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大都是“僵尸企业”-制宪系列文章之十八
春生
中国宪法总纲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本文分析揭露,中国共产党将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在当下中国,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国有经济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即国有企业。
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由市场生产。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即公共产品部分,不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民营经济提供私人产品,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笔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一文中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的私产、大金库。在当下中国,私人产品领域中的国有企业大都是僵尸企业,效率低下,腐败丛生。
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一文中,笔者揭露了,中国共产党利用手中的枪杆子霸占着中国主要的经济资源,通过中国共产党私产国企来控制中国的经济。只要存在着国企,中国市场就一定存在着不公平。深圳市委原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在“第三届野三坡中国论坛”上讲到:从政府掌握的七个方面的资源配置来看,各级政府在实践中将大量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方式基本上都配置给了国有企业,这使得国有企业成为政府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工具、平台、载体,扭曲了资源配置在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背离了“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市场经济调节模式。
国企在中国共产党政府如此强势的资源优惠配置之下,经营效果如何呢?
国有企业效率显著低于民营企业
“以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为例,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高达25%,非国有企业只有11%;国有控股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只有3.9%,而非国有企业为8.4%。国有控股企业的杠杆率(负债/总资产)为60.4%,非国有企业为52.5%(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国有控股企业上述不令人满意的绩效,还是在拥有诸多优惠条件下实现的,包括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且利息通常较低,容易获得廉价土地或其他优惠和补贴,拥有对石油、电力、烟草、金融、电信等垄断性或高盈利领域的控制权等。而普通民营企业通常不具备这些优惠条件”(2018年1月13日王小鲁《改革40年的回顾与思考》)。
国有企业净资产受益率显著低于民营企业
“总利润÷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核心数据。通过比较三种性质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情况,可以清晰地知道谁的挣钱能力更强。
民企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11年的28.5%一直下降到2017年的19.6%,呈现持续下降态势,无从扭转。外企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11年的22.3%下降到2015年的17.1%之后,就开始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态势,下跌趋势得以缓和,2017年回升至18.2%。国企则极为弱势,基本上没有挣钱能力,从2011年12.9%剧烈下降到2016年的7.2%之后,由于供给侧改革的呵护,2017年才勉强恢复到9.4%,但是挣钱能力依然很弱。整体来说,民企和外企的挣钱能力,令掌握了最多社会资源的国企望尘莫及 “(2018年10月30日搜狐《不同性质企业八年经营数据 》)。
国有企业出口创汇远远低于民营企业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1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27.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其中出口14.9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进口12.9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6%;贸易顺差1.96万亿元。从经营主体看,出口创汇的主力依然是民企和外企,民企出口高达7.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占比高达48.0%,外企出口6.22万亿元, 占比41.7%,两者加起来占了外贸出口的9成份额,堪称中国外贸出口的绝对主力。而拥有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占据垄断地位的庞大国企出口仅为1.54万亿元,占比不过10%。(2018年12月14日蔡慎坤《出口创汇为什么离不开民企和外企?》)
“净出口数据比较
三类企业的净出口数据,也就是它们各自为国挣外汇的能力。在今时今日,这种能力的强弱,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从事货物进出口业务的国企,由于控制了原油、矿石等关键大宗商品的垄断进口权,国有制造企业事实上相对民企和外企而言,具备巨大的成本优势。然而这种成本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相应的生产能力,国企始终没有建立起深加工能力并形成最终的出口能力。
从2011年至2018年8月,民企的净出口占比长期维持在100%以上。外企的净出口占比虽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从峰值的84.2%下降到2018年1-8月的23.6%,但也始终维持为正值。唯有国企,始终保持大规模的负值,始终是贸易逆差的提供者。
整体而言,2011年至2018年8月,民企的净出口规模合计38978亿美元,外企合计11818亿美元,而国企的数据令人大开眼界,合计-19717亿美元” (2018年10月30日搜狐《不同性质企业八年经营数据 》)。
国有企业靠银行贷款来维持生计
“毫不讳言,现在很多的企业,特别钢铁、煤炭、制造行业的国有大企业,就是靠银行贷款来维持生计。如果银行一旦抽贷,这些企业很可能马上就要濒临破产。各位都知道,很多地方省政府、市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银行不能随便抽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向松祚:中国经济比L型还糟,可能是持续下跌!》)。
民企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民营企业因产权清晰、激励约束有效,能够真正发挥价格和竞争机制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的过程。因自然垄断和公共物品等,国有企业有必要存在,并限定在特定领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发挥各自优势:民营企业集中于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集中于自然垄断、公共物品、国计民生等非竞争性领域。当前中国亟需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重大理论创新和中长期制度安排,有效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在获得批准许可、政府采购和低成本的银行融资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市场表现却弱于民营企业,例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以及分行业的ROA和ROE均显著低于私营工业企业。原因有三:一是产权公有导致所有者缺位;二是体制性因素导致激励约束不足;三是社会公共职责导致负担过重。即弗里德曼提出的:民营企业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效率又讲节约’,而国有企业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率’“(《任泽平谈民营经济:民企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民企虽然生存艰难,但是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其就业人数占比从2011年的19.2%提升到2017年的29.9%,民企不愧为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顶梁柱;外企承载的就业人口大致维持在6-7%之间,不愧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定海神针。唯有国企,即便包含公务员在内,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就业人数占比从2011年的18.7%下降到2017年的14.6%,只相当于民企的一半。总结起来看,占有了最多资源的国企在净资产收益率、净出口和就业这三方面同时表现出极度的弱势” (2018年10月30日搜狐《不同性质企业八年经营数据 》)。
以上事实证实,民企是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而占有了最多资源的国企在净资产收益率、净出口和就业这三方面同时表现出极度的弱势。中国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大都是僵尸企业。因此,中国共产党将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国有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
多年来,“僵尸企业”一直为国民、企业以及经济学界所关注。
所谓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法起死回生、应该破产又没有破产的,以吸食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而苟活的企业。 “僵尸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
由于“僵尸企业”不断地吸食银行和政府财政的资金血液,无效地占用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社会资源,霸占着市场又不退出,从而严重地浪费社会资源,并扰乱市场秩序。
对于僵尸企业,吴敬琏先生曾经强烈呼吁:“要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用贷款、补贴、减免税收等办法去维持一些根本无法起死回生的企业。政府不是发挥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功能,帮助解决企业停产给职工带来的困难,而是支持这类僵尸企业继续无谓地浪费社会资源,这只会增加金融风险的积累,而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助益”(吴敬琏《如何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
“僵尸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这是为什么?
