的治国方式很快就半途中落。
秦始皇是破坏传统美德的罪魁,中国百姓就是从那时起只能企盼上天降生一个明君而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家园,它使人性中原始野蛮的丛林恶习一直在中华文明中伴随着。
这个文明体系只畏惧天威,遵循王道,对世俗却为所欲为。所谓“王法”就来源于这个文明体系,它是为惩治百姓制定的,完全不是现代法理定义的“法”的概念。
今天的封建意识形态统治者已经无所畏惧,法理与天理都不是他们遵循的对象。而他们更没有“道”的概念。这族人就像山寨土匪一样,只有永远不会满足的贪欲心和奴役狂,他们超越传统专制,更加利欲熏心。
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状态下,产业人要改变处处受制又没有规则可循的状态,自然十分困难。但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人类文明发展从来就障碍重重,但依然有众多民族实现了产业自主。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文明是在产业革命下实现的,中国的产业协会应当担当起这项光荣使命,为人类文明清除这个最后障碍。
问:请问:成立产业协会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历来的统治者都有严密的组织,而被统治的则处于散沙状态。这就是极权统治的残酷。它不允许人民有集结的力量。所谓分而治之,就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贯用伎俩。在这种统治下,人民根本没有心力主张自己的权利,表达自己的意愿,只能任人摆布。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被统治的人民永远处于穷困潦倒和愚钝、麻木状态中。
中国很早以前就是这样,人民被强迫分散成最弱小的个体,任何一个外邦的小规模部队就能构成对大中华致命的威胁。鸦片战争时,英国人只派来一支4千多人的部队,几亿人口的中国就被打败了。日寇侵华时,两三个日本兵就可以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群中横冲直闯,任意屠杀。一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民族被她的统治者分化成最驯服和最容易被征服的单个个体。统治者竟为了强化统治,丧心病狂地分化人民,愚化、弱化人民,不允许民间有任何表达个人意愿和思想,主张个人权利的组织、协会存在,使中国这样的大国像散沙一般,完全不像是人口和领土组成的国家,到像是强盗团伙占据的地盘和控制的人口。这如何不轻易被小邦亡国。
人民需要的是生活的家园,与同胞相依相伴。可封建统治只能使人民感觉到一个强制力的存在,就如同囹圄一般,如何使人民会有“家”的意识。产业协会就是要重塑产业人对“家”的信念。只有各个个体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家”形成、稳固起来,才能使“国”这样的“家”形成和强大起来。
问:您的回答似乎只是国家自强这一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是各个“家”的共和体,“家”是各个意志的统一体。这当然很重要。我们民族在近代史上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深省。但是我们在这里主要关心的是产业协会的社会意义。能否请您讲一讲这方面?
答:今天的社会一直只有统治者的声音。他们虽然人数很少,但他们集结成党,喊出压倒一切的声音。产业人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被强迫分散成一个个单体,只有在那个强大声音的恐吓下战战兢兢地生存。
为什么意识形态者可以组织起来,用他们的少数但集结成一个利益集团来蹂躏处于多数但被打散成一个个单一个体的社会砂粒们呢?为什么产业人没有权利组织起来,公开表达他们的意愿和要求呢?上天兼爱人人,绝不单爱哪一个或哪一群人。产业协会要体现公天下的原则,不认可任何特权组织或个人有超越人权的权利。
产业协会的成立就是要告知天下:产业创造天下,产业原则就应当主导天下,成为社会的第一原则,即:一切为了财富创造,为了国家富强,为了社会公正,人人幸福。产业人应当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群体。
问:权利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您在以上的回答中诸如:产业原则是社会第一原则、产业人应当最受尊敬等等这类言辞。是不是与权利平等原则不相符呢?
答:我们应当认识到,产业是社会的中轴,其他社会群体都要依附产业生存。如果产业不能支撑,其他社会群体焉能依附。您刚才问到的,其实并不涉及权利问题。因为产业是创造,是奉献,这种争取不是为了权利,而是为了造福社会。
人类的文明发展告诉我们,那些以产业为社会主导的国家,总是要比那些以意识形态为社会主导的国家富裕和强盛得多。其原因就是,产业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亡和兴衰的事业。要谋求国家强盛,人民生活安逸、舒适、幸福,就只能走振兴产业之路。产业如果不能成为社会第一行业,产业人如果不能作为社会第一成员,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如何有产业的振兴?又如何有国家的振兴?
问:产业协会只是一个社会或行业组织,“振兴国家”只能是一种抱负。作为社会组织,能否请您谈谈产业协会的具体社会任务?
