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号-理论探索 周晓(粟小舟)简介 周晓(粟小舟)文章检索

 

 

对《资本论》的批判 (8/8)
 
 
周晓(粟小舟)
 
 
C)自私天性的力量
 
1)马克思低估了自私天性的作用
 
可以推测出,在马克思动手写《资本论》之前的潜意识里,隐约感到自私的天性是比较容易经后天的道德环境和后天的教育被去除的,但是动笔后,他越来越发现自私的天性是阶级的灭绝,私有制的毁灭,公有制的建立的头号天敌。在马克思时代,虽然人体内的DNA没被发现,但是他感到人了自私性的根深蒂固性,当然,他不知道这个顽固的天性是人体内程序的自动化运作的结果。
 
2)公有制在自私天性面前束手无策
 
制度由人来定。公有制社会下的每一人却有着自私的天性,这样的社会如何产生足够的生活必需用品提供给该社会的人类生存是一个实际问题。人类无法摘除人体内专门负责自私运作的程序。假如人类有能力把自私程序换为无私程序,那么竞争就会消失,社会进步的动力也就会随之消失,不进则退,作为后果,人类这一物种是否就因此消亡成为一个问题。造物者应该在拿出设计和制造人类方案之前已经深度思考过这类问题。
 
自私的天性就在每人体内,它是造物者安置在人体内的程序。人类的现有水平无法发现它是哪一段或哪几段DNA排列,当然可能永远找不到,所以它体现在公有制和私有制社会的作用分别是:公有制下,多数人躺平,经济崩溃;私有制下,多数人竞争,经济发展。这在经过对实施公有制国家和私有制国家的比较已经得到强力佐证。
 
3)坚持选用词汇 “自私程序“ 有助于对加深这个客观存在的印象
 
笔者有意不选择带有缓和之意的名词取代自私一词,比如自我、利己等。虽然自私和正面的道德观尖锐对立,但是它偏偏是在宏观上保证着人类这一物种的生存、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这种尖锐的对立反倒引起读者对它会有更加强烈的印象。笔者期望人们看到自私天性对人类进步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积极一面。
 
D)达尔文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基石,必须移除
 
笔者嘴干舌燥地、几近啰嗦地再次谈起《程序论》的思路,是以期消减和去除事实上已经根植于人们认知中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度影响。
 
  (1)搬掉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只能靠《程序论》
 
本文已经提到,马克思视达尔文进化论为他阶级斗争理论的基础。无论是《宣言》还是《资本论》都紧扣阶级斗争这一主题。遍观和遍听笔者已经读过和听过的论点,并没发现,哪怕一个,论点有足够的力度能够移去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这一块基石。因为它是基石,抽去了它,基于其上的建筑就会崩塌。任务历史地落在了《程序论》身上。
 
DNA的排列组合(非数学语言) 被发现后,人们就应该称它们为程序了。可是,因为达尔文进化论的长期强大影响力,人们愿意把这些组合说成是密码,给自己戴上一副有着磨砂效果的眼镜,不愿意或排斥把这些DNA的排列称为程序。长期以来,达尔文进化论并无真正的称得上对手的理论。偶见某一论点打到接近达尔文进化论的软肋,但是只是接近而已。要移去马克思主义的这块基石需要正确的工具,现在看来,这个工具是非《程序论》莫属了。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 DNA排列,如果把它们放大到适当的倍数,它们是不但被眼看得见,还是被手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物体。《程序论》不但提供了论证,还提供了物证。这个物证就是真实存在的,生物性物体DNA排列。
 
进化论认定,优胜劣汰或适者生存或物竞天择(natural selection) 的规律是大自然赋予的。大自然的定义是什么?大自然是除去物种以外的事物或只是空间?进化论找不到实证,可类比于玄学。按《程序论》的思路可以找到优胜劣汰的实证,那就是物种体内的一套程序中存在着的分管自私的程序,它可由人的自私天性体现。这类在物种体内的程序是物体,可作为物证或说实证。
 
复杂的程序是由简单程序自动演变出来,就像一个程序员写出了一个简单程序,这个简单程序不会自动演变为一个复杂程序一样。假设这个所谓的简单程序能自动演变为复杂程序,那么这个程序不是一个简单程序,而是一个复杂程序。
 
实际上,不要说复杂程序了,在物体(最小的物质也可称为物体)由小至大的过程中,能演变出一个简单自动化控制的程序的概率也是为零的,就像一个定时抽水的水泵是由一个程序操控一样,这个程序可以写成这样:“如果时间到了上午8点,那么水泵开始抽水;如果时间到了上午10点,那么水泵停止抽水”。当然这个控制程序需要经电器的转换和电路的接通才能实现。这个程序是一个格外简单的程序,但是它是程序员动脑之后编写出来的。虽然简单,可它是依赖思考过程的产物。经过思考才能产生的东西,在排除该能够思考物种本身之外,是没有机会在大自然中自动产生的。在大自然中,能够产生出有控制功能的程序是找不到任何根据的。再微小的病毒也有程序在其体内。因为控制程序是有明显设计的因素,大自然没有能力演变出任何具有明显设计因素的物种。设计是思考的结果。大自然会思考吗?假设大自然会思考,这个大自然就是造物者了。简言之,程序是无法在大自然中自动演变而成。于是,造物者存在,并且程序是造物者编制而成的结论得以成立。
 
