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宪,政治文明的巅峰---儒宪微论
余东海
【返本开新论--综合性革命性的伟大工程】返本开新是一个多重性、综合性、革命性的工程。返本,首先是文化上返回中道之本,重新确立儒家文化的主体文化、意识形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地位,即重新确立其道统地位和宪位,以儒立国和治国。孟子说:“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反就是返回,恢复。经是常道,普适价值,普遍真理,由儒家经典承载。朱熹集注:“经,常也,万世不易之常道也。”反经就是返回常道,回归经典,遵循普适价值和普遍真理。只要经典得返,常道得正,人民就会振作起来,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返本,其次是政治上返回王道之本。王道政治的基本原则是敬天保民,以民为本。返回王道政治之本就是重新确立民本原则。注意,王道政治有家天下和公天下之别。在家天下时代,民本原则难免受到君主制度一定程度的侵蚀,那是一种历史的局限。现代政治礼当摆脱这种局限。我们要返本就要超越历代家天下而返回尧舜公天下。新王道原则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敬天保民,以民为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返本,其次是制度上返回礼乐之本。王道制度是礼乐制度,简称礼制。礼制要遵循时中原则。时就是时代性,一要与时偕宜,符合时代要求,适合时代环境;二可礼以义起,根据现实需要而制定新礼法。故礼之精神万古不易,礼之形式则因时而异,与时消息,与时俱进。三代不同礼,何况古今。小康时代有小康的礼制,大同时代有大同的礼制。我们要恢复的是大同礼制的精神。具体制度形式,当全面吸收上古禅让制、传统君主制、西方民主制之精华而超越之。东海多次强调:除了内圣学,佛道两家是最好的道德学;除了外王学,自由主义是最好的政治学;除了礼制德治,民主法治最好的制度。唯有公天下之新礼制,才能对西方民主制形成深度借鉴和全面超越。新礼制即儒家宪政,亦可称为仁本主义宪政和中华宪政。详见东海《宪政论》六篇。
综上可见返本开新之多重性和综合性。返本开新的前提是去马。唯有去马,才能归儒。这是比汤武革命更加伟大也更加艰难的革命性工程。盖汤武革命仅仅是推翻暴君暴政的政治革命,其中道文化、王道政治和礼乐制度的原则与夏商一脉相承,即文化和制度本质无异。而去马归儒则意味着文化和制度的双重革命。余东海2025/7/
【宪政】没有儒家就没有中国,没有儒宪就没有新中国。中国意味着中道文化、王道政治、礼乐制度和中华文明,是此四者相辅相成的圆满统一。而儒宪则是中道文化开出来的大同王道,是礼乐制度的与时俱进和中华文明的返本开新。儒宪,亦可称为仁宪、中道宪、中华宪等等。盖儒家就是仁义之道、中庸之道,简称仁道、中道,是中华文明的文化背景和道德根基。孔子“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之道就是人道的根本。仁道导出来宪政,就是普适于人类的最好的政治。注意,宪政只有两种模式:儒宪和自由宪。其它任何思想文化体系都导不出宪政来,马主义、耶教、伊教和佛道两家统统不行。它们即使形成了宪法,也没有宪政。要实行宪政,在主体文化、主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层面只能二选一,要么选择以民为本的儒家,要么选择以人为本的自由主义。
【宪政】人世间只有两种政治学可以开出宪政,一是以民为本的王道学说,一是以人为本的自由主义。前者开出来的是儒宪,王道宪,仁本主义宪政;后者开出来的是西宪,自由宪,人本主义宪政。此外其它任何学说,无论以何为本,无论正邪善恶,都开不出宪政来。作为政治学,只有王道学说和自由主义,才具有正确性和正义性,才能开出良制良法,保障民权自由。
【东海四句】为自己立人格,为人民立人权,为国家立儒宪,为天下后世立标准。这是东海四句。为自己立人格,就是自立和立德,成为圣贤君子。圣贤君子的人格最为健美。为人民立人权,就是建立人权之政治观念和保障机制。为国家立儒宪,就是建立儒家宪政,即王道宪政、仁本主义宪政。其基本原则是四句话:敬天保民,以民为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为天下后世立标准,就是为人类建立最为中正的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西哲以人为万物的尺度,吾儒以仁为人类的尺度。东海四句与横渠四句义理相通,精神一致,只是思想现代化而表达通俗化了,或许更容易为现代人所理解和认同。
【儒宪】没有人本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就没有民主政治。同样,没有儒学就没有儒宪。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儒学和儒宪的关系都是体用关系。儒宪是现代王道、大同王道、新王道。儒学和儒宪的关系,就是中道文化和王道政治、仁义之道和礼乐制度的关系。于野厅友引用戴雪的话说:“我们已有的宪法性法律,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其结果。”儒宪也是儒学落实到政治领域的结果。儒宪要落地,需要一定的儒学共识,仁义礼智信要成为一种被多数人接受认可的价值观。