答:产业协会首先要成为协调社会生产的义务部门,成为传递产业和资源信息,规范产业活动,协助一时遭遇困境的生产者,帮助产业新手寻找机会和路径的部门。
社会生产总是在不断改变着,新技术就总是打破已成的生产模式甚至行业链接,单靠企业与企业之间或者单个资本体之间的协调往往事倍功半。产业协会能够形成多边的社会协调,并通过对各行业的了解,预见各种发展走向,协调产业更新时的人员流动和转行。总之,产业协会是全体产业人的家,它的一切活动既要促进产业发展,也要消除产业人的后顾之忧,它的工作要细致到关心每一个产业人的生存和命运。
问:中国人自古以来群体意识很强,但国家意识却表现得很糟糕。产业协会的存在会不会使这种状况更加严重?
答:中国人看重民族亲情,群体意识比西方人强。这本来是我们中国人的优点,但是大家看到,这个优点如何在专治统治下反而成了我们的缺陷。
我们民族本性乐于奉献,可统治者总是得寸进尺,总是抬出“国家”无止境地要求人民奉献。说什么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先有大家才有小家,等等。这在今天的中国人听起来是多么顺理。其实,这些全是无稽之谈。从来都是小河里有水大河才有水,哪一条大河不是小河注入形成的。再有,没有小家哪来大家。国家是一个个人民,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如果人民出于“国家”名义的要求一味迁就统治者,反而只会使国家变得衰弱。因为到人民放弃了一切权利的时候,国家的力量也就衰弱到了极点。而统治者是不会知足的,人民越是软弱,统治就会越残暴。这就是导致人民逐渐丧失国家信念的根源。
只有人民站起来,国民的意志得到充分体现,才会形成国家意志。产业协会就是这样一个家,它要保护、主张产业人的权利和利益,坚持平等和公正。只有社会公正,人人平等,国家才会强盛。产业协会只会使国民的国家意识增强起来。
问:我注意到您多次提到“意识形态者”这个东西,我想请问,他们也是孔子说的劳心者吧?
答:不。他们是两回事。严格说,从有劳动起,或者说从有产业起,劳心就同时出现了。劳动者在劳动的全部过程中首先要决定如何、何时、何地,用什么方法去劳作、经营。随着产业发展,社会分工使劳心和劳力逐渐分化。于是意识形态者趁机而入;最早是用王权现在是用党权霸占了社会支配权。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王权还是党权,它们都是靠抢夺、霸占产业财富形成起来的。这时,决定社会运转的产业经营、规划、部署、指挥的劳心过程被淡化,甚至被架空,而意识形态则凌驾于产业之上,越来越张狂。
问:您说的不错。但是我认为您并没有把劳心的聪明人和狡猾的意识形态者区分明澈。不过,我不希望您继续解析这个问题。因为这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您已经说出了基本的轮廓,足够我把这个问题留下来在我清闲的时候慢慢思量,我想,每个人都有思维和分辨事物的能力和愿望的。但有一点我要请教。
答:请讲。
问:即是社会,就必然有物质财富的再分配问题。由产业人参与,依照公众的愿望实施的分配原则,与意识形态者依照某个精神主义的原则进行的分配只是合理性上的偏差,我们只消对其不合理的方面进行改良就行了,何必产业人劳师动众参与社会事务呢?何不把这些繁琐的事情交给那些意识形态者,以图产业人专心致志创造更多财富呢?
答:这是对产业,对公众,对国家和民族不负责任的态度。难道我们真的一点也看不到“利”的引导对社会的作用吗?这方面,墨子有及其精辟的论述。要知道,劳动产品的意识形态分配方式,会直接导致社会的精神麻木、沉沦,使国人的感知神经变得迟钝,甚至变形,人性的光辉变得暗淡甚至消亡。而人性中源自蛮荒的卑劣和邪恶会在这种意识形态分配方式中被浸透罪恶的意识形态无限放大,使之变得越来越无耻,越来越狡诈,越来越奸猾。特别是,意识形态者是贪婪无止境的,当产业人的劳动成果被这种极尽搜刮的意识形态分配掠夺一空,当创造财富的人反而分到的财富最少,而寄生的公务老爷们一个个富得流油的时候,您以为社会会进步吗?民族会强大吗?国家会强盛吗?
问:哦!您的回答是否情绪化了点。不过您说得有理。因为对于墨子在这方面的思想和见地,曾经有人将之与现代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如何促进财富生产,富国富民的理论联系起来。足可见分配方式的政治经济意义。我承认,意识形态化的分配体系会扭曲社会,最终会扭曲人性,使民族堕落。但您刚才的回答似乎有点情绪化——请您原谅我的直率——能不能请您心平气和地谈谈这个问题?
