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的反思与着眼未来
陈维健
“六四”已经过去32年了,今天中国社会的现状与世界的现状都与六四那天,天安门大屠杀有关,那一声枪响,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每年“六四”纪念日,反思“六四”的声音都会出现,有人说反思了32年,反思还在原地,没有新的东西。反思基本分三种:第一种认为如果当时学生能够退一步,接受赵紫阳的劝告,撤出广场,回到学校再继续,让中共改革派有回旋余地,情况可能就会不同,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中断。第二种认为这场运动学生虽然有错误但罪在中共。第三种认为不管学生如何中共都会镇压。这场斗争不是学生与政府的斗争,而是中共内部的斗争。所以即使学生退场,中共失去了镇压的借口,也会秋后算账。
第一种,我认为学生已经相当的理性了,工人与其他阶层要参加进来学生阻止,他们认为这是学生运动,如果其他阶层参加进来可能为改变方向与性质。当时学生的要求是政府惩治贪官,有限度地进行体制改革,承认学生运动是爱国的。余志坚等三人向毛像投鸡蛋被学生扭送公安局,学生认为这是过激的行为怕中共栽脏。学生还跪在人民大会堂递交请愿书。从上所述清楚反映学生相当理性,进行的是低度的民主运动。但是政府依然开枪镇压,将坦克开进天安门广场。实际上政府要清场,根本不用军队更无须坦克,只要警察二人架一个学生,就能清理天安门。当时天安门没有多少学生,以外地学生为主,即使不清场也维持不了多久,学生已精疲力尽了。
第二种,我认为学生有错政府有罪。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好象政府有罪的原因是学生有错。政府只是做过头而成为罪行。学生要求民运,要求政府进行改革错在何处,而且从上所述学生是低度的民主运动。如果说学生策略有问题,青年学生没有政治经验,都是凭着热情参加的,虽然有广场指挥,但这种指挥一时涌现出来的人物,没有权威很难发挥作用,且他们也同样的没有经验。这是民众运动本身具有的缺点。要以一个成熟的政党,一个专业的革命团体来要求学生是不恰当的,也不可能。政府有罪自不必说,一个以人民名义命名的政府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罪不可恕。
第三种,不管学生如何,中共都会镇压。中共镇压不镇压与学生理性不理性,激进不激进没有多大关系。镇压不镇压要看中共内部势力的斗争,如果赵紫阳这一派胜利了就不会镇压,邓小平顽固派胜利了就是现在的结果。如果当时赵紫阳能够象叶利钦这样,登上坦克振臂一呼,可能中国的情况就象苏联一样中共解体。所以镇不镇压,不在学生在中共内部斗争的结果。而事实据曹思源的回忆,当时在统战部阎民复部长斡旋下学生已经同意撤出广场,并在公开信上签了字,但阎明复上交中央最后被否定了,所以说是学生将政府逼到无路可走是说不通的。政府不管学生什么 态度都要镇压。
我认为八九民运以失败告终,最重要的原因是赵紫阳。一个大时代一个关键的时刻,确实一人能够做到改变历史。虽然这是英雄历史观,但纵观中国的历史不都是这样的吗?历史赋于赵紫阳这样的机会,但他性格的软弱,没有魄力与担当,使他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他是总书记,虽然邓小平仍有实权,但毕竟名不正,还有万里的协助,他是人大委员长有国家立法地位。李鹏是镇压派但总理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名位在赵紫阳与万里等改革派身上,时势民气也都在他们这一边,只要他们能够站出来呼吁军队,呼吁各级干部,呼吁民众是有可能阻止镇压的,但是他们没有敢这样做。当然这是一个推理,一个判断,历史只承认已经出现的事情。而这个事情就是邓小平镇压,开了枪,中国的改革戛然而止。
反思非常重要,但反思的结果很难成为下一次运动的经验,且时过境迁。中国的运动往往是隔代的,这一代人的经验很难传到下一代。比如六四的学生都已过了中年,下次运动的主角不是他们,只能充当黑手,但黑手的作用是有限的,六四也有上一代的黑手。新起来的一代有他们对中共的认识,直到开枪还以为是橡皮子弹。同样新一代人面对的中共也不是以前的中共。他们镇压的手段也不会与前一代相同。我们看看六四运动的学生与现在的学生,他们在精神上有什么联系即可。今年“六四”前中国出现了“躺平”的网络语言,形成一股潮流。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这一代人对中共的一种不合作运动。这种方式完全是现时的社会与政治环境所产生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历史使命,必然会有自己的反抗形式,前一代的方式基本不会重现。因此,反思的结果很难为下一代的斗争提供经验。六四的镇压使中国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世界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过去的无法改变,只有着眼未来,在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时代之下,如何去改变中国,让共产党下台,实现国人的百年梦想——————民主宪政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