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号-百草园 周晓(粟小舟)简介 周晓(粟小舟)文章检索

 

 

对胡乔木才是《沁园春·雪》的主笔的评论和论证.(1/8)
 
 
周晓(粟小舟)
 
 
 前言

 
传言,在毛泽东19769月离世十几年后,迟暮之年和重病期间的胡乔木突然说出,在《沁园春·雪》中只有四字属于毛泽东,原词的四字被毛泽东替换成“原驰蜡象“ 。以下简称这一传言为 “四字说”。既然是传言,其言可为真,也可为假。
 
若所言为真,那么《沁园春·雪》(简称《雪》)主笔是胡乔木,其作者并非毛泽东。
 
在此文的首部,笔者把目光聚焦在现有大量文章的若干主要观点上,并对它们逐一评论,且予以否定。
 
在本文的中部,介绍了胡乔木是胡适发动的白话文运动的受益者;胡乔木有写出《雪》的才华;论证(包括反证法的运用)了毛泽东不可能是《雪》的作者。
 
在此文尾部,笔者把目光投射到文学角度,依四字说破了此案,确认了胡乔木才是《雪》的主笔,也就顺带证明了胡乔木的四字说并非谣言。
 
下文凡是涉及胡乔木的《雪》和 胡乔木四字说的肯定语气的表述,均为假设,直到确认胡乔木是《雪》的主笔为止。这是因本文篇幅较长,避免文中过多出现假设或类似含义的词语之故。
 
.   谁是《沁园春·雪》作者的争论文章的举证多属牵强
 
胡乔木的四字说一石激起千重浪,其冲浪的影响,不但路人皆知,而且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遍读大量争论的相关文章,包括为数不少着墨较多的长文后,笔者的结论是,这些文章,无论是站在为毛泽东辩护的立场还是站在为胡乔木辩护的立场 “各为其主“ 式的争执,论据的逻辑性总嫌牵强,说服力总嫌不足。
 
(一)关于《雪》是出自西岸还是东岸之争
    
有的文章说毛泽东《雪》是在黄河东岸所写,有的说西岸,还有的说是西岸写出,东岸发表。


 
最后一说的大意是,红军向黄河东岸开战的当夜,西岸的毛泽东在一农家屋内的桌上写出了《雪》;当晚渡河突袭成功;第二天毛泽东向在东岸的红军将士朗诵了此作。
 
在中共统治的这个一切要服从政治需要的国度里,虚构政治故事蔚然成风。这些政治故事对细节逼真的描述,是企图取信的手段之一。因此,对于具有政治含量的故事,尤其是细节越被跃然纸上描述的那类故事,越不要轻信,例如,胡乔木在庐山会议期间对毛泽东的大跃进出言不逊一事被告发到毛泽东那里就有彻底不同的版本,其版本都在细节描述的生动性上下了不小功夫。
 
前面提到的那个故事里,西岸的一所农家主人是一位中共村的党支部书记。这个陕北红色根据地的打土豪、分田地的积极分子,竟有着站在毛泽东一旁欣赏通篇无一标点符号的词作《雪》的文学的素养。难不成该支书是一位打入共产党,无意间已露出了马脚,却没被毛泽东发现的国民党特务?
 
《雪》里有一段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是把落了雪的山景人格化地,浪漫化地想象为身穿白色衣裙,外披红色丝巾的一群女子。可是,上面所说的那个第二天是红军渡河行动的最高前线指挥官毕士悌身负重伤临死之日(毛朗诵后的次日毕不治身亡)。毕曾任红二十三军军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并且此人与毛泽东个人关系相当亲近。选择这一天抒情朗诵含有如此浪漫妖娆的词句,既使毛泽东本性冷酷无情,不念与毕士悌的个人感情,难道毛泽东不顾忌这等同向与会红军将士公开展示自己是一个多么冷血薄情之人?
 
