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遥远的白洋淀
陶洛诵
今天我才有了这个念头,好好写写我插队的白洋淀。
这个题目是陈如云女士在1984年为我起的。83年,我从北京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电视大学带薪脱产学习三年电子类课程毕业,回到我原单位地安门分理处。分理处正在扩建,我所在的会计组挤在烟袋斜街一个小门脸的二楼上,会计組除了崔伟我认识,其他都是新同事,陈如云是原地安门储蓄所的,五十多岁,她是郭可武的夫人,郭可武原来是我们会计组大组长,我上学回来后,他上调到分行了。
陈如云白白胖胖,身材高大,上班时戴着副紫红色的老化镜,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正直善良,难得的是她爱好文学有着丰厚的古文底蕴,她能流利地背诵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也能写一手好文章。她听说我参加过遇罗克的“中学文革报”,问我干过什么?我说:“报童而已。”她说:“那就不得了。周恩来他们都当过报童。”
她问我的志向,我说:“当个作家。”她就经常与我谈诗论文,并让我看书要注意作者的篇章布局。
她最幸运的一件事是她终生无限热爱的父亲在文化大革命前去世,他曾是伪满时期北京市市长。
她家在民国时就中落了,母亲去世的早,她和父亲相依为命。没钱买书,她就蹲在书摊前看书,过目不忘。她说十二岁时,穿的鞋底破了,就绞个硬纸壳垫上。
她的格局大,境界高,很赏识我,听说我没吃过抻面,有天下班,邀请我去她家,她现和面现醒面现抻,整个工艺非常有技术含量。她现炸酱,六必居黄酱混和甜面酱加猪肉沫,熬了满满当当一碗油汪汪香喷喷的老北京炸酱,铺放在圆滚滚劲道的抻面上,夹上嫩黄瓜丝菜码,好吃极了。此面我一生就吃过这么一回。
那时,有个叫史铁生的作家名声雀起,他的成名作书名叫“我遥远的清平湾”,写他插队生活的(我至今还没拜读过)。陈如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陶洛诵,你可以写一本,'我遥远的白洋淀'。”
我没说话,当时,我正在和赵京兴准备离婚,而白洋淀的生活都和他有关,我很不想回忆,
白洋淀离我也不很遥远,离北京只有二百多公里。
为什么今天有了灵感?因为几天前接到小光从美国的来信,这几天的交流,给我造成极大的冲击波。小光和赵振开等人去白洋淀,到过邸庄,和我有一面之交,但那次聚会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小光在北京也是响当当有这么一号。以调皮、先锋、前卫著称。文化大革命前只是初一的学生,也不是名校的,跑美国拿了个物理学博士学位,在硅谷当了四十年科学家。朋友圈说他混得最好。和他的交谈,勾起对白洋淀种种有关的回忆。我决定用几十年前陈如云女士为我起的书名 “我遥远的白洋淀”,以飨读者,同时也纪念我尊敬的已故去的陈如云女士。
(2023.1.23)