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集搜索

 

必也, 正名乎!



   最近各省市的文艺刊物,就象雨后春笋一样茂盛起来,有的取名<<东海>>, 有的取名<<红岩>>, 有的取名<<延河>>,<<新港>>, <<雨花>>, 还有<<草地>>, <<长春>>, <<萌芽>>,东北的文学月刊并在报上刊出启事, 征求刊物的名称。可见得, 取名是件很重要的事。 过去我们有一个时期热衷于“人民”二字, 于是有“人民大舞台”, “人民广场”;“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艺术剧场”, “上海人民图书馆”, 刊物方面则有“人民文学”。似乎不标出“人民”二字, 就不足以显示其与人民的关系似的。最早以“人民”命名的文化机关或报刊, 它还给人一种新鲜, 亲切之感; 但形成一窝风, 处处冠以“人民”字样, 反而给人一种千篇一律和公式化的印象。 我并不赞成所有取“人民”二字名的单位, 为了顺应潮流, 再换个名字或登报征求新的名称。 这样反而会淆乱视听, 使人民莫衷一是。 有些取得好的, 当然不必去改动它, 例如“人民公园”, 这个名称与“跑马厅”的旧名对比起来, 它表达了一种扬眉吐气的大翻身的感情。我觉得改得好, 改得有力量。 可是也有改得不好的地方, 象这个“上海人民游乐场”, 就改得不好, 名称又长, 念起来太别扭。电车, 公共汽车的售票员招呼乘客, 还是习惯地叫“大世界到了”! 很少有人说是上海人民游乐场到了的, 可见上海人民并不同意叫它上海人民游乐场。我幼年在乡下的时候, 对上海的印象就只知道上海有个“大世界”, 这“大世界”能够启发一个人的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它使我好奇, 又使我羡慕,并且立下宏愿此生一定要去玩“大世界”, 才算见到了大世面, 可见这个名称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 “大世界”几乎是为全国人民所熟悉, 所热爱的名字。 我到过沈阳、哈尔滨、南京、青岛, 每到一处, 那里的人问起上海的情况来, 总问到:“大世界还好玩吗? 我们这里要有个大世界就好了。”
  现在我们把它改成了这个又蹩扭又罗嗦的“上海人民游乐场”, 反而把一个有血有肉, 有艺术性, 有想象力的名称改成了既公式化, 充满了八股气的名字了。“上海”两字是多余的, “人民”在这里也还是多余。 所以说: 我们的公式化八股气不仅反映在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中, 它的波澜也冲到象“大世界”的招牌上去。
  我建议是: 把“上海人民游乐场”仍旧改回来, 仍叫做“大世界”。 孔子曰:“必也, 正名乎!” 信哉斯言。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二十日<<新闻日报>>

(补注)大概上文的这个建议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后来终于把“上海人民游乐场”这个名称取消, 恢复了“大世界”的旧称。 曾几何时, 又出现一批最最革命的造反派, 他们砸烂了“大世界”的牌子, 连里面的许许多多大小舞台和游乐场所,都成了日用品仓库。直至一九七五年, 又开辟为“青年宫”。一九七九年报上几次报导即将恢复“大世界”, 这消息使上海人奔走相告颇为雀跃, 连海外来沪的外宾及侨胞也纷纷打听“大世界”是否恢复旧观。上海这个大城市没有什么名胜古迹可以吸引国外旅游者, 唯有“大世界”这块宝地名闻寰宇。十分遗憾的是, 截止八0年为止, 还看不到“大世界”有复活的迹象, 我们这儿办事之拖拉, 于此可见一斑矣。

一九八0年八月二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