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号-理论探索 周晓(粟小舟)简介 周晓(粟小舟)文章检索

 

 

对《资本论》的批判 (7/8)
 
 
周晓(粟小舟)
 
 
3)中国农民沦为下等人
 
 在农村靠农田不能摆脱贫困,中国大批青壮年农民如同潮水一般涌入城市。城市重体力或枯燥流水线工作的场所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虽然他们已经身居城市,但是要成为所居城市的正式市民要满足若干额外条件,包括高级学历或较有难度的技能。由于处在极度底层的农村生存环境,他们中的多数失去了受到各种较好教育的机会。他们无法满足那些条件,因此他们实际上是被城市拒之门外的一类人群。
 
他们只因出生在中国的农村,天然地就成为中国人的下等人。笔者不愿使用二等公民一词来描述他们的地位。中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依国际人权标准,已是二等公民。他们是二等公民中的二等公民,因而称他们是中国的下等人才能准确描述他们的真实社会地位。在城市中每天都受到歧视的眼神,他们毫无尊严与平等可言。对平等与尊严的要求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有理想和期望,这些是生活下去的动力。可是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一次又一次的无望。终于,不忍直视的,悲壮无比的,前无古人的图面真实地出现了:四位从未谋面在城市打工的三男一女农村青年相约于高山悬崖一处,义无反顾,纵身而下。
 
《北京之春》主编陈维健及时为此事件愤笔疾书,写出《从约死群看中国政权的冷酷》一文。此文笔触之迹,留下了作者至深情感。这个人类凄惨而又悲烈的故事,当会流传千古。
 
特别推荐几首令人感动的 “无望歌曲”:大欢演唱的《下辈子不来了》和《深夜的酒》、安儿陈演唱的《其实我很累》。结合歌词,听他们的歌声,能够启动人体内专职情感的程序。这几首歌的歌词、歌声唱出了人生失意者的心声,特别是其中两亿九千万男女农民工人无望之极的共鸣,催人泪下。
 
六、马克思应有异常的心理
 
马克思应是有着偏好观看人类间大规模血腥厮杀场面的心理。《资本论》把剩余价值理论作为激化当时两大阶级间矛盾的手段。这种心理是病态的。《资本论》几乎从头到尾谈剩余价值,可就是马克思本人却长期享用着剩余价值。这种心理也是相当怪异的。
 
A)马克思问心无愧地享用着剩余价值应是非正常心理所致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恩格斯是一个标准的资本家。按马克思对资本家的定义,恩格斯的收入来自通过对工人阶级的劳动 “榨取” 而来的剩余价值,而马克思一部分的长期收入是正源于恩格斯榨取来的剩余价值。这个长期是指马克思离开比利时之前,到英国之后,直至他在英国逝世,当然也就包含了马克思为写《资本论》的准备时期,和写出《资本论》的所有时期。
 
马克思用起剩余价值来毫不自责内疚。相反,有时马克思甚至还嫌恩格斯所资助的剩余价值的额度不足够大,以致双方尴尬。对于恩格斯直接心安理得地榨取剩余价值和马克思使用剩余价值到了这般理直气壮程度,你会相信这二位老兄是真心痛恨资本家和在为工人阶级打抱不平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对于马克思这一个以写出巨著《资本论》专心用剩余价值概念批判资本家,自己却数十年如一日地享用剩余价值的人,他的心理状况应是畸形到达一个相当水平的高度了。
 
B)马克思应有喜见流血漂杵的心理
 
《资本论》不是以设法调和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关系,譬如,增加工资、提供福利等方法,而是相反,它鼓动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进攻,利用工人阶级人口远超资产阶级人口的优势,彻底消灭同属于人类的,整个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这一个目标,在《宣言》中说得再清楚不过,途径是暴力。两个大阶级间的暴力斗争,意味着大规模的相互血腥屠杀。
 
马克思,一介书生,在40年里满脑子所想的竟是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工人阶级潜在不满现状的情绪,得以产生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鱼死网破的厮杀,而自己却从来远离武斗现场,例如,巴黎公社起义的现场。因为阶级是由有着鲜活血肉的人或说人体组成,两大阶级的厮杀意味着狼烟四起,血流漂撸的图面真实出现,而这应是心理变态的马克思所期盼的图面。假设马克思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给出的鉴定会是:此人有严重心理疾病。
 
七、结束语
 
A)《资本论》的再一个大窟窿
 
对马克思的语系里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概念,马克思自己不是理得特别明晰,譬如,资产阶级理应包括大、中、小的资产阶级,但它的实际意思在马克思的概念里可能是大资产阶级和中资产阶级或只是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还可以包括以传统农具种田的典型农民(本文的上面已谈到);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常常被混为一谈。
 
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混谈应是出于马克思的一个认定:无产阶级不一定是工人阶级,但工人阶级一定是无产阶级。判定马克思的工人阶级一定是无产阶级可以在《资本论》里得到验证,因为《资本论》是以工人阶级为主线谈剩余价值,而工人的劳动报酬微薄不堪。马克思是以收入的高低划分阶级。
 
当工人阶级的收入远高于无产阶级时,工人阶级便无声自动地脱离了无产阶级,一跃而入中产阶级的行列了。由于思路狭窄和僵固,马克思没能预见到工人阶级可以演变为中产阶级这一容易想到的社会阶级状况。将工人阶级作为无产阶级的替身或代名词是《资本论》的又一个大窟窿。前两个大窟窿分别是:剩余价值公式是一个错误公式,没有指出股票也可含有剩余价值。
 
B)马克思自己没能出版第二卷应和他推导不出预期的结论有关
 
《资本论》一共四卷。它的第一卷是1089页,第二卷是672页,第三卷是1137页,第四卷是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如果马克思自己出版,他不一定出版这一卷。前三卷是关于理论分析。
 
一个显然,但被中共御用文人搪塞过去了的事情是在马克思写完第一卷后,后面的两卷的书稿量几近第一卷的两倍,但马克思没有出版,哪怕是其中一卷的内容。可以推测出,其因最大的可能是马克思在思考《资本论》过程中发现了无法逾越的,无法说服自己的障碍。
 
马克思在动笔《资本论》之前,并未将大的思路打通,他应该预期他可推出私有制一定会灭亡的正确逻辑。但是,马克思在写稿过程中发现,自私的特性随着每一个新生孩儿,包括马克思自己,妻子燕妮,他们的几个女儿,恩格斯,等等落地于世界之时就如影随形,并无法去除。马克思应是绝望地意识到,他毕其功于一役的《资本论》的推不出令人信服的私有制会被消灭的逻辑。
 
自私的人如何在被消灭私有制后的公有制社会里长期生存应困扰着马克思,使其心烦意乱。他一拖再拖不能出版第二卷的根源应该就在此处。所分析的是人类社会,马克思却在《资本论》离开人性地制造理论,他会担心《资本论》有朝一日因此被后人嗤之以鼻。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周晓(粟小舟)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3年5月12日17:1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