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力攻台的不可行性(之二)
黄学章
中国的强硬派的“专家们”,对武力攻台,信心百倍,是建立在三个幻想之上的。其一为,台湾人民大多数是要统一的,只要解放大军一到,老百姓就会捧出大红枣,扭着秧歌出来欢迎;其二为,台湾武力不堪一击,只要解放大军一到,台军就兵败如山倒;其三为,美国、日本不会支持台湾,只要解放大军一到,“帝国主义就夹着尾巴逃跑了”。
2016台湾大选,民进党以压倒优势全面获胜,一代“天然独”的出现,已经充分说明,第一个幻想的破灭。在此就不赘述了。
第二个幻想是最有诱惑力的,因为对手不堪一击嘛,何乐不打呢?我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武力攻台的冲动油然而生。
无可讳言,今天大陆总的国力、军力比台湾都要强许多,但大陆幅员广阔,需要应对内外复杂安全因素极其复杂,不可能捏起拳头来打跳蚤,所以台海之战,只能是一场局部战争。
而对于一场海峡的局部战争来说,台湾的实力并不可小觑。根据2015年GFP全球军力指数,台湾的军力排名世界第15位,对于保卫台湾一岛之地来说,应该具有相当的实力,即使不考虑美,日介入,大陆要夺取制空权、制海权恐怕也并非易事。
台湾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人均GDP达2万美元,拥有中等国家的实力,宽达170公里的台湾海峡,成为台湾岛的天然屏障,一旦开战,台方处于守势,以逸待劳,占尽地利优势。
从历史上看,要单纯依靠武力,跨海攻取如此规模的岛屿,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英吉利海宽240公里,但其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只有34公里,比台湾海峡还要窄许多。二战时期,横扫欧洲,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却无法逾越,一湾海峡成为希特勒最终失败的起点。
再如,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解放军”挟“三大战役”完胜之威力,由“三野”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指挥直取金门,企图一鼓作气拿下台、彭、金、马。不料,却遭到胡琏率领的国民党残兵败将的顽强抵抗被灭于金门岛上。共军9000余人全军覆没,此役奠定了国共隔海分治的局面。
毛泽东也不得不对此哀叹道,“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
诚然,“轻敌”、“急躁”是其主观原因,而波涛汹涌的海峡,则是不可逾越的客观原因。金门~厦门海峡只有7公里,即已造成如此惨败,面对170公里的台湾海峡,其结果更难预测。
当然,夺岛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战例。比如二战末期,美、日之间的硫磺岛之役,硫磺岛面积只有21平方公里,不足台湾的万分之七。美军为了夺取该岛,自1945年2月19日战斗至3月26日,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面对日军的顽强坚守,美军经过浴血奋战,才将其占领。此战役中,美军伤亡28686人,牺牲6821人。日本士兵22786人,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余全部阵亡。
当年美军在掌握了绝对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夺取弹丸小岛的硫磺岛,尚且付出如此惨烈的牺牲,可想,要凭武力攻取具有一个中等国家实力的台湾,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中华民族不能承受的。
至于,强硬派们津津乐道的,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壮举,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攻台战斗。当时统治台湾的郑成功之孙郑克?u,看到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毅然决定放弃抵抗,投降了清朝。正如郑克?u所说:“人心风鹤,守则有变;士卒疮痍,战则难料。还是应当请降,以免今后追悔莫及。”
可见,康熙统一台湾是一次“攻心”的胜利,基本上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非武力攻台的胜利。
大陆强硬派“专家们”的第三个幻想更加滑稽可笑。孙子兵法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由此可见,开战之前“伐交”的重要性。所谓“伐交”就是尽可能地施展外交手段,建立,扩大自己的盟邦阵营。
可笑中国的强硬派“专家们”,也许是自惭形秽,无法争取到盟友,只好以“不结盟”为由,干脆放弃了“伐交”工作。而将全部精力用于对敌方阵营“伐交”失败的想象之上,整天分析、猜测美、日、澳、印、东盟、G7之间“各有分歧,各有盘算,一旦真正开打,一定是各顾利益,联盟瓦解”,所以武力攻台,美、日都不会介入。
但是根据何在呢?从美国加快重返亚洲的步伐,不断扩大,巩固其针对中国的军事联盟,以及在中国周围的重兵部署,频频演习的态势来看,怎么能得出如此乐观的结论呢?事实上,如果台海开战,美,日介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那将是一场比文化大革命还要可怕的灾难,是中华民族所不能承受的。
所以,综上述,失去“天时、地利、人和”的武力攻台内战,万万不可行。
(2016-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