答:众所周知,产业发展关系国家、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就是在华夏大地上的物质财富创造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从我们民族的形成,到我们的文化和国家的形成,哪一步,哪一个环节能离开产业过程?而产业发展的动力,就是产业创造的收获。政治经济学对此有明澈的阐释。可现今的意识形态分配完全背离政治经济学总结和归纳的促进财富创造、使社会向上的分配规则。它使产业人不但失去了自身创造物的支配权,而且,所获得的产业财富在社会各类组成中,反而是最少的。一个明显的现象是,除了政治明星,还有那些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等等。他们广受社会追捧。追捧什么?就是因为他们能获得巨大的物质回报。产业人创造的物质财富,产业人却不能据有。而获取,占有这些财富的各路明星们,问问他们,有那一位在他们的星路历程和追星过程中,看到或想到他们到手的物质财富的真实形成过程?他们只会把他们“星”的历程看成是他们到手财物的形成过程。
可见,这种违背天理的意识形态分配已经将人的意识扭曲到何种程度?它使人丧失良善理性,看不见这些财物真正出自于何处,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甚至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还会蔑视产业。因此,今天的社会没有人去追捧产业明星。事实上,直到今天也没有“产业明星”这个词,这个词仅仅是我在这里第一次说出来,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它没有钱,它也就不存在。无论那些具有高超生产技能的产业人为财富创造做出了多大贡献,他们都只能看歌星、影星们的项背。
问:这是不是价值体现错位?
答:非常正确。我们赞同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物质财富的增长就是为丰富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价值体现在娱乐业,那这个国家就只会是好逸恶劳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价值体现在官场上,那这个国家就注定是黑暗、堕落的。只有价值体现在创造价值的产业上,国家才会繁荣、强盛。
问:您把产业人说得如此重要,把意识形态者说得如此无足轻重,甚至是危害社会的一族。但是产业人只是创造物质财富的,而意识形态者却声称他们创造了精神,并证明精神高于物质,是第一性的。您对此又如何回答?
答:差矣。世界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开始的?世间的万事万物从何而来?我们人又从何而来?
我们只知道一切都源于上天的造物运动。是造物主创造了一切。人们因此不无卑微地崇拜和竭尽一切表达地赞美造物主,感叹她的伟大、广博、周密、细微和无所不包、无所不及,无所不能。
人们既然对造物主如此崇仰,为什么对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人不如此呢?要知道,造物主创造了一切,创造了人作为动物需要的一切,却没有创造人作为人需要的一切。正是产业人创造了人需要的一切。产业人是造物主第二!
造物主并不,也从来不创造思想,她只创造了能思想的人的头脑。是产业劳动启发了人的大脑,使人思想,从而创造了人。
产业人虽然只创造了人依赖生存的物质财富,但我们看到,正是这种创造不断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不断地在物质创造的进程中形成和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建立起人类一切伟大思想和崇高精神的基础。您能说,是意识形态在创造精神吗?难道是意识形态在形成人们的世界观吗?
但今天的世界被颠倒了。意识形态者控制了这个世界的喉管。他们以言词响亮、华美、雄壮、咄咄逼人而将世间的一切囊括在他们名下,并竭尽所能地,无耻地践踏造物主第二,声称这个世界没有他们的无耻就会毁灭,这是多么可耻。
未完待续
紫电
产业问答(四)
为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衣食住行,向产业人致敬!
问:您向我们说明了产业人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性。但是,产业人是否具备管理国家的才能?您能否证明他们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时能够胜任?
答:一直以来,中国的国家政权都是用武力维系起来的。它使得拥有武力的人一直随心所欲强制着人民,推行的是统治法则而不是管理制度。虽然表面上,统治者也在管理国家。从立法、司法、制度建构,到编制国家预算草案,确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公共设施、税收等等。
但是,这一切都是在完备他们的统治秩序。他们也明确告诉人民,他们就是统治阶级,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编制的国家预算,确定的税收种类和额度。
这样的国家秩序越是草包,人民受的罪越少,越是狡猾的人,人民越受罪。因为狡猾的人像所罗门说的那样,会比草包想出更多方法搜刮人民,愚惑人民。他们的头脑不会用在促进产业发展让大家过好日子上,只会用在如何创造税收上。这跟抢劫、诈骗和偷盗的伎俩没有什么区别。抢劫、诈骗和偷盗从来是获取财物最简便的方法,是狡猾者的首选。这种统治方法当然比管理方法简单和容易。
而产业人绝不可能采用这种方法,因为他们自身就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人,是组织大规模甚至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行家。他们无疑是最有能力和最有资格掌管他们创造的财富的人士。他们没有理由把他们创造的财富交给那些意识形态者,更没有理由把财富分配权交给这些人。
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产业劳动经历已经在这个队伍中培育出众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他们的指挥才能和管理才能一直在社会暗流中支撑着整个社会,如果他们的才能运用在国家管理上,对国家的繁荣将会做出巨大贡献。他们不是有没有能力,而是能力超过意识形态统治者千百倍的问题。
问:那么,产业人管理国家事务以后,会不会也变成寄生者呢?