在《今天的僵尸国企为什么这么多?》一文中,张维迎列举了中国经济体制存在的五个问题: 一、重复建设和兼并困难问题;二、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问题;三、恶性竞争问题;四、商业道德问题;五、投资行为问题。张维迎认为这五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国有产权制度问题。张维迎从产权制度视角表述了他对“僵尸国企为什么这么多”的见解。显而易见,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不仅仅如此。
身份原因
国企负责人是政府官员,不是企业家,并没有出资于企业。国有企业亏损由纳税人承担,他们不承担经营风险,没有损失一分钱。只要能够从银行和政府吸血,维持着僵尸企业苟活,他们依然可以做官。产权公有制度导致所有者缺位,造成弗里德曼所指出的,民营企业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效率又讲节约”,而国有企业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率”。
能力原因
国企负责人是政府官员,不是企业家,不具有经营企业的能力。
两条公设:资源有限,能力有别。
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既依赖于土地、矿山等资源,又依赖于自身的能力。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且资源是有限的。能力是人类配置资源的力量,并且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我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为什么?就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两条公设的第一个推论是,只有让能力高的人来配置资源,资源才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第一推论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得人的能力差别的信息呢?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取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差别信息的。市场竞争是人力资源与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市场竞争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经营者之间的分配。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市场,提供产品。只要市场上某种产品不是垄断的,必然会在经营者之间展开竞争,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交期短的产品的经营者将获得竞争的胜利,继续掌握一定的资源,而失败者将退出市场,丧失对资源的配置权力。
成功的企业家是市场竞争的胜利者,市场竞争证实了他们具有经营企业的能力。
政府官员是政府任命的,没有经过市场的选择。尤其在当下中国,由于中国共产党垄断权力的原因,官员的任用体制,正如中国近几十年流行的一副对联所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在这样的专制体制之下,无能贪腐之辈担任了国营企业负责人,僵尸企业多就毫不奇怪了。
政府职能原因
在《重新定义公有制和私有制》一文中,笔者讲过:
企业的职能是提供私人产品,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简化企业运作流程和组织结构,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提高私人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快捷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私人产品领域定义了企业的职能。
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在遵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简化政府运作流程和组织结构,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快捷地满足国民的需求。公共产品领域定义了政府的职能。
当下的中国政府的职能边界不清。政府不断地将他的手伸向私人产品领域,不断地扩大国企的行业范围: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铁矿石、有色金属、房地产等行业,致使那些不具备经营能力并且贪腐的国企官员制造了大量的僵尸企业。
怎么解决?
一句话,国有企业退出私人产品领域,专心于公共产品领域,使得民营企业成为私人产品经济领域的主导力量。
专心于公共产品领域,国企负责人就是政府官员,不是企业家,不必出资,身份问题就解决了。公共产品领域不是盈利领域,关注的是费用合理,相对于企业,亏损风险小得多。
专心于公共产品领域,国企负责人专注于企业管理,而不是企业经营。企业经营是战略管理问题,要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进入那个行业,退出哪个行业,要制定战略规划,制定预算计划,承担经营风险,为此需要高难度的企业经营能力。而企业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之上所做的流程、组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只具备管理能力即可。这样,国企负责人的能力不足问题也得以解决。
专心于公共产品领域,政府的职能边界得以确认,政府这只可以“看得见的手”,就能够较好地协助企业哪只“看不见的手”发展经济了。
专心于公共产品领域,国企出现僵尸企业的概率就大大减少了,效率也会得以提高。
结语
中国政府不仅将大量资源都配置给了国有企业,同时还给与国有企业各种补贴,尤其是补给一些完全靠输血活着的国有“僵尸企业”,中国百姓和民营企业交税的一部分就填到了国有“僵尸企业”这个填不满的大坑里。中国共产党政府的这些行为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造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不公平竞争。此外,国企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像中石油和中石化这样的垄断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掠夺老百姓和敛财的中国共产党企业,民愤极大。
国有企业必须从私人产品领域退出!
我们必须修改宪法,取消“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这一严重错误的定位,承认民营经济是私人产品领域的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中国应该进一步发挥交易私有制的作用,让民营企业有更大的舞台。这样,中国经济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2020年 11月17日完稿 2021年3月24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