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顺《程序论》思路的展开的补充(3/5)
周晓(粟小舟)
四、倘若达尔文知道制作自控系统的工作量,进化论应不会问世
人体有着由两万个功能各不相同的基因组合而成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假如达尔文在起草《物种起源》时了解到对这套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和调试需要如同恒河沙数般的工作量,有关进化论的思路应该就会中断,且不再继续。
(A) 既然是设计制作的程序就有对应的工作量
上万个有着各自特定功能的基因或称程序需动用大量的程序人员或称程序神员来编排。把这些庞大可被遗传的基因组合(程序集合体)合理地安置于细胞之内,并形成一套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架构,是一宏大规模的生物工程;而当该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和制作完成之后,对这上万个基因反复调试使之成为可以协调工作的系统,还需要动用大量的生物自动化控制的专业神员进行调试,这又是另一个需要大量的时间的不可逾越的过程。
笔者将这两种过程的设计和调度的统领者称为造物的设计者。这个造物的设计者可以是复数。
(B) 假设达尔文了解制作自控系统的工作量,进化论难以问世
《物种起源)1859年出版。可是名词基因(gene) 1909年才出现,而呈现出人类染色体(含基因组)的30亿个碱基对的基因图谱到2000年才完成。
假如达尔文在写他的《物种起源》期间获知,要完成人体内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投入如此浩若烟海的工作量,引起他对自己当时尚未成熟的进化论深度的再思考。他应会自问,难道大自然会毫无意识地和阴差阳错地进化出一个单一方向的明确目标:要完成一套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由此,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相关进化论的部分应会胎死腹中。
五、细胞种类、形状及其工作方式体现造物的设计者的智慧
细胞种类、形状、以及工作方式体现造物的设计者思考能力的复杂程度。
(A)细胞的种类和形状
人体中的细胞种类上百,诸如,肌肉细胞,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红细胞(红血球),白细胞,脂肪细胞,肌肤细胞,等等。细胞又有无核细胞(如发育成熟后的红细胞)和有核细胞(如神经元细胞)之分。细胞大小差别可以很大,而且形状和长度也不一而足。它们可以是圆形,柱形,锥形,矩形,树突(多分枝突起)形,圆饼形等等,譬如,人类的神经元细胞(树突形)可因它们在人体位置不同,长度可从2纳米到1米多;红细胞(圆饼形)主要功能是将氧气从肺部转移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和从其它部位将二氧化碳转移到肺部。圆饼形可以提高在肺部摄取氧气的能力。从细胞大小和形状可一窥造物的设计者的别具匠心。这份匠心显然不是来自达尔文所说的大自然。达尔文向人们给出的大自然是既便在他自己概念里也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无形存在。
(B)开启和封闭基因功能,反映着造物的设计者的智慧
虽然人类的有核细胞的大小,形状和长度不同,但是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基本无异。造物的设计者根据细胞在人体内被设计安放位置的不同,选择性地开启所需的特定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与此同时,封闭其它与这个位置无关的功能。
这明显是出于设计考虑。该设计者应该是首先制作出全封闭的细胞内的染色体,然后大量复制,再后依据各种细胞被安置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开启或者封闭相关功能。成年女性和男性平均细胞的个数为32万亿。复制总是较为简单的工艺流程。此法可以极大降低制作细胞的工作量,它明显折射出了造物的设计者的智慧。
智慧是指聪明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自然是一个模糊的存在,除非大自然就等同造物的设计者的代名词。
六、人类也许能以新的生物程序取代人体的现有程序
密码概念和程序概念的差异所引致的结果会是截然不同。
(A) 密码对应的工作是破解
如果按达尔文进化论,把呈现在面前的基因看作是逐渐地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演化而来的DNA四个碱基不同排列的密码,而不是造物的设计者所设计制作出的程序,专家们的研究方向便不会走向人体这套自动控制系统是被如何设计的思路上来的,这就引致专家们不会考虑现有的人体程序设计存在着的不足之处,并且如何以生物性程序取而代之,譬如,不会考虑如何设计和制作一种新生物应用程序置换现存的,负责免疫力的,白细胞之内的应用程序对抗病毒和癌症等各种疾病,又譬如,不会评估DNA双螺旋结构的优劣,更谈不上考虑是否需要对该结构有所改进。
(B) 程序对应的工作是破解和改进
对于人类的任何现成的设计,总是可以找到能够被改进的方面,包括增添和增强某方面的功能。这里所说的改进不是对人体细胞中已经存在的 “密码” 做 “拨动” ,剪接或编辑,而是在破解了该套生物性程序 “语言“ 的语法规则后,重新设计编排和制作程序,是用新编的生物性程序更换现有的部分程序。这样的效果可以使得人类实现几乎不再生病,不再做梦,不再衰老,在普通的生活条件下,就能近乎永生。当然,这种被生物性地改动过的程序(基因)仍然具备可被遗传的功能。
倘若人类的这套程序系统只需依照现有的逻辑思维方法,而不需人类所不具有的其它的思维方法就可破解,笔者的 “更换生物程序说“ 就不应被视为是在创作科幻情景。
七、不在少数专家观点的片面性一望而知
近日浏览了一些否定达尔文进化论的文章。这些文章的特点是把专家一,专家二,专家三,等若干专家的观点,结论或理论汇集在一起以达成批判达尔文进化论的效果。这些文章属于对他人论断的附合和罗列或称汇编类型,它们中罕见文章作者本人的创见。这些文章的贡献是,它们把某方面的资料归纳和梳理为一体,为有这方面兴趣的读者节省了时间。笔者还注意到了,这些被引用专家们的论断的片面性十分突出。
(A) 一些科学家因考古证据不连续从而推定达尔文进化论是谬论
一些科学家以没有发现考古证据能够证实进化的连续性,来证明达尔文的 “进化是途径漫长的进化过程” 的理论是谬误,譬如,在几万年之内,某一人骨化石和另一人骨化石之间有跳跃性差别。这类证明方法是脆弱不堪的,因为地球的表面相对考古学家考古的考古点实在是一个类似沙滩相对其中一粒沙子的比例关系。按此方法,如果把这个沙滩上的每一粒沙子都考察过,那么那时才能够算是得出正确结论的时间。达尔文进化论是谬论,但这样证其为谬论的方法显然不当。《程序论》是根据论述基因是程序来证明达尔文进化论是缪误。
(B) 一些科学家因无充实的实验证据而推定达尔文进化论是谬论
另有科学家认为,因为没有足够实验的证据支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就不能视为科学。对于这种证明方法,笔者也不能苟同。这个方法的薄弱之处是涉及做实验人员的能力大小的问题,即现在的实验人员不能,将来的实验人员就一定也不能?虽然从《程序论》眼光,将来一定也不能,可是这种判断方法本身是偏执的。
这类实验是想为达尔文 “圆场” 的科学家没有拿出一个像样的实验结果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圆到场,譬如,让某些化学元素随机碰撞出一个最小的生物:一个单细胞。
仅用现在的实验结果的现状,没能支持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于是就将其推翻,这在逻辑上缺乏严密性。达尔文进化论是谬论,但这样证其为谬论的方法也显然不当。
(C) 理解基因就是程序的障碍反倒是现在人所编写程序的方式
(后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