答:政治体制形成和决定的社会政治格局和社会形态,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难以扭转的世风,实质上,是一种“势”——就是柳宗元论述的那种“势”。这个“势”,就是占据了社会上风的政治势力刻意制造的社会机制形成的。正是这些人利用人们从表面认识的社会现象坚持着对他们有利的社会体制,形成难以动摇的“势”。或者把它叫做“世风”也行。
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说人是大我与小我的集结体,佛家说人一面是佛一面是魔。这是有道理的。意识形态者善于伪造真理,夸张他们的理论,却心与口不一。他们争夺荣誉,以此控制产业财富,可他们甚至连财富创造的一般规则都不懂,只知一味宣扬他们编造的假象,用武力坚持他们的利益原则。他们是魔的一面压过了佛。社会一经他们把持,大我就被小我踩在了脚下。因为只有他们有话语权的社会,就如同阳光被遮挡一样,不再有光明。
这种势一经形成,非外力,也就是体制转变,是无法撼动的。任凭人们心中的大我抗争,也无济于事。而越是优秀的人,一旦失身在意识形态统治体系中,就越会变成狡猾的政务家,干尽坏事。因为魔在这样的社会占据上风,处处穿行无阻,佛却不能现身。
世世代代以来,多少改良家出师不捷,就是因为“势”难以抗拒。要魔立地成佛,谈何容易!今天的反腐,为什么会越反越腐,就是因为这个“势”已经被体制确立。高喊反腐,只不过是在嘴上张扬一下,骗骗人民,也顺便排斥掉异己。体制不变,贪腐的“势”如何能破。
而产业管理制度是阳光制度,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人由人民委派。他们娴熟于产业管理,驾轻就熟。整个社会,层层由人民托付。而受人民托付的人,是不会看重酬劳的。他们不是因利而受托,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成功的产业人或是学识出众的学者。他们看重奉献远大于名、利。
并且前面说到,产业管理制度的国家税收完全由纳税人确定,不但由纳税人决定税种、税额、税率,还要由纳税人决定分配。公务员的平均工资已经不可能高于产业人的平均工资。各行业的平均工资不会有大的差别,因为各行业没有限制,自由竞争会平衡一切。公务员从此只是纳税人的雇工,由纳税人支付他们工资。而不是像今天这样,由公务员强征捐税,任凭他们随意截留、霸占纳税人血汗。因此,产业人管理国家事务后不可能变成寄生虫。因为寄生的“势”或叫机制已经不存在了。
这个“势”由体制形成和决定。也就是说,产业原则为主导的民主体制下,没有寄生虫的土壤,是“大我”和“佛”占上风的世界。虽然“小我”和“魔”无法灭绝,但它们难以抬头。
问:产业人虽然在社会中占有绝对多数,但他们毕竟不是社会全部,您提出的产业管理体系,是不是另一种阶级专制呢?
