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罢免案失败的背后:身在美国,一个中国人更坚定了反共信念
毛一炜
身在美国洛杉矶,看到台湾罢免案再次失败,我的心情并不轻松。作为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人,我过去几十年亲眼目睹了专制的残酷与荒谬,而如今在一个自由国家生活,我越来越明白民主制度的可贵。正因为如此,看到台湾,这个曾让我无比尊敬的“华人民主灯塔”,在关键时刻无法行使人民的正当权利,我有些失望,也有些焦虑。
罢免,是民主制度下人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当一位民选官员背离承诺、违背选民期望时,人民应该有权在任期结束前,把他请下台。但在台湾,罢免这件事的门槛高得让人窒息。投票必须达到一定比例,还要在各种政党、媒体、资源全面倾斜的情况下发动。对普通人来说,这几乎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
罢免失败,媒体上说是“民意未达门槛”。可从我这个远在异国的旁观者角度来看,这不是民意的问题,而是制度出了问题。民意被制度冻结,被政党动员“冷处理”,被技术性手段玩弄。听起来这像不像中国?不,当然台湾不是中国,可当制度开始变得冷漠、不回应人民时,再好的体制也可能失去灵魂。
台湾不是中国,但不能因此停止警惕
我反共。这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从小在中国大陆看到、经历、感受到的事实。在那个体制下,选票是假的、新闻是党的喉舌、法律是权力的工具、历史是不断被篡改的。任何敢说真话的人,都可能被封号、失业,甚至坐牢。
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把台湾视为“我们可以成为的样子”。台湾的民主虽然不完美,但至少人民可以投票、可以抗议、可以监督官员,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进步。但民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不断被实践,被更新,被反思。
这次罢免案,让我看到了台湾制度中仍存在的不平等。表面上民主,实质上却用程序压制民意。更让我担心的是,台湾社会内部似乎也开始有一种“疲劳感”——对政治无感,对抗争冷漠,对现状妥协。这正是中共专制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一个自我麻痹的民主社会。
身在美国,我更清楚什么是自由
在洛杉矶,我可以随意批评总统,可以走上街头抗议,也可以写下这篇文章而不用担心明天就被喝茶或封号。这样的自由,对很多大陆人来说是奢侈,但我现在知道:自由是可以实现的,只要人民愿意争取,并且有制度保障。
但民主不只是投票日那一天,它更是一种日常的实践。制度设计不合理,就该被批评;人民权利受限,就该站出来。我希望台湾的朋友不要因为一次罢免失败就沉默,也不要对这个制度失去信心。你们拥有的权利,是我们大陆人几代人都未曾拥有过的。
我也希望台湾能继续成为华语世界民主自由的榜样,不要沦为另一个“外表有选票、实质无力量”的政体。别忘了,民主最大的敌人,不只是共产党,而是人民的麻木。
台湾罢免案的失败,对台湾民主是一个提醒,对我来说却是一种警钟:民主不能停在“看上去还不错”的地方,它需要不断前进、不断校正、不断对抗权力的傲慢。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现居美国的普通人,我反对中共的极权,也支持台湾的自由。我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写、愿意说、愿意站出来,这个世界就还没被完全吞没。
希望这篇文字,能让我们重新思考:台湾的民主,能不能走得比今天更远一点?
毛一炜(Yiwei M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