(二)关于黄河西岸榆林地区下雪之争
 
一篇为胡乔木站台的文章说,根据周恩来某秘书的日记,红军在准备渡河东进的地点榆林那几天并没有下过雪。为此,笔者查看了中国陕西省北部榆林地区的气候。查到的结果是,该地区是个虽然寒冷却百年无雪之地。这个结果与那位秘书日记的记录相吻合。但是,既使如此,《雪》可以是毛泽东在降有大雪的其它地方借景生情的作品,即构思于别处,下笔于榆林。何况,词作无需即兴而出。有能力即兴作词者在近代已绝迹。能触景生情、即兴写词的人存在,但此人应出生在作词的巅峰时期7001000年前的宋朝。这个为胡乔木站台的说法同样缺乏说服力。
 
三)关于胡乔木气魄的大小之争
 
不少文章里有一个共鸣的观点,胡乔木的情怀,气势和气魄相对毛泽东的是望尘莫及,并且不忍见把胡与毛相提并论,还引用胡乔木女儿所说的话作为强力佐证。不过这位胡乔木后代说出的是可以被理解为留有伏笔的话:“没有经历长征“。1937年到延安的胡乔木,不需要亲历长征,只需在冬季登上一个够高的山顶就可一览北国风光,何况《雪》并未涉及或隐含长征历程艰苦与否的内容。对于父亲气魄不如毛泽东的说词,可以来自多种可能缘由,例如,可以就是她的真实认识,还可以是考虑到此事牵涉到家庭的荣辱兴衰、后代的职位升降、甚至人生安全等因素。此外,实际的家庭生活中,身为子女就一定能度量出父亲没有显露的气魄大小?未必。
 
某一作家写在纸上的,选用了显示该作家有情怀,有气势和有气魄的表述,不等于该作家本身就非要有着与之相匹配的人生经历。《星球大战》编剧心境中的地域远大于地球上的中国版图,还有着气吞星球之气魄,但可确定,该编剧毫无星球间作战的经历。可以断言,本文读者个个具有可以在宇宙间支配以千万为单位计数的人类作战的想象能力。人类大脑闪念而出的灵感与奇思,同想象力一样,也可以与经历无关,它们倒有可能与前辈遗传下来的某段基因排序,即生物性的某段子程序相关。经历就一定决定作者写作的想象力和气魄大小的观点是犯了一个近乎常识的错误。
 
(四)关于毛泽东飞机上鸟瞰之争
 
还有文章说《雪》是毛泽东在飞机上俯瞰后的作品。因为毛泽东乘机飞往重庆是1945年夏季 (8) ,而毛泽东表明《雪》是写于1936年冬季,并且那是毛泽东第一次乘坐飞机,所以这个飞机上俯视的说法也难以立足。
 
这些文章在逻辑上的穿凿záo附会意味着,至今为止,谁是《雪》的作者或主笔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难破公案。不过,这件大众关注的,具有持续争执热度的案件的侦破事宜仍需有人接力。
 
以下转入十四个方面展开论证和评论。它们是本文要着重的部分。
 
.       父亲、在学校的经历、白话文对胡乔木的影响
 
.       20年里多数署名毛泽东的文章的主笔是胡乔木
 
.       毛泽东霸占他人成果有记录
 
.       毛泽东巧占《雪》的著作权
 
.     《雪》问世的时段和地点
 
.     《雪》是胡乔木庆贺五人中共最高权力机构的问世的作品
 
.       符合《雪》主笔资格的人选范围并不大
 
.       比较《沁园春·雪》和《沁园春·新俄万岁》 
 
.       1936年的毛泽东不可能模仿严重敌对者胡适的作品
 
十一.   引用反证法证明《雪》的作者不是毛泽东
 
十二.   胡乔木,郭沫若和邓小平都留下白纸黑字以消除毛泽东戒心
 
十三.   四字说直击毛泽东要害/确定《沁园春·雪》主笔就是胡乔
十四. 《沁园春·雪》案的裁决
 
十五.   本文结语
 
本文在评论和论证《雪》主笔是胡乔木的过程中指出,因胡乔木是本着学习的态度作词,《雪》留下了模仿名人作品的词句和风格的明显痕迹。



写于20221221 于美国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周晓(粟小舟)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2年12月23日18:4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