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一对儿女生活在澳大利亚(四十八)
陶洛诵
51.
今天看“北春”上登了一条消息,说诺贝尔文学奖给了法国82岁著名女作家安妮.埃尔诺。她出生工人阶层,以自传为主要题材,写过30多本书,。她得奖的理由,瑞典文学院表示:审视了在性别、语言和阶级方面具有强烈差异的生活。
她的得奖让我感到诺奖很接地气,似乎不是高不可攀,很多人努力一下也是大有希望的。
得不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拿得出好东西给这个世界。看过作家张炜先生在“怀疑与信赖”一文中说:“杰出的思想被覆盖淹没,提供不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提供一个人物。反复控诉的时代当然糟糕透了,提供一些开天辟地的思想巨人,谁敢瞧不起那样一个时代!”“因为将来有力量的总是那些有能力忧虑的人。”
他这段话是有所指的,尽管没指名道姓,明眼人一看便知讲的是中国特殊的国情。
“文学创造是一个生命的现象----文学是最能接近生命奥秘的形式之一,并非专业和职业。”
“好的艺术是艺术家对生命的一次综合体验与表述。”
“艺术特别具有回忆的特征,骨子里还是回忆。”
后三句话讲的是文学的普遍意义。
张炜先生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剖析了文学的实质和今天有为作家的方向。国家不幸诗人幸,国家不幸作家幸。生活在中国的作家是最富有的人, 被西方人津津乐道的题材对我们中国人附仰皆是,像最近很火的“那不勒斯四部曲”里两个底层女孩亦友亦敌,像安妮.埃尔塔写的堕胎,有多少女人没经历过?
而我们的一个空前的十年之久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加起来还长两年,有多少骇人听闻的罪恶,有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有多少与命运搏斗的凡夫俗子,又有多少舍身取义的英雄!遇罗克、林昭、张志新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他们每一个人都该有一部光芒四射的传记,一部流传后世的经典电影配上不朽的乐曲。
后代不会去理会那些恶棍告密者打人行凶者刽子手,无论处于什么位置,他们本是人渣,后人会为今天的我们自豪,我们为他们留下一个真实的时代,我们曾遇到和经历过的真实人生,我们的挫折,我们的错误,我们的教训,我们的经验,我们的高贵,我们的正直,我们的正义,我们的勇敢,我们的斗争,我们的爱情,我们的代价!
安妮.埃尔诺的年龄对我们也是一个鼓励,比起82岁的她来,我们应该都算年轻,她去年出版了一本根据日记写成的书,学习她这种老骥伏枥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