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集搜索

 

长城的多义性
 


本文要点

●两千年后的中国人,忽然对「长城」这个最庞大的遗产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长城这项伟大的超世纪工程,确是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实物样品。

●自满洲人入关,长城的实用价值就完全丧失。长城仅仅作为一种民族的象征而存在。

●一件东西一旦成为象征物,它就是多义性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给它附丽上去的新意新解释也会有变化和递增。只要这种象征不是太离谱,它可以有褒有贬,有大有小,有古有今,有浅有深。


  两千年后的中国人,忽然对「长城」这个最庞大的遗产展开了一场大论战。甚至有人准备丢了乌纱帽,也要打赢这个笔墨官司,争论之热烈与火爆,为二千年来所未有。这是由电视片《河殇》挑起的,它里面把中国人的三大国宝!即长城、黄河、龙,一塌括子(“统统”,“都”之意)加以批判和否定。中国人的民族支柱似乎产生了断裂、陷落,这就激起了某些人的义愤和抗议,指责为欺祖灭宗一大罪。

  本人不想全面评价《河殇》里的三大国宝,只挑选其中的长城略加评议,也许能起到「举一反三」的观照作用。

  长城这项伟大的超世纪工程,确是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实物样品。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是理所当然的。当宇航员在星空俯瞰蔚蓝色的地球,他们辨认偌大的中国,只看到长城之蜿蜒。这个从航天员带来的信息,炎黄子孙怎能抑制内心的激动和自豪呢!

  在地上的中国人对长城的赞美,应该比宇航员的表层观察深一层吧。当我们用双脚踏上长城雉堞,产生的第一个意念:「古代专制帝王(一般指秦始皇)真是雄才大略。」第二个意念是:「真正劳民伤财呀!这里集中了多少万的奴隶,进行穷年累月的劳动呀!留给子孙好做吸引海内外人士的旅游热点。」在参观秦皇的兵马俑地窑时,这第二个意念表现得格外强烈,如果你紧接着去瞻仰「孟姜女庙」,这第二种意念又增添了对长城的情绪化的诅咒。

  可见,对历史文物也好,对地理环境的一山一水也好,都是多义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它,上述对长城的不同观感和评价就是因不同层次而有不同的含义。而宇航员的那句话,并没表现本人是赞美呢,还是评判,他所表达的情绪只是惊异和新鲜而已。

  古人歌咏长城的文艺作品,正面歌颂其伟大优秀美丽的很少,大多是寄托哀思、离怨或征战之苦。《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一首:「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表现了征人远戍长城的悲凉;骆宾王的:「君不见玉关尘色黯边廷,铜鞓杂骑寇长城」,总算点明长城是抵御外侮的;王昌龄的《塞下曲》:[昔日长城战,威言意气高,黄尘是今古,白骨乱蓬蒿。]这就是借长城寄托厌战的思想,连对昔日所说的「咸言意气高」都表示了怀疑。

  自满州人入关,长城的实用价值就完全丧失(明代整修长城先后十八次,所费不资,最后却亡在吴三桂主动开关迎进清兵,证明抵御外侮不在筑城堡工事,存亡的决定因素仍在人事也)。这时的长城仅仅作为一种民族的象征而存在。

  「长城」象征甚么呢?它并不显示中国的聪敏智慧,也不显示古代中国文明的灿烂和丰富,通常以此来象征统一大帝国和皇权的威力牢不可破。毛泽东有句诗词提到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儿的「长城」并非实指,如果望文生义,「长城」作为革命胜利的终极界线,其革命气概岂不差劲了?还有一句民谚:「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儿的黄河也是象征性的,其意义与毛的诗词类同。再如:我国的国歌里,有一句歌词也提到长城,那是以长城作比,比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人民大团结,所谓「筑成新的长城」,也是一种象征。

  小意思的象征,更是五花八门了,诸如我们有长城牌计算器,长城牌热水瓶,长城牌油印机……在中国商标登记处,以「长城」作商标或民办公司作招牌的,总有千百种。人们爱上「长城」,因长城象征着经久耐用,又表明它是中国制造的。不过从这里也可看出,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先遗产仍不能忘情,还要把它请出来为当代的商品经济服务,虽然这种服务只能是观念的某种象徽,也还是有吸引力的。

  由此可以说:一件东西一旦成为象征物,它就是多义性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给它附丽上去的新意新解释也会有变化和递增。只要这种象征不是太离谱,它可以有褒有眨,有大有小,有古有今,有浅有深。