【儒宪】儒宪与西宪大同大异。同样落实天下为公、主权在民的原则,同样有限制政权、保护人权的功能,同样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这是大同。大异有三:儒宪的意识形态是中道文化,教育形态是新科举制,政治制度形态是新礼乐制度。新礼制可以参照传统的三公三省六部九卿制,建立一个现代的三公三省六部九卿制,作为未来大同礼制的基本架构。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六个部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儒宪】以儒立身,就是儒生;以儒立政,就是儒政。儒生可分为圣人、贤人、君子、儒士等,儒政可分为家天下小康形态和公天下大同形态,大同儒政又有原始和未来之别,未来大同儒政就是儒家宪政。儒家是最好的意识形态文化形态,中道文化;宪政是最好的政治模式制度模式,现代仁政。儒家与宪政结合,好上加好。儒家导出来的宪政,堪称仁政中的仁政,良制中的良制,政治文明、地球文明的巅峰。
【儒宪】儒宪的制度设置,可以上防极权主义,下防民粹主义。君主上位,必须获得民意合法性;民众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弹劾乃至罢免君主。这是主权在民的制度落实,可以有效防止君主极权。治权在君,又可以有效防止民粹主义,避免民意扩大化和政治品质的堕落。另外,教权在儒,要旨是以儒经为第一学科,实行新科举制。这是王道政治和中华文明的一大特征,也是儒宪与自由宪的最大区别。
【儒宪】在主权、治权、教育权中,主权是基础性根本性的,是治权和教育权的根本依据。同时,治权教权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牟宗三说过,政治是分解的艺术。在王道政治中,三权各有各的管辖领域,不能相互侵犯和取代。将主权在民理解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决定”,是民粹化的权力观。其实,行政司法教育等等领域的很多问题,没必要诉诸于民意,民意也没有决定权。行政司法不能民办,教育鼓励民办,但也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并非一切由民众说了算。
【儒宪】在现中国,第一大事和伟业是改革极权和复兴儒家。改革极权又以清算马学为最。盖极权主义由马学、马制和马帮特权阶级三大部分组成。马学是马制马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最根本的东西。把马学批臭批倒,是改革马制和马帮的前提。其次,复兴儒家又以推行儒宪为最。这是儒家复兴成功的基本标志。
【儒宪】以儒立国和敬天保民、以儒立宪和天下为公毫无矛盾。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只有以儒立国,才能更好的敬天保民;只有以儒立宪,才能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王道原则,切实地落到政治和制度的实处。儒宪和西宪都是宪政,西宪所有优点,儒宪都可以吸收和拥有。但儒宪在敬天和选贤两个方面所具有的原则性优势,非西宪所能及也。
【儒宪】治权在君,并不意味着君主可以独裁。儒宪之下,相权和各部之权,立法、司法和行政之权,各有具体分工和管辖范围,君主不能侵犯之。就像尧廷,五岳共同推举鲲负责治水!尧帝虽不以为然,也只能俯顺众意。原始大同,制度粗陋,天子尚且不能独裁,何况精益求精的未来新礼制乎?另外,在民之主权和在儒之教权各有制度保障,都能对君权作出有效制约。总之,儒宪之下,民权和君权各守各的疆域,各有各的保障。
【儒宪】儒宪作为大同礼制,超越了传统小康礼制,彻底摆脱了家天下专制,同时亦超越西方民主制。主权在民可以有效防止专制极权,治权在君可以有效防止民粹主义,教权在儒可以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君子人,从根本上不断提升政治和社会道德。
【儒宪】国民拥有两种权利:一是人权,二是主权。这两权都要得到儒宪的刚性保障。主权在民,意味着政权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获得一定数量民众的支持和同意。这就是获得了民众授权,具有了民意合法性。这就是主权在民的制度体现。从容中道厅友以为,只有将治权教权与主权一起统统诉诸于民意,统统交给民众去决定,才能体现主权在民,纯属民粹主义的混扯。
【儒宪】无论儒宪自由宪,国家元首都需要一定的参选资格。儒宪之下,是否儒者和上帝信仰者才能参选元首,可以商榷。方案之一是,任何文化信仰者都可以参选,但必须对儒家表达基本尊重并宣誓尊重宪法。
【儒宪】儒宪三权分立。主权在民,主权领域由民作主,权为民所授;治权在君,治权领域为民作主,权为民所用;教权在儒,教育领域为民作师,国民要接受儒家教育。《尚书》云:“作之君,作之师。”主权不在民,就是专制极权;治权教权在民,则是民粹主义。两者都要不得。
【儒宪】唯有儒宪可以将敬天保民和选贤与能两大原则真正落实到制度中去。西宪只能保民不能敬天,只能与能不能选贤。因为不能敬天和选贤,保民和与能工作也不能做到最好。另外,西宪能够达到国家为公的民主政治,不能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你明白吗?
【三权】从容中道厅友反对治权在君,认为治权也在民,将治权和主权混同起来。他说:“治权是主权的附属,并无主权授予之外多出的权力。”东海曰:治权是主权的附属,但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治权是政权,主权是民权。主权在民,政府礼当获得民众授权;治权在君,民众礼当尊重政府行政。这里的君指民众选贤与能选举出来的元首,代表政府。2025/8/1余东海集于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