只要知道人是由体内的一套程序操控,对批倒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足够,不必等到这套程序被破解。笔者推测,破解这套程序的艰难程度到了可能超过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极限能力。
 
  (2)电脑控制系统和人体系统有相似之处
 
有些人可能知道,当使用电脑(计算机)时,用鼠标(mouse) 点击一下微软公司的 Word,这个应用软件的复制件就会由硬盘(hard drive),一个储存装置,跑进内存(RAM)。而后,你就可以使用 Word 这个软件,写上所你想写的内容。内存是 Word 以及其它软件可以运行的场所,Word 在硬盘里是不运行的。当打算离开 Word  时,如点击一下保留标志(save),  你写出的文字的复制件便会储存到硬盘里;如点击一下关闭标志(close),应用软件 Word 的复制件和你写出的文字就从内存消失。所谓软件就是程序。程序有大小之分,它有一些别称,诸如,软件包,操作系统,APP,等等。
 
   (i)人体是程序控制的系统旁证之一
 
人体至少有一样对应鼠标的器官,那就是眼皮,也有对应硬盘的物件,那就是大脑中的海马体,还有对应程序运行的区域,内存。
 
你可以亲身做一个实验。在从做梦中朦胧醒来之时,如果你不睁眼继续睡,一般来说,那个梦会接着继续做,就在你朦胧醒来之刻,如果你故意睁一下眼,然后闭上,那个梦就会中断,而且不会再接上。这一方法对断掉恶梦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个过程是类似于使用 Word  的过程。在你入睡时,眼皮闭上,这相当于你向身体发出了你可能要睡觉的信号,同时也相当于你点击了思维程序(包括产生思考和思考后果的程序),于是,思维程序的复制件从海马体进入脑中运行程序的地方,即内存,在此时间段,如没有信息的复制件从海马体流入内存,无梦产生;如有信息的复制件从海马体流入内存,有梦产生。睁一次眼,当前的思维程序和它处理的有关梦的信息的复制件一起被消除。再闭眼,思维程序的复制件再次进入内存。因为用于思维的,用于做梦的信息的复制件是随机从海马体流入内存,就概率而言,和上一个做梦信息相同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再产生的梦就不同了。
 
   (ii)人体是程序控制的系统旁证之二
 
举一个眼皮快速的动作(眨眼)的特例。在某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向发言人提出了一个刁钻的而发言人没有准备到的问题。你会发现,发言人此时眨眼的速度极其快速。这是发言人自己不知地在自动更换从海马体流入内存的信息的复制件的现象。这与做梦的基本运作原理是一样的。如果每次眨眼的时间是1/10秒,并且从海马体到内存的传递速度是类似光速,那么在眨眼和眨眼之间,大批量的信息的复制品流入内存,销毁、再流入。根据笔者估算,从海马体里信息的复制件到内存的距离如果按1分米计算,在1/10秒内,最高的传递次数可达3亿次。
 
读者可以略去这一段。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那么在1/10秒内行程是3万公里。1公里=1000=10000分米。3万公里含有多少个(1/10000)公里呢?
       3万公里 / (1/10000) = (3x10000) / (1/10000= 3亿(次)
 
处理思维方面的程序,对于人类是不可思议的复杂,其难度应是人类消亡之前都难以彻底破解的。
 
这个发言人回答记者问时,自己不觉地自动使用着逻辑思维程序。需要逻辑思维天生的存在,也是达尔文进化论难以解释的现象。思考问题的程序一定会包括逻辑思维的程序。所谓逻辑思维,就是因为-所以方式的思维。
 
假如某人用逻辑思维方式试图证明一个问题,如果这人提供的论据有错,即在因为的部分不对,以致所以的部分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使用逻辑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结果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
 
E)《资本论》貌似博大精深,但因破绽过多致其价值如同一堆废纸
 
也许马克思当律师的父亲基因的直接遗传使然,马克思有着超越常人文字表达能力的天赋。但他并非是天才人物。马克思没显示出他有超出一般人的高瞻远瞩的能力,他虽然主观上有着把自己眼光穿透未来世界的愿望,但是他的视野明显受到所处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限制。这样,马克思和普通的人一样,眼光显著受限于时代背景。
 
马克思的大脑显然还受到伦敦大英图书馆前人知识资料和他生活所在的那个时代的影响的束缚。见不到马克思对当时的未来有过预测准确的记录,而天才都具有对未来的发展有准确的判断。他和恩格斯的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勾勒,不是创见,而是离开人性的胡编乱造。笔者在 “对《共产党宣言》的批判” 一文中为此用了较多笔墨。马克思像是一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出伦敦大英图书馆,伏案久坐的书呆子。
 
《资本论》貌似博大精深,但破绽太多和太大,其破绽多到和大到至少像本文列出数量和程度,致使它的价值如同一堆废纸,可以付之一炬了。


注释:已刊出的 “对《资本论》的批判” 1/8)至(8/8)的错误之处将一并在“对《资本论》的批判” (全篇)里得以纠正。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周晓(粟小舟)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3年5月15日16:4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