  我们自小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谈到万里长城时,通常都是当作光荣的古绩,象征中国文明的古老,秦始皇的雄心壮志。如果贬多于褒,就不会有那么多厂家竞相采用长城商标闯名牌了。

  现在忽然杀出个《河殇》,它发前人所未发,言人所不敢言,对「长城」说了一通大泼冷水的坏话:「长城是一座巨大的悲剧纪念碑,它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荣光,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的防御和怯懦的不出击。」

  这里的象征并不离谱,从民族意识中发掘其历史的根由,也可以找出一条若隐若现的纽带来,如果只局限于谴责历史上的老祖宗,作出这种评价只是给多义性上再添一条新义而已。《河殇》的象征所以激动人心,实由于它也象征着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血肉长城」,不过不是国歌里众志成城的那种长城,而是闭塞头脑,关门称大王的代表故步自封的保守势力,它象征的是死气白赖横亘在中华大地上的,成了现代化高速公路通过的巨大障碍!

  难道因为我们历来是歌颂长城的,自己思想里的历史沉淀一时转不过弯来,就禁止人家创作象征性的新发现,甚至下令国民对长城只许歌颂,不许揭其短吗!那么,为甚么不下令禁止民间歌唱「孟姜女哭长城」,甚至砸烂山海关侧的孟姜女庙呢?这个民间故事竟把「长城」比作暴君和制造无数旷男怨女的罪魁祸首,这个故事反映了历史真实,那鞭挞的份量远比《河殇》的解说词要尖刻得多!

  去年有两位著名的华裔科学家对〈河殇》贬损三大国宝颇不以为然,认为:这二者是中国传统的象征,电视剧把这三个传统批评得一无是处,这是一个错误。(杨振宁语)「没有过去的经典力学就不会有今日的量子力学,同样,一个只依靠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发展的,但是,一个拋弃祖先的民族也是不会有发展的。五千年的黄土文化值得骄傲,希望我们今后的创业,也能得到未来子孙们的尊敬。」(李政道语)

  他们身在海外,对中国传统的任何事物产生民族的亲切感和自豪感,这种爱国主义的情绪是非常可贵的,凡我同胞都能理解炎黄子孙的这种共识。当我细读了他们的论述,有两点看法不妨在这儿顺便提出:无论是黄土文化或长城的博大,如果称得上是光荣的话,这都属于遥远的几千年前祖先的光荣,海外赤子为了维护自己民族的尊严,多给别人说说自家祖宗的丰功伟业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果除了列举三大国宝、四大发明,而对近一二百年中,我国的文明几乎乏善可陈,无词以对,当代的中华儿女就应感到羞愧,由羞愧激发起中国人的责任感,因而探索继续奋进,使中华古国不致有被开除球籍之虞。《河殇》之引起中国人的巨大震荡和内心的不安,就因为它恰恰是李政道先生所说的「只依靠过去」的民族的心态以有力的冲击。李先生举出没有经典力学,也就不会有量子力学的诞生,这是科学发展史的规律,但这一原理不适用于三大国宝里的任何一种。因经典力学是科学传统的祖先遗产,而长城呀,黄河呀,龙的图腾呀,都不会推导出科学新成就或有利于社会进步来。即以杨、李二位发明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为例,他们给量子力学的发展添砖加瓦,恰恰是得益于「走向蔚蓝色」达到的成就,而黄土文化大概出不了科学大发明;给崩坍了一只角的长城,当代人可以慷慨乐捐为修复它而添砖加瓦,但谁也不指望从那里得出科学研究的启示来,所以这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第二,杨、李二位先生耽心炎黄子孙从此拋弃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也是一种过虑。即以秦皇兵马俑来说,我们也只有继续开挖.而不会拋弃的。他们二位所以发生这种误解,恐怕是没看出《河殇》中鞭挞三大国宝的象征意义,大概把它看得太实了的缘故。

  象征手法,采用曲笔,这是电视片本身的「隔」,它偏偏不涉及近三十年的历史,那就不仅是「隔」,而是「缺」了。在海之一方隔岸观火,作为观众又产生接受美学上的「隔」,两隔相加,在物理学上就做不到一看就懂的透明度了,所以产生这种误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近观国内的老中青三代人,他们中大多数人并无高深的学历,又无先知的点化,看了《河殇》都止不住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就是因为他们心目中不发生「隔」的问题,一下子就直奔主题了。

  当然,国内也有一部分人对这个政论性电视片不能接受,同样是因旧观念的爱国主义一时拐不过弯来。一部分人则认为现代炎黄子孙不争气,不该去抱怨老祖宗,产生种种歧见是完全正常的,不足为怪。



一九八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团结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