答:首先我们要表明,产业人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阶级,并且,产业规则尽管严谨,但产业活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目共睹,其中容纳不下专制。
产业人是创造全部社会物质财富的劳动群体。他们即包括捡拾废旧物品、打扫卫生的一般劳动者,也包括农场主、工厂主这些被意识形态者称为地主、资本家的产业人。
虽然最早是劳动分工导致了贫富逐渐形成,但暴力掠夺绝不是产业分工的结果而是人性灾难的结果。而人性灾难的始作俑者就是封建意识形态。事实上,最早的封建政权就是为掠夺产业财富建立起来的,它那时虽然无需为自己粉饰什么,却都有一个强硬表达他们有权拥有天下一切的口号。虽然他们也维持一般社会秩序,但一切都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利益来源。这就是封建统治之下的政务体系,它是为实现“文明掠夺”建立起来的。
尽管随着社会发展,政务体系越来越复杂,文明的成分逐渐增多,但掠夺的寄生传统不变,产业受制于人的状况也就依然不变。
要彻底废除这个掠夺制度,就必须将现行的封建政务统治体系转变为产业管理体系。因为产业管理体系不可能排挤社会任何群体,它要吸纳众多创造者,就必须包容一切社会成员,包容一切思想形式和生活方式。这就使专制无法立足,更使掠夺意愿无隙可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只能依赖自己的劳动谋求幸福。
当产业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当幸福生活必须全社会共同来构筑,当社会伙伴形成如同商业伙伴一样相互依赖的时候,产业群体又如何会排斥其他文明伙伴呢,又如何会用阶级这样的观念来分化社会呢。总之,产业管理体系中不会有专制的土壤。
问:您说国家应该由最卓越的产业人进行管理,因为产业人是人类社会中最优秀的。而实际上,人类社会伟大的思想家并不全来自产业人中。因此,您的立论是否与民主相悖?并且,人类社会只有在近代才出现产业人掌管国政的体制,几千年来一直是非产业者掌权。您能说只有产业人才是最优秀的吗?
答:的确,过去和今天都有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一生未从事过产业活动。但是思想家并不一定都具有管理国家的才能。我在前面说到过,产业管理体系并不确定只有产业人才能管理国家。我们要明确认识的是,国家就是一个产业体系。没有产业意识,不懂得产业经营的人如何管理国家呢?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容忍意识形态者强迫天下人为某些家族和集团的利益编造的谎言断送一生?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几千年,可直到今天,依然有众多国民生活在饥寒交迫中。这就是封建意识形态的罪恶。而正是产业在努力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产业发展的经历,就是国家、民族发展的经历。虽然表面上,封建意识形态总是叫喊,是他们的理论推行,是他们的制度建设,是他们的改革方案等等,使国家发展起来。其实,只要有正常思维的人,只要您认真想一想,那些花哨的东西,思想啦,理论啦,主义啦,如何能建设国家呢?建设国家,只能靠物质创造。而创造一切物质财富的,只有产业人。也就是说,真正建设国家,维系社会的,正是产业人。只不过历朝历代以来,产业人的功绩被淹没、压制在帝王将相和封建意识形态者的口号声中。再加上武力威胁,使人们不得不接受,总是寄希望于他们的改革。其实,不停的改革,就说明在不停地走弯路。
现在,到了揭示真相的时候了。产业人中虽然也有贪婪的拜金者,但更有众多卓越的政治家。民主制度就能把其中最优秀的人士推举出来。因为人人都希望现实的幸福生活和国家富强,而不愿意总是生活在梦幻中。一旦卓越的产业人受人民的推举参与治理国家,必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体系中迅速提升产业创造意识。用财富创造的原则,实现国民生活幸福和国家富强。可在封建意识形态占决定地位的中国,依然坚持压制产业的原则,将产业人置于社会最末位,使人民生活在穷困潦倒之中,使国家的发展一直被寄生虫侵蚀、阻碍着。今天中国的现状,贪污腐败盛行到了无官不贪的境地。教育被产业化;医疗卫生被商贾化;警察可以随便抓人,任意关押人,人民一直战战兢兢地生活在威权恐吓下。这一切,就是封建意识形态疯狂的结果。
问: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民族建立起了您说的产业原则为社会主导原则的民主管理体系。但每个国家都有一定差别,或者叫国情不同吧,别国能行的,我们不一定能行。对于一种新事物,是不是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来验证。因为实验是最好也是最可靠的引路人。
答:首先,我要对您也提出“国情论”这样的东西表示遗憾。世间的差别是无处不在的,这是大自然的伟大所在。每一个国家的地理、地貌、河流、山川、人文风情,有那一处是相同是复制的呢?难道这些也是国情论者分化人类的正当理由?
过去意识形态者拿出阶级这个东西分化人类,被人们识破而对之唾弃,但是他们仍然不甘心,于是有了“国情论”这个丑陋的东西。他们眼看着别的民族抛弃了封建专制,用产业管理方式实现了国家强盛,人民富庶,就想否定这些榜样,否定世界的文明进步与中国有任何关系,阻止中国人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灭绝人性,丧尽天良的。
榜样和经验无疑是对我们有益的。但对于实验却不是社会适用的,它只适用于自然科学。因为社会活动是人们生活的过程,是社会中的人们全部愿望和追求,是一生幸福的过程。社会不是实验场。只有意识形态者才把社会当作实验场,仅凭他们的臆想就强迫人民做他们的实验品,这是人间第一大恐怖主义。
未完